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国学广大彩钢吴耀东当今社会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在生活当中我们频繁提到一个词国学,那么国学热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什么是国学、国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很多人对国学产生着误解?什么是儒家文化、什么是道家文化、什么是释家文化?它们在我们生命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中西方文化有些什么样的差别?下面将介绍笔者的关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体会。1、国学热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一、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社会的物质文明极大的丰富了,但我们发现生活得快乐幸福的人并不多,少数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成功朋友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背信弃义不择手段,其它的社会乱象林林总总。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我想原因有三,一是国家更多强调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缺乏道德文化的同步规划、提倡和建设,“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英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片面的强调成功,导致一些人不择手段。二是法制建设缺位,导致一些人有机可乘。三是国民素质的普遍有待提高。也许过了三十岁以上的人会经常将记忆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那个夜不闭户、助人为乐、人和人的关系简单和谐有序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最大的不同是那个时代的人有基本的传统的做人做事的法则、价值观、道德底线和信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正人君子是人们的基本追求,然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很多的人认为那是一个多么理想的好社会,可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君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他们是怎么做的,最后发现他们到先哲圣贤的道德文章哪里寻找文化养料。指导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文化养料的根本是什么?那就是经世济民的核心学问国学。二、在传统文化中生存的中国人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强大入侵让我们一些人无可适从、不知所措。开始对传统文化的回顾与思念。三、国家也意识到一个不重视文化建设的民族是危险的,最近中央大力提倡文化建设,经济强国、文化立国。四、因此,我们开始渴望、呼唤、寻找,构建起一种美好和谐的社会秩序。也许,在精神这个领域,中国人的东西才能真正的解决中国人的问题,那就是国学,也只有国学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什么是国学要说什么是国学就不得不说一个词那就是“文化”,我想那应该是一切生产于生活实践中,经过总结提炼,可以用文字写出来的经验或者理论,又经过实践再次检验,能化育在人们心中公认的知识学问。那么什么是“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中华大地上多个民族产生的一切经验、科学、理论、道德、伦理、思想等秩序学问的浓缩和提炼,都是国学的范畴。在中国文化环境里长大生存的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只是我们很难去归纳和总结。有一句话比喻是“日用而不知,无用之大用”,它是指导着我们精神领域的价值判断和人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国学是中国人安身、安心、立业、立命的文化根本。具体而言国学分为这么几个学派:儒家、道家、法家、佛家、名家、墨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黄老之学等。纵观几千年影响中国最长、最深、最远的文化还是儒家、道家、佛家。儒家文化的核心代表作有: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道家文化的核心代表作有《道德经》《庄子》,佛家文化的核心代表作有:《心经》《坛经》《金刚经》。3、国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大家知道中国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空前的百家争鸣状况,出现了较多杰出的思想家,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贡献。儒家和道家学问就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每一种学说服务于一个或多个诸侯国和利益集团,最后秦国采用法家统一了中国。但是强大的秦国历经三世只统治了十几年的光景就迅速灭亡。西汉初期的统治阶层鉴于秦朝的经验采用什么样的学说(文化价值观)方法统治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多方面的尝试。西汉初期以黄老之术为统治思想,由于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从汉文帝后期开始,西汉统治者即逐步改弦易辙,以主张积极有为的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到汉武帝时,明确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从此儒家文化正式的登上中国文化的核心位置。大约在两汉之际,即公元1世纪前后,印度佛教开始通过西域,逐渐传到我国内地。此后的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儒家和其他的文化并存,但儒家文化始终主宰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它的核心地位基本没有人质疑,只到清朝末期十八世纪初,面对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人开始怀疑我们物质文明落后的同时,也对我们的核心文化进行怀疑。由于国力的逐渐衰败和西学东渐,清末民初对国学的发展和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由于国学是指导中国人几千年的核心文化,已经深深的渗透和融合到了中国人的文化思想中,虽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暂时性遇到问题,相信只有中国人的东西最终才能解决中国人的问题;继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吐故纳新、发扬光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种是中国文化没有产生如西方那样的工业文明和社会发展,因此更多的人主张扬弃所有的中国文化,学习照抄照搬西方的文化。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立四新”,“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就是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对文化进行正确的改良还是很好的,对人进行革命还是有可能性的,要对文化进行革命可能就有点危言耸听,文化是长期形成的习惯,要对习惯进行革命确实要很大的勇气。至少说明,我们那个时候,对自己的文化是非常不自信的。改革开放后,有一种观点是,外国的什么都比中国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外国的文化比中国优越。