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理科)运动学知识点第一节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的,一些看起来不动的物体如房屋、树木,都随地球一起在转动.(2)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质点的概念(1)如果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大小和形状,就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进行科学抽象而得到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对具体物体是否能视作质点,要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是否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三、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时间和时刻(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对应数轴上的各个点,时间则对应于某一线段;时刻指过程的各瞬时,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2)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仪器秒表、打点计时器。(二)位移和路程1、位移(1)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来反映位置变化的多少,用初位置对末位置的指向表示位置变化的方向.(2)位移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箭头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2.位移和路程的比较位移和路程是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用从物体运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路程是标量,用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来表示.(三)速度1.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J是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2.平均速度的定义(1)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定义式是V=s/t.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米/秒,符号m/s,也可用千米/时(km/h),厘米/秒(cm/s)等.(3)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3.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系.用平均速度定义式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使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个位移的时间t相对应。.4.瞬时速度(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如果各时间段取情越小,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就越细致,当把时间段取极小值时,这极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能精确描述出运动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这就是瞬时速度.(2)若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对(m/s),则就意味着该物体假如从这一时刻开始做匀速运动,每1s内的位移就是v(m).4.速度和速率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四)加速度1.加速度(l)在变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2)加速度的定义式是a=tvvt0.(3)加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越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变化越大.(4)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表示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表示速度减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时,物体作曲线运动.(4)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2,符号m/S2.在实际运算时也可用单位cm/s2等.2.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1)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速度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则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小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大;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2)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速度变化量指速度变化的多少,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很大,但发生这一变化的历时很长,加速度可以很小;反之,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虽小,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这个变化,加速度却可以很大,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变化量.第二节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加速度为零.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的应用(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V=s/t.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知道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利用位移公式可求出给定时间内的位移.3.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利用该图象可以了解任何时间内的位移或发生任一位移所需时间;还可以根据位移图线的斜率求出运动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所以它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根据图象可以了解速度的大小、方向以及某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轨迹是直线,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种:一种是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另一种是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物理意义(1)速度公式vt=v0+at.该式给出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位移公式s=v0t+½at2.该式给出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v21-v20=2as.这个公式中,不含时间t.(4)S=20tvvt,该式给出了单方向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规律.说明: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t、a、v0、v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外,s、v0、vt、a均为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vt和a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的应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可以得到一些重实的推论:(1)Δs=aT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m-sn=(m-n)aT2(2)v=20tvv.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初、末速度的算术平均.(3)202ttvvv,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2202tsvvv,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tvv。(4)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vt=at可知v1∝t;由s=½at2可知,s∝t2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可以求出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或达到任一速度所历时间t;利用直线与v轴的交点可求出初速度vo;通过直线的斜率了解加速度a的大小方向;还可根据直线与对应的一段时间轴之间的“面积”来表示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它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2)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为Vt=gt;位移公式为h=½gt2.(3)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g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为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通常取g=9.8m/s2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为零伽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故有v12=2gs,v=½vt,vt∝t,s∝t2;等由基本规律导出的推论,应用这些关系可方便地解决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第一章力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合成与分解遵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完整地表达一个力,除了说明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4.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名称是牛顿,符号N.5.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通常用力的图示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图示.做力的图示时,先选定一个标度,再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将力的大小与标度比较确定线段的长度,最后加上箭头.7.力的测量:常用测力计来测量,一般用弹簧秤.8.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2)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反之,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二、重力1.重力与万有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2.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3.大小:G=mg.一般不等于万有引力(两极出外),通常情况下可近似认为两者相等.4.方向:竖直向下.说明:(1)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垂直向下是相对于接触面而言.(2)一般不指向地心(赤道和两极除外).5.重心(1)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2)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几何中心上.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3)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三、弹力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2.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形变而引起.例如a对b的弹力是由于A形变而引起.3.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4.弹力的方向⑴支持面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受力物体.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⑶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5.弹力的大小:(1)与物体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需结合运动状态来计算;(2)弹簧弹力大小的计算.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跟弹簧的形变量x成正比,即: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N/m.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因素(材料、长度、截面)确定,与F、x无关.说明:一根弹簧剪断成两根后,每根的劲度k都比原来的劲度大;两根弹簧串联后总劲度变小;两根弹簧并联后,总劲度变大.四、摩擦力1.定义: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