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明朝的法律制度明朝疆域一、“重典治国”的立法思想与法制实践(一)立法思想1、刑乱国用重典2、礼法结合、明刑弼教“重典治国”的目标(1)打击权臣对皇权的威胁朱元璋:“帝王六大祸根”:权臣、宦寺、后宫、外戚、方镇、诸侯消除“祸根”措施:废丞相,废中书省;废大将军都督府(2)打击贪官污吏“重典治国”的主要方法(1)法外用刑;明初“四大案”:空印案郭桓贪污案胡惟庸谋反案蓝玉谋反案(2)加重法律的处罚力度;(二)主要的立法1、《大明律》:终明之世,明朝后代皇帝都不敢修订《大明律》的“律文”。2、《大明令》: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3、《明大诰》和《榜文》:刑事特别法(1)特别的罪名:禁游食、禁官吏下乡、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等等;(2)特别的刑罚:(3)强制宣传:“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有者可减罪一等。无者,各加罪一等。”《大诰》成为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4、《榜文》以调整民事关系为主5、条例的编纂和修订:《问刑条例》,《大明律集解附例》6、《大明会典》:行政法规汇编二、明朝行政立法与行政体制的变化1、中枢机构设置的改变2、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3、官吏选拔:科举制度程序和内容的变化考课监察制度明朝的中枢机构设置三、明朝的刑事法律制度1、定罪量刑原则的变化,突出打击对象,加重打击力度1)“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指在相同罪名的处罚程度上,明律“重唐律之所重,轻唐律之所轻”。凡是唐律中被当作重罪处罚的,明律的量刑比唐律更重,凡是唐律中的一些轻罪条款,明律的处罚较唐律更轻。明律的“重其所重”,主要体现在一些政治性犯罪、严重的逆伦犯罪及损害国家利益的犯罪方面。“轻唐律之所轻”,主要是体现在“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方面。原因: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风俗的改变,形式上的要求放松。2)加重处罚反逆大罪3)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交结4)严惩官吏渎职与贪赃犯罪2、刑罚制度的变化1)充军是明代的创设。将犯罪人发往蛮荒之地做苦役。明朝的充军分为五等:极边(四千里外)烟瘴(四千里外)边远(三千里外)沿海(二千五百里外)附近(二千里外)明朝“充军”又分“终身”和“永远”两种类型。被“永远”充军者,世代延续被充军,非奉皇帝特旨,不得开释。2)枷号3)廷杖4)凌迟刑的广泛使用3、罪名的变化1)奸党罪:交结朋党2)其他:交结近侍官员大臣专擅选官上言大臣德政等以上三罪都是朱元璋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防止皇帝被欺蒙所定的罪条。史家有谓“此乃太祖无弊不防而设。然猜忌过甚,则刚克消亡。朝多沓沓之流,士保容容之福。每当大事,则唯诺盈廷”,这正是明朝政治败坏的重要根源。四、明朝司法制度的变化(一)司法机关的变化1、中央:“三法司”:2、地方:(1)省、府、县三级;(2)“申明亭”3、特务机关:司礼监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二)诉讼审判制度的变化1、诉讼制度:(1)诉讼管辖制度:(2)诉讼权利之限制:①“干名犯义”;②年龄、性别之限制;③现禁囚犯之限制;④官吏民事诉讼之限制。(3)禁止越诉;(4)诬告加等反坐2、审判制度的变化种类时间参加人审理案件程序朝审每年霜降后三法司、贵族重囚最后由皇帝定夺热审每年暑热来临前京师:司礼太监、锦衣卫会同三法司地方:布政使司、按察使、都指挥使与巡按御史在押未决囚犯大审每隔五年京师:三法司地方:上级机关代表会同巡案御史在押囚犯中累诉冤枉或死罪可疑可矜的待决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