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讲:严北战联系方式:13065715604ybeizhan@163.com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第一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内容提要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第二节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论)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论)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方面需要从理论高度对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另一方面需要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其历史趋势提出科学分析和预见。(衡量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准)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论)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在古典经济学中,人类经济活动的生产关系方面和生产力方面得到同样的重视,只不过不同的研究者在侧重方面有所不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由于具体而现实的研究任务的需要而将侧重点放在了生产关系方面,但对生产力或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并没有偏废。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论)在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学那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被确定为“生产关系”或者“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这种观念,基本上是受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和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而形成并定型的。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确定为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力或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的内容自然被抽象掉。这一规定,抽象掉的实际上是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统。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对象的确定,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尊重传统,二是要反映现实要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二者又都来源于古典经济学。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要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服务于改善经济运行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需要,因此,研究中重视对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研究是必然的。因此,尊重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传统,适应经济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要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对象的确定应当避免单纯研究生产关系和单纯研究资源配置两种极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应当是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或制度背景下的经济运行,它应当包括生产关系或制度和生产力或资源配置两个方面,而且应当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论)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到新古典经济学时代后,古典经济学中所包括的制度分析或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逐渐消褪。在边际学派那里,古典经济学中所包含的有关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方面的内容被认为是规范的或不可实证的,从而不应该属于经济学研究领域。古典经济学中的“政治”或“制度”因素被剔除。到1890年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自古典经济学以来的政治经济学传统发生了逆转,经济学研究中的“政治”命运终结了。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论)一是自此以后,研究理论经济学的著作不再冠名为“政治经济学”而是冠名为“经济学”;二是这种似乎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内涵着经济学研究内容、对象和方法的变化。除了在研究方法上数理方法的大量应用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将制度分析的内容割裂出去。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论)1932年莱昂内尔·罗宾斯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规定。他说:“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作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来研究的科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相应被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或者经济运行机制问题。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问题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演进阶段与若干倾向(一)新建阶段与“仿苏”倾向国成立到“文革”前。(二)“文革”阶段与极左倾向10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三)改革阶段与“仿美”倾向1979年至今。2.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研究存在“仿美”或“仿西”的倾向至少表现在:(1)缺乏应有的人文性,数学在某种程(2)私有化“产权神话”和“自私人”(“经济人”)理论的流行。3.传统和现有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模式的基本缺陷资本主义的范畴和规律对比,缺乏研究深度。学高度重视数学方法的优良传统,缺乏定量分析。“跟风”,并作辩护性的解释,缺乏反思意识。学取代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缺乏本质揭示。第五,在方法变革层面,简单照搬西方经济学的范畴和理论,缺乏创新精神。4.改革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二)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三)以产权制度变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5.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原则与思路(一)思想源泉:中外社会主义经济多种实践(二)学术渊源:古今中外经济学说的合理成分(三)方法泛化:相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可用知识第二节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一、社会主义的由来1.早期社会主义广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包括“空想共产主义”在内。空想社会主义出现于16世纪,创始人是莫尔。第二节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一、社会主义的由来1.早期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亦译作“乌托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亦即乌托邦社会主义者的理想,指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前的一种社会理想。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制度、政制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它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客观上反映无产者要求,幻想建立美好的社会。“空想社会主义”一词常与“空想共产主义”通用。第二节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2.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1)个人自由的全面的发展(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4)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对全部生产实现有计划调节(5)在共产主义的低阶段实现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现按需分配第二节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二、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苏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2.斯大林模式本质属于典型的后发型工业化模式:后发展国家出于对付外来压力和维持生存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型工业,并必须保证有限资源的高度集中和生产组织的高度集中,从而实行一种政府主导的、以指令计划为特征的产权国有制经济。第二节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3.斯大林模式的正面历史地位就是使苏联在短期内成为一个军事强国;4.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后果就是苏联的畸形现代化;畸形的产业结构;畸形的经济增长方式;畸形的社会系统。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朝鲜行金正日说,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曾提出,朝鲜人民应该能够吃上白米饭、喝上肉汤、穿上丝绸衣服、住进瓦房,但“我们迄今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金正日表示,他“一定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解决民生问题”,实现金日成主席的生前愿望。第二节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实现目标。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6.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复习思考题: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是什么?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本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