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夏丏尊的语文教育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浅析夏丏尊的语文教育思想作者:刘丽平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07期摘要:夏丏尊是我国一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有很多语文教育教学的独特见解,如阅读教学中的依据生活来确定阅读范围、阅读的三个阶段、语感教学等。他提出的作文即做人、作文即生活、写作要有读者意识的写作观依旧具有时代意义。关键词:夏丏尊阅读观写作观夏丐尊(1886——1946),原名夏铸,字勉旗,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夏丏尊先生自幼勤勉好学,1901年中进士,1905年赴日留学,进入宏文书院、东京高等工业学堂学习,1908年任杭州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从此夏丏尊先生开始投身到长达38年的语文教育事业当中。在几十年的国文教学实践中,夏丏尊先生形成了深厚的语文教育思想,有的思想直至现在都对语文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夏先生曾对于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国文水平,有过自己的理想描绘:“他能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不至于理解错,发表错。”[1](P30)“依文字的本质来说,国文的学习途径,普通是阅读与写作二种。阅读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的事,写作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事。”[2](P32)由此,可以看出夏丏尊先生对于学习国文的一般途径——阅读与写作,有着明确的教育理念。一、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中的阅读观(一)依据生活来确定阅读范围众人皆知读书是求知的最普通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然而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却总是没有一个可切实遵循的依据。夏丏尊先生认为:“读书并不是风雅的勾当,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书籍并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乃是培养生活上知识技能的工具。一个人该读些什么书,看些什么书,要依了他自己的生活来决定、来选择。”[3](P69)阅读不能盲目地读,而应该和生活“联成一气、打成一片”,该读些什么书要依据生活来决定。阅读要贴近生活,在此基础上夏丏尊先生把中学生的阅读范围确定为三个方面:首先,关于自己职务的书;第二,参考性质的书;第三,关于趣味或修养的书。当前中学生主要生活就是好好学习,那首先应该好好地阅读教科书,但这里说的好好阅读教科书,并不是将教科书简简单单地翻来覆去读个几遍,而是要“依据了这些文章做种种进一步的学习,如文法上的习惯咧、修辞上的方式咧、断句和句段的式样咧,诸如此类的事项,你都依据了这些文章来学,收得扼要的知识才行”[4](P71),要结合内容思考语法修辞段落大意精细的阅读。关于如何选定参考书,应该是从教科书向外扩散思维时遇到问题来定的,并不龙源期刊网是我们常说的为了练习习题的辅导书类的参考书;至于趣味修养的书可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选定,但是为了涵养趣味,选择的书还是要少而精,且需要我们反复咀嚼,直到读厌为止。夏丏尊先生根据读者生活中的知识技能需要来确定的阅读范围,具体到学生:以课本为基础,读好语文教科书,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向外拓展。参考书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了桥梁,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可见夏丏尊先生依据生活来确定阅读范围的做法具有前瞻性。(二)阅读的三阶段:理解、鉴赏、触发在《怎样阅读》一文中,夏丏尊依据教科书的性质把“阅”和“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懂得它的内容,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只要好好地去阅就行,像国文、英文两门是语言文字的功课,应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阅不够,该好好地读”[5](P75-76)。具体到国文科里,“阅”就是“略读”,“读”就指的是“精读”。略读要做到理解,获得内容;精读注重揣摩和品味鉴赏。夏丏尊说明了理解和鉴赏的方法。理解分为词句和全文两层面。有关词句的理解,首先是弄清词义的解释,强调同义语辨别,其次是文法和知识的运用,强调词的情味。“每逢见到新辞新语,务须求得正解,多翻字典多问师友,切不可任其含糊”[6](P36),借助工具书和师友的帮助,弄懂词的解释和词的情味,才能避免某天自己写起文字来犯用词不当的毛病。而对于全文的理解,夏丏尊先生指出要抽出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意,通过抓住每段的要旨,通过概括的方法将长长的文字归纳于一个简单的概念之中。这是一种由点到线再到面循序渐进的全面理解。理解以外还需要鉴赏,他提出鉴赏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条件是把“我”放入所鉴赏的对象中去,两相比较。就是一边读,一边对文章的布局、对各句或句与句关系乃至于每个字,都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叫我来说,将怎样?”鉴赏的第二要件是冷静。即初读时不妨以收得梗概、了解大意为主眼,再读时就须留心鉴赏了。冷静地去分析作品,不可再囫囵吞枣,要仔细咀嚼。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鉴赏和触发必经的第一阶段,鉴赏是阅读在理解水平上的进一步的提高,是阅读的第二阶段。触发是阅读的第三阶段。“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读书时对于书中某—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7](P99)触发是锻炼学生想象力、发挥创造力的阶段,是创作的源泉,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三)阅读教学注重培养语感夏丐尊最早使用“语感”这一概念,他把对文字应有的灵感和感觉姑且定义为“语感”。他指出缺乏语感对学习国文来说是巨大的缺憾,认为:“自己努力修养,对于文字,在知的方面,情的方面,各具有强烈锐敏的语感,使学生传染了,也感得相当的印象。……在文字的性质上,人间的能力看来,教师所能援助学生的,只此一事。”