不能排除到现阶段,外国是有很多比中国好的地方。的确外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要比中国好,因为它的空气质量好,月亮也确实比中国的亮;但是要知道,外国的工业文明只发展了多少年,而中国发展了多少年。有些问题是发展的必然。暂时的混乱的状况,一定是会治理的好的。中国人肯定有这个智慧和能力的。世纪之初,国学再一次一次的被提及和关注,高温不降。我想,这正是对目前社会,总总不良现象的反思、追问后的一种结果,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寻根。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学一定会被有智慧的精英人士,再次认识、重视、和学习。外国有的东西也是需要学习的,就像人生活需要摄入不同的营养成分一样;但是在精神层面的东西,还需要中国人的、自己的智慧来解决。值得要说一点的是,日本、韩国由于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经过他们的改良后,继承下来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比中国保护得好。韩国人在十八岁时,要举行一个重要的成人仪式;韩国有很多地方有成君馆,就是告诉十八岁的孩子,你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人,不仅要有仪式,更重要的还要提醒你:要学习成为一个君子,应具备的礼仪、文化、素质、责任等等。中国人爱说我们是个礼仪之帮,但到了日本才发现,日本人见面时、待人的那种礼节,连我们这个礼仪之帮的大国公民,都自愧弗如。日本的佛教庙宇点多面广数目繁多,非常的雅致,那是对佛家文化最直接的发扬和传承。笔者曾几次到过他们的国家,日本、韩国也曾经历过了如何接纳西方新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困惑;我一直在想他们当年是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的呢?4、为什么很多人对国学产生着误解?首先,由于近代中国的经济相对落后,那么很多的人就把责任推到了中国文化上来了;国学教育人的那套东西过时了落伍了,要不然,怎么没有产生出西方的工业文明呢?是的,什么时候不是以成败论英雄呢?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再回头想想,在中国文化的滋养下,中国不也出现过以“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引以为豪的物质、精神大繁荣的时代吗?那个时代,全世界可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来学习的!现在,不是最好的,不一定以后,就创造不出最好的。中国有个成语“此一时,彼一时”。其次,是由于落后的经济,让人们表现在文化上的不自信。对自己否定的不自信的东西,我们是很难去学习、学好它。往往有时一知半解,甚至一知半解都没有,就妄下断语。例1:在没有法制的社会里,儒家文化提倡,社会应该有一种伦理上的秩序,来治理国家。“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有些人就认为,那是封建专制的那套束缚人思想的理论。那么试想,如果一个人做君王,不履行君王的职责,做臣子的,不履行臣子的职能,君不君臣不臣,一批乱臣贼子,社会不就乱了、垮了吗?如果一个父亲,不慈爱他的孩子,孩子,不体恤他的父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当然我们的社会角色是不断的变换的,今天你是下级,明天也许你就是上级。但作为下级,就应该服从上级领导。既然他是你的领导,总是有比你强的原因,不要指点领导和别人的缺点,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有机会再去超越。只有先学会抬轿的人,以后才可能坐好轿。教人遵守秩序,再来超越,这有什么不好?可惜我们的教育,让很多人,从这句话中想到的是服从、是对人性的压抑。例2:儒家文化强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在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里,现实生活中诚实、守信的人,很可能被不诚信的人,欺骗利用;所以我们很多人说:因为这样,我就不守诚信。因为诚信,比不诚信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的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试想一下,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不守诚信,社会会怎样?但是儒家文化教育我们,要坚守大道,才能做得大、走得远,人生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短跑,跑得最远的人一定是那些有耐力的人。其次被人欺骗有时也是一件好事,这次被别人骗了,回去好好想想,总结原因,争取第二次不要被同样地原因受骗就好。如果这样,我们的心智会提高很多;如果别人还能骗到我们,说明别人某些能力确实比我们高,那我们只有继续教学费学习的份了。例如提到《周易》这本书,有些人就认为那是阴阳之术、占卜之书、那是算命的教材。殊不知那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用今天话来讲它是集哲学、数学等一切学问的开端。黑格尔曾说:易经代表了中国的智慧。很多人一谈到佛家寺庙、道观,就将装神弄鬼、求神、拜佛等封建迷信联系到了一起来了。殊不知佛学、道学是教人拿得起、放得下、走得远、安顿人心灵的智慧宝典。如果我们能对一种文化心存着敬畏之心,了解全面了再来评价判断。也许多出来的不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智慧。5、关于儒家文化:首先,来看看儒字是怎么写的,儒字的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需;是按照人的需求来提供合作和服务,如果在合作中,能将很多的人需求照顾到满足好,让自己收获的同时,也让别人获得,无疑这个人,一定是能和任何人合作的人。那么,我们可以说他是儒雅的、他是儒商。笔者曾看过李嘉诚的传记,他就是一位非常精通四书五经的国学达人。记得在一次聚会上有个朋友说,什么事商人?他说:那是伤害别人的人的就叫商(伤)人;我说不是,是和别人商商量量的人叫商人,商是协商的商。儒家文化讲合作,核心是推己及人的“夫仁者,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换位共赢思想。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想到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方法,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方法对待他人。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一种对待人和事站在对方的、换位的角度思考。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原点和基石。孝文化是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如果父母年老了我们不能站在老人的角度来关心体恤我们的父母,我们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谁来关怀我们的老年,人的基本责任心如何培养,社会良好的精神文化如何传承?关心孝敬父母的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将兄弟姊妹帮助好,这样父母才不至于忧心忡忡,晚年快快乐乐,这也是孝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人说我现在条件不好不能关照父母,如果有一天条件好了,我会买很大的房子和好多的东西给父母。也许有一天你真的能实现你期许的孝心或许你的父母并不一定可能等到感受到你的孝心的那天,生命有限。孝心是一种对长辈表现出发自心底的无私的关爱。行孝不能等,要及时!我认为,哪怕我们现在是叫花子沿街乞讨,我们能要到一碗稀粥也要留给我们的父母;现在我们身处寒冷的季节,你是否会想过,父母是否有足够御寒的棉衣、棉被…我认为,只要有心能做到这些就很好了。儒家文化核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做大的事情,甚至于要治理国家;首先,是要把自己的小家搞好;搞好了小家,再把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