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组织学第11章免疫系统刘慧雯哈尔滨医科大学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immunecell)淋巴组织(lymphoidtissue)淋巴器官(lymphoidorgan)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生理功能•病理性结果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能识别抗原,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一、免疫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其它:广义的免疫细胞还包括各种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造血干细胞等。(一)淋巴细胞1.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应答根据接触抗原与否分为两个亚群:①初始T细胞;②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根据分化抗原(CD抗原)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群:①CD4+T细胞;②CD8+T细胞。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四个亚群:①Th细胞;②Tc细胞;③Tr细胞;④TDTH细胞。一般说来,在T淋巴细胞分类中,CD4代表Th细胞,而CD8代表Tr细胞和Tc细胞。根据其表面标志、结构特点和功能表现不同,一般将淋巴细胞分为三种类型:2.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根据接触抗原与否B细胞分为两个亚群:初始B细胞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3.NK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初始T细胞(小)活化的大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效应T细胞(effectorTcell)→细胞免疫记忆性T细胞(memoryTcell)(静息状态)抗原提呈细胞抗原肽初始B细胞(小)活化的大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抗体→体液免疫记忆性B细胞(静息状态)抗原Th:helperTcell(CD4+)Tc:cytotoxicTcell(CD8+)Ts:suppressorTcell(CD8+)T细胞分化为Th,Tc和Ts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发育淋巴干细胞的分化与发育根据细胞能否表达MHC-Ⅱ类分子:专职: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细胞非专职: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如微皱褶细胞)(二)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捕获、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起传递抗原作用的一类免疫细胞。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狭义的DC仅与T细胞有关。主要包括:血液中DC郎格汉斯细胞(表皮及消化管上皮内)面纱细胞(淋巴内)间质DC(心、肺、肝和肾等器官结缔组织中)交错突细胞(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它们是同一种细胞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广义的DC还包括与B细胞有关的DC,后者又称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分布于淋巴小结中。虽具有多突起的细胞形态,但在本质上与上述DC明显不同。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三种专职性APC呈递抗原作用的比较概念: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演变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统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分布:疏松结缔组织:巨噬细胞肝:Kupffer细胞脾、淋巴结、骨髓:巨噬细胞骨:破骨细胞皮肤:郎格汉斯细胞脑:小胶质细胞肺:尘细胞2.巨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吞噬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吞噬和特异性吞噬)。趋化性定向运动能力。活跃的分泌功能(产生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等功能。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以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2.巨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处理抗原过程二、淋巴组织结构: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分类: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光镜图(箭头示淋巴小结)二、淋巴组织弥散淋巴组织无固定形态境界不清淋巴细胞分布松散主要含T细胞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淋巴小结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晰结构紧密以B细胞为主根据免疫功能状态及存在方式分类淋巴组织分类及特点位于弥散淋巴组织,内皮细胞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又称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毛细血管后微静脉(postcapillaryvenule)毛细血管后微静脉(postcapillaryvenule)初级淋巴小结primarylymphoidnodule未受抗原刺激较小,无生发中心小淋巴细胞次级淋巴小结secondarylymphoidnodule受到抗原刺激有生发中心大、中、小淋巴细胞淋巴小结分类1.根据免疫功能状态分为:扁桃体中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暗区(darkzone)(大淋巴细胞)明区(lightzone)(中淋巴细胞)帽(cap)(小淋巴细胞)淋巴小结的细胞组成及相互关系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dendriticcell,FDC)抗原呈递细胞。淋巴小结生发中心。突起细长、分支,核椭圆形。不表达MHC-Ⅱ分子有大量Fc、C3受体滤泡树突细胞2.根据存在形式分为:孤立淋巴小结solitarylymphoidnodule单独存在消化管、呼吸系统、生殖系统集合淋巴小结aggregatedlymphoidnodules10~40个成群存在扁桃体、小肠Peyer板、阑尾淋巴小结分类淋巴器官、消化管、呼吸道、泌尿及生殖管道的黏膜中,构成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淋巴小结分布三、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早,出生前发育完善不受抗原影响向周围淋巴器官输送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处女型T、B细胞(virginT,Bcell)的场所T细胞——胸腺B细胞——骨髓周围淋巴器官晚,出生后发育完善必须有抗原刺激接受和容纳由中枢淋巴器官迁来的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定居增殖场所;免疫应答主要部位淋巴结、脾、扁桃体及黏膜内的淋巴组织,构成第二道免疫防线。