[8](P116)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传龙源期刊网学生以语感”的阅读教学,一直在语文教育研究领域激烈讨论着,同时关于语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着夏丐尊的语感教学。二、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写作观(一)作文是写作也是做人夏先生认为:“真的文字学习,须从为人着手。‘文如其人’,文字毕竟是一种人格的表现,冷刻的文字,不是浮热的性质的人所能模效的,要作细密的文字,先须具备细密的性格。不去从培养本身的知识情感意志着想,一味想从文字上去学习文字,这是一般青年的误解。我愿诸君于学得了文字的法则以后,暂且抛了文字,多去读书,多去体验,努力于自己的修养,勿仅仅拘执了文字,在文字上用浅薄的功夫。”[9](P50)可见作文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夏丏尊先生还从三个方面来观察文章的好与坏:一是文章有没有语法上的问题;二是措辞修辞手法是否得当;三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否新鲜,是否丰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靠多读书多体验得来的,一般人是不可能速成的,只能够终身修养。因此要写出好的文章,先要有好人格,就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我们要多读书,多体验,提高文学修养,培养自己的人格,只有“从为人着手”——在人格上做好了,我们才能有写出好作文的基础和素养。在人格上做好了,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可见夏丐尊先生提出写作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人格培养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二)作文是生活“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写作应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装饰品。“我所第一要学生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叫他们用现实生活来做作文的材料,养成玩味自己实生活的习惯,对于自己实生活玩味观察的能力。”[10](P256)完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文章,让学生很难有话可说,那是一种类似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章,而反映生活的文章才有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写作的内容可以从生活中触发,“书是文字写成的,我还希望你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11](P100)“没有字的书”,就是“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也就是生活。学生从生活中去触发,就会获得无穷的写作材料,“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有意义,能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功用,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12](P101)。对于触发而来的材料,不能放之任之,因此夏先生建议学生作“小品文”,用几十个字或者几百个字将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随时记录下来。从生活中触发,在生活中写作。一方面改变了写作态度,克服了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同时增加了锻炼文笔的机会,提高了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思考力,增添生活趣味。(三)作文要有读者存在的预想龙源期刊网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老大难,作文课也一直是学生学习语文时感觉头疼的部分,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高、大、全”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夏丏尊先生提出:“先有读者存在的预想的,所谓好的文字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以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快悦,不要使读者看得厌倦。”[13](P48)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并没有“目中有人”的自觉,在很多时候,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读者存在的预想,难免作文矫揉造作。夏先生提出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写文章,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写作过程中适当考虑读者的需要,为写作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回眸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史,在20世纪前期,夏丐尊是和叶圣陶、朱自清齐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毕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他的阅读观、写作观为那个时代的学子指明了语文学习的方向,更为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注入了持久的动力。《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曾这样评价夏丏尊先生:“从五四时期起,直到抗战胜利、含愤谢世为止,在语文教育领域苦斗了将近20年,在旧时代曾被誉为‘始终献身于教育、献身于教育的理想的、诲人不倦’的教育家。”注释:[1][2][3][4][5][6][8][9][13]杜草甬,商金林:《夏丏尊论语文教育》,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7][11][12]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10]夏丏尊:《夏丏尊文集·文心之集》,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