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35张)【课件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近代史开端)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欧洲殖民掠夺之路,还有人说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如何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网络。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比较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确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标】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1.人口迁移史料一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问题探究]问题设计1:根据史料信息,请在《世界地图》上,用箭头画出15至18世纪人口迁移的方向。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1.人口迁移问题设计1:根据史料信息,请在《世界地图》上,用箭头画出15至18世纪人口迁移的方向。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1.人口迁移问题设计1:根据史料信息,请在《世界地图》上,用箭头画出15至18世纪人口迁移的方向。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问题设计2:根据15至18世纪人口迁移的方向,请概括这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⑴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如英国向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迁移人口;(2)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如欧洲国家向拉丁美洲各国移居人口;(3)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即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问题3:有人说,人口迁移的过程既是不同生产方式传播交流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对此你如何理解?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促进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1.人口迁移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2.物种交流和疾病传播[镜头穿帮]在新版的电视剧《寻秦记》第二集中,古天乐饰演的项少龙在一对老夫妇家借宿一晚,临行前人家送他一包地瓜用以充饥。问题设计1:老人的这份善良让人感动,但这包地瓜却被观众看成笑话。为什么?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2.物种交流和疾病传播“地瓜的前世”史料一番薯原产于中美洲。西班牙船在16世纪70年代将番薯运到了马尼拉,随后一位中国船的船长瞒着西班牙海关,将番薯的藤蔓和塞进筐里的一卷绳子混在一起偷运了出去。他将这种走私来的植物带到了位于中国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当时中国正在饥馑之中。船长的儿子将番薯介绍给了福建巡抚,后者随后命令农民开始种植番薯(即外来的块茎)。饥馑结束了。其他地区也用番薯来解决其食品问题。——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问题设计2:番薯来到中国是偶然,还是必然?学生分组讨论。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2.物种交流和疾病传播“地瓜的今生”史料二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问题设计3: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物种大交换带来哪些历史影响?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另外,由于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严重缺乏,于是欧洲商人就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印度洋贸易表一1525年葡萄牙轮船在亚洲的分布情况问题设计1:通过表一的“轮船类型”和“备注”,你获得哪些信息?问题设计2:透过表一的信息,可以看出葡萄牙在印度洋贸易中的特点是什么?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印度洋贸易表二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船只的货物清单(单位:公斤)问题设计3:通过表二的信息,你发现“货物清单”有什么变化?问题设计4:综合表一和表二的内容,谈谈葡萄牙印度洋贸易的影响。商品名1505年1518年胡椒桂皮肉豆蔻紫胶红檀木丝绸……总数10740038789—411——……11219592128962134298666443279782660……2242112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大西洋贸易阅读教材、大西洋“三角贸易”地图,能复述列举出“三角贸易”中商品流动的出程、中程、归程的基本史实。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大西洋贸易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问题设计:结合你对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了解,谈谈你对“罪恶”和“曙光”的理解?强调曙光----从各民族的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不忘灾难----血腥屠杀和残酷掠夺……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很快便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据统计,1580—1590年,每年运至果阿的生丝为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为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这些白银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国。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对白银需求的增长,葡萄牙人便以澳门为据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据统计,1586—1630年,从日本长崎输入澳门的白银近1500万两;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另外,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了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太平洋贸易主导国家中转站商品贸易对中国影响葡萄牙澳门生丝、瓷器——白银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西班牙马尼拉丝、棉、瓷——白银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西班牙帆船到中国来进行贸易,中国史料记载很多。明末时人记载,其夷佛郎机也,其国有银山,有夷人铸作;银钱独盛。……若贩吕宋,则单得其银钱。关于明代流人中国白银的估计,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87750000两,从日本得到200000000两,从葡萄牙得到42762750两,总计为330512750两。——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设计1: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时期的贸易格局有什么特点?[数量之多](3)太平洋贸易一、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中国白银时代自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主币行用直至1935年,长达约500年之久。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拐点的开端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开端相联系,一是世界一体化或称全球化的开端相联系,这使明代成为中国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时期。——摘编自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影响之深](3)太平洋贸易二、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1.教皇子午线的出台——瓜分世界的开始背景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实质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该线以西为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以东为葡萄牙的范围;影响是平衡了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大海洋强国一百多年的势力范围和殖民霸权。(1)欧洲的崛起-世界殖民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二、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2.教皇子午线的名存实亡——新兴大国的崛起问题设计2:以教皇子午线为界,17世纪上半叶殖民国家各增加哪些国家?说明了什么问题?(1)欧洲的崛起-世界殖民二、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3.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动[欧洲餐桌上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