(一)胸腺被膜→小叶间隔实质皮质胸腺上皮细胞:分泌胸腺激素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密集巨噬细胞:分泌IL-I髓质胸腺上皮细胞淋巴细胞:较少巨噬细胞胸腺小体(thymiccorpuscle)结构(一)胸腺(Thymus)被膜→小叶间隔间质实质皮质:胸腺上皮细胞(thymicepithelialcell)胸腺细胞(thymocyte)髓质:胸腺上皮细胞(thymicepithelialcell)胸腺细胞(thymocyte)胸腺小体(thymuscorpuscle)(一)胸腺被膜皮质髓质(一)胸腺胸腺内细胞分布示意图胸腺上皮细胞:被膜下上皮细胞胸腺素(thymosin)、胸腺生成素(thymopoietin)星形上皮细胞胸腺哺育细胞(thymicnursecell)胸腺细胞:胸腺内分化发育的前T细胞。皮质浅层:大而幼稚皮质中层:中等大小皮质深层:小而成熟胸腺皮质结构胸腺皮质结构胸腺皮质,箭头示胸腺上皮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多,分泌胸腺激素胸腺细胞:少,但成熟胸腺小体(thymuscorpuscle)(Hassallcorpuscle)胸腺的特征性结构,位于胸腺髓质,呈圆形或卵圆形,由数层至数十层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的胸腺上皮细胞围成,小体外周的细胞较幼稚,中心的细胞则已完全退化,呈嗜酸性染色,功能不清。胸腺髓质结构组成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完整的内皮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完整的胸腺上皮细胞基膜胸腺上皮细胞或其突起功能:阻挡血液内大分子及抗原物质进入胸腺实质血液-胸腺屏障(blood-thymusbarrier)血液-胸腺屏障(blood-thymusbarrier)上皮性网状细胞突起细胞连接上皮基膜内皮细胞内皮基膜毛细血管周隙巨噬细胞淋巴细胞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分泌激素:对T细胞增殖、发育成熟起重要作用胸腺上皮细胞:胸腺素、胸腺生成素巨噬细胞:IL-1、IL-6胸腺功能被膜→小梁(trabecula)间质:血管、神经、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实质:皮质髓质(二)淋巴结(lymphnode)淋巴结光镜图淋巴结模式图淋巴结皮质结构浅层皮质(peripheralcortex)淋巴小结:Bcell、folliculardendriticcell弥散淋巴组织:Tcell深皮质(deepcortex)(副皮质区paracorticalzone)弥散淋巴组织:Tcell、交错突细胞、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深层皮质单位(deepcortexunite):中央区、周围区皮质淋巴窦:被膜下窦(subcapsularsinus):被膜下方皮质窦(corticalsinus):小梁周围淋巴结皮质细胞成分模式图位于T细胞分布区树突状细胞:核分叶,分枝状突起相互交错周围有许多辅助性T细胞细胞表面表达大量的MHC-II类分子呈递抗原给T细胞,并诱导其分裂分化或释放淋巴因子,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交错突细胞(interdigitatingcell)髓索(medullarycord)淋巴组织呈索条状排列,互相连接成网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髓窦(medullarysimus)髓索之间或髓索与小梁之间的空隙结构与皮窦相同,巨噬细胞较多淋巴结髓质结构淋巴结髓质淋巴结髓质结构淋巴窦壁结构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网状纤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偶见面纱细胞(veiledcell)淋巴结→输入淋巴管→被膜下窦→皮质窦→髓窦→门部→输出淋巴管淋巴流动通路意义:传递抗原信息,有利于发现、识别抗原和肿瘤细胞,提高免疫功能淋巴细胞输出淋巴管淋巴组织血液循环高内皮静脉淋巴细胞再循环(recirculationoflymphocyte)1.滤过淋巴液巨噬细胞清除淋巴中的抗原物质(细菌、病毒、毒素等)2.参与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淋巴结功能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内浆细胞增多深层皮质区明显扩大Tc细胞增多(三)脾(Spleen)血液循环通路上的唯一淋巴器官。被膜→小梁(平滑肌)间质:神经、血管实质白髓(whitepulp)边缘区(marginalzone)白髓与红髓交界处;含T、B细胞,以B细胞为主;脾首先接触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红髓(redpulp)脾实质白髓结构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rteriallymphaticsheath)围绕中央动脉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是T细胞,属脾的胸腺依赖区。脾小体(spleniccorpuscle)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主要是B细胞。脾白髓结构,箭头示动脉周围淋巴鞘;三角示脾小体红髓结构脾索(spleniccord)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索,互相连接成网。索内含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脾窦(splenicsinusoid)位于脾索之间,形状不规则,相互吻合成网。为血窦,内皮细胞呈杆状,细胞之间有裂隙,基膜不完整,外为环行网状纤维围绕。血窦外侧有较多的巨噬细胞脾红髓结构,星号示脾血窦脾血窦扫描电镜图(M巨噬细胞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穿越脾血窦进出边缘区脾血循环脾动脉→小梁动脉→中央动脉→笔毛动脉(髓动脉、鞘动脉和动脉毛细血管)→脾血窦→髓静脉→小梁静脉→脾静脉脾的功能造血:胚胎早期能产生各种血细胞,出生后仅产生淋巴细胞,少量造血干细胞贮血滤血免疫:为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体液免疫:白髓内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内浆细胞增多细胞免疫:白髓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结构粘膜上皮:复扁,形成隐窝(上皮淋巴组织)固有层:富含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被膜:结缔组织(四)扁桃体(tonsil)(四)扁桃体(tonsil)腭扁桃体扁桃体隐窝隐窝浸润上皮艾滋病与免疫缺陷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目前全世界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二千万。该病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或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体液、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粘附→穿入→逆转录→转录→翻译→芽生病毒细胞复制模式图病毒复制动态过程HIV是Montagnier在1983年发现的,它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人体内CD4+T淋巴细胞是HIV的主要受体,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大量被破坏和功能受损,导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