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词、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二、解标题伶:封建时代的乐工,演戏的人。伶官:授有官职的乐工或演戏的人。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三、五代史料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新五代史•伶官传》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庄宗特别史料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四、本文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讽谏当时君王。五、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盛(chéng)以锦囊方其系(jì)燕父子以组及仇雠(chóu)已灭乱者四应(yìng)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yŭ)故方其盛(shèng)也六、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合作探究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译: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译: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七、课文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找出观点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事实依据(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合作探究史论以古论今以论带史以史证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盛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衰失15年3年庄宗大事记时间事件结论教训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908年23岁受命继志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923年38岁梁君臣之首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一夫夜呼……伶官传序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论证:举庄宗为例,推究其得与失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事失: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理衰: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庄宗得失可知)恪守父命仇雠已灭意气之盛何其衰也得之易守之难成败皆人满招损谦得益文章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千古名句:满招损,谦得益。启示: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合作探究八、课文小结1、写作特色清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都认为关键是“善用抑扬之法”,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样使用这种笔法的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本意是贬抑庄宗的惨烈教训,却先大肆宣扬他的勇气和功绩,前后对比,达到发人深省的效果。八、课文小结2、叙事特点本文的叙事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叙事简约,详略得当,这是欧阳修散文创作的特点。从“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概括,“燕王”与“契丹”“皆背晋以归梁”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格言警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八、课文小结与与尔三矢无乃尔是过与尝与人佣耕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以乱易整,不武yú,通“欤”,语气助词为,给,替。介词和,连词交好,亲近。动词容易。形容词轻易。副词交换。动词给。动词九、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1)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而其归书也必速若水之归下也返回归还归聚,汇聚归附,依附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告诉祭告禀告九、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2)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困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能急人之困chénɡ,装旺盛强盛围困困扰困乏,疲惫困难兴盛九、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3)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九、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告以成功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名→动,用盒子装名→状,在夜里使动用法,使…兴盛形→名,细微的地方数→状,从四方名→状,向东面使动用法,使…灭亡形→名,有智有勇的人形→名,成功的消息名→动,订立盟约九、文言知识总结——词类活用1、梁,吾仇也。2、此三者,吾遗恨也。3、盛以锦囊。4、系燕王父子以组。5、而告以成功。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7、智勇多困于所溺。8、燕王,吾所立。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被动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九、文言知识总结——特殊句式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抑本其成败之迹人为/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推究,探究/原来一般的官员/做某一方面的工作抑或,或者,还是/压制九、文言知识总结——古今异义九、课堂练习1、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说晋王李可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B2.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观点?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也在于“人事”。3.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明确:“忧劳可以兴国”。4.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明确: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5.一二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明确:一段议论,二段记叙;总分关系。九、课堂练习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本段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7.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试具体说明。明确:是对照关系。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8.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明确: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九、课堂练习十、文句翻译注意方法: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有勇有谋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4、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道理了。译:恭敬地取出箭来,用丝织的口袋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就把箭收藏到宗庙。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译: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把报仇成功的消息告诉晋王。译: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参考示例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