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职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诗歌整体阅读精选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知识梳理】文学鉴赏在广东省高职高考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要求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诗歌内容大都为唐宋诗词。题型基本稳定:一道选择题是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道选择题是考查文学常识,简答题是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方法点拨做选择题要注意:1.注重五读:读诗题、读作者、读注释、读原诗、读背景。2.认清陷阱,推出答案。做主观鉴赏题,主要有如下方法:四、诗歌整体阅读精1第一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平和冲淡、旷达飘逸。3.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精24.答题示例: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试题分析】(步骤一)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精3第二种模式分析形象、意境型1.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在高职高考中经常见到。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单纯地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精4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试题分析】(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精5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精6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精7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3.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精8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试题分析】(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精9【典例精析】【例题1】(2017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汴河亭①[唐]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②。【注】①汴河:即通济渠的东段。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今江苏扬州),倾全国民力财力开凿了名为通济渠的运河。②迷楼:宫殿名。隋炀帝晚年沉迷女色,官员为他修建迷楼。景阳:南朝陈后主所建宫名,宫中有景阳楼。隋军攻入景阳宫,陈后主与宠妃躲入宫中枯井,被隋军俘虏。精10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凿渠分引昆仑山上流下的水,大修运河。B.颔联中“百二禁兵”“三千宫女”渲染了隋炀帝东游时的浩大声势。C.尾联由隋炀帝的“迷楼”联想到陈后主的“景阳楼”,意蕴深刻,发人深思。D.前三联叙事写景,意境阔大,豪放雄壮,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答案】D【试题分析】前三联不能反映本诗的主旨,也不是情感基调所在。本诗尾联是对前面的反转,转而批判帝王荒淫亡国,这个反转又并非直接批判,而是寄托在眼前的景物——汴河亭之上,发人深思。精1113.请分析颈联“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中“动”“浮”二字的妙处。(5分)【答案】“鼓震”“旗开”都是史实,但诗人用创造性的想象,鼓声“动”星辰,旗开“浮”日月,这两个字巧用夸张,看似不合常理的妙用使帝王出游的场景描写免于俗套,带活了全句,使得全句造形生动,气象雄豪。【试题分析】(略)精12《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例题2】(2016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夜归清·钱澄之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精《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写夜归的过程,循序渐进,娓娓道来,似一幅江上夜行图。B.前两联在描绘江上夜深行舟的所见所闻时,也刻画出秋天的特色。C.颈联通过两岸景物的变化写出了夜晚船行水上的独特感受。D.全诗移情入景,既有雄豪悲壮的格调,又有一种缠绵的情致。【答案】D【试题分析】本诗写作者在夜归时,十分享受那种恬静闲适的隐居生活,没有“雄豪悲壮”,也无所谓“缠绵的情致”。精《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诗中主人公夜归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请简要分析。【答案】本诗写主人公夜归,景物被化静为动,灵动新颖;人物恬静自然,闲散淡泊。两者水乳交融,这正是作者在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心情的反映。【试题分析】(略)精【例题3】(2015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4题。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精16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展示了一幅幽静的村野图画。B.颔联描绘出奇峰倒影、群鹿留踪的图景。C.颈联描写了山民欢庆劳动丰收的生活场景。D.全诗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在山村的见闻。【答案】C【试题分析】颈联作者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并未描写山民欢庆劳动丰收的生活场景。精1713.下列对这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B.颔联运用了白描手法。C.颈联是工整的对偶句。D.这首诗的韵脚有“人”“分”“群”“闻”“云”。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A【试题分析】此诗是近体诗,七言律诗。【答案】这首诗前三联写出了作者对山村风光的喜爱之情,第四联流露出作者隐居云山的愿望。精18【例题】(2014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4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精1912.下列对两篇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建诗以“地白”写中庭月色,给人以澄静素洁之感。B.苏轼词通过对“暮云”的动态描写来描摹月亮的形状。C.两篇作品吟咏的对象都是秋月,但在月亮的具体描绘上却各有侧重。D.两篇作品分别运用“冷露”和“清寒”,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赏月氛围。【答案】B【试题分析】“暮云”句并没有涉及月亮的形状。精2013.下列对两篇作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建诗的首句入韵。B.王建诗是七言绝句。C.苏轼词最后两句是对偶句。D.苏轼是宋代诗人和词人。14.同是描写月亮,两篇作品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C【试题分析】此两句并非对偶句。【答案】王建诗触景生情,望月怀远,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苏轼词借月亮的游走,写时光的流逝,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好景不常的感慨。精21【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精221.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末暮年,漂泊异乡,诗人感到孤独寂寞。B.天气不好,漫天烟尘,加上鼓角刺耳,令人心烦。C.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D.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译文: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答案】B(“烟尘”非指“天气不好,漫天烟尘”,是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烟尘”指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精232.对本诗有关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排律。B.颔联与颈联对偶。C.韵脚是“兵”“城”“缨”“惊”。D.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A(八句以上的律诗才叫排律。)【答案】面对紧张的战争,艰危的时局,诗人对国事深深忧虑。虽然远离朝廷,却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精24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4~6题。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