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20高考作文素材:美好
1/122020高考作文素材:美好目录掘金“数据富矿”,“数”享美好未来.......................................................................................1创造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3大国有担当世界更美好.................................................................................................................5始终把人民的美好向往作为奋斗目标...........................................................................................8有副业刚需的年轻人,也在追求美好生活.................................................................................10别让孩子美好的童年被培训班取代.............................................................................................12掘金“数据富矿”,“数”享美好未来10月11日,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他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希望与会代表深化交流合作,探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之道,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今年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数字相互依存的时代》指出,数字化使人类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加强。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断加强和巩固数字经济,也是对全球化的有力支撑。在发展数字经济上,中国一直展现出开放与合作姿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信息技术为相关国家发展铺设了一条虚拟高速公路——“数字丝绸之路”,不断助推着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电商交易额飞速领跑,移动支付风靡全球,5G网络部署不断加快……如果把中国数字化发展历程比作不息的大江大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却始终澎湃奔腾。2/12“数”起云涌引领高质量发展。互联网浪潮奔腾不息,正在改变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提供了新动能,中国经济呈现“新意”。国外媒体报道称,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支付、人像识别等数字技术的普及,中国正在形成庞大的大数据“金库”,并将借此优势实现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在智能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成果、新技术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打破传统的供需公式,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新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万物皆“数”时代掀起智慧风。近几年,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在发生着数字“蝶变”,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红利。借助车流量监控和大数据系统,实现红绿灯变换时间的动态调整;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部门找准民生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海量信息转化为决策资源,“解码”公众需求、实现精准对接;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让数字产品主动融入生产生活,主动引领需求、创造价值的技术应用,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正是数字时代的应有之义。心中有“数”为百姓添智加福。数据的富矿中,隐含着生活便利的“钥匙”,用好大数据,就可以为人们创造无限可能。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正一步步具象为百姓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点点滴滴。出门不再带门禁卡,家门口、单元门前的云对讲门禁会自动人脸识别开门;在健康小屋,手臂往专业设备一放,血压、脉搏等数据就自动生成并传到云端……利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城市”,已经让我们更多地看到未来的智慧模样。从“最多跑一次”逐步向“一次都不用跑”探索,能“掌上办”的不用出门,需要“出门办”的就近解决,百姓充分享受科技进步的福祉、数字浪潮带来的便捷。3/12数字时代,万物互联互通,要想收到“1+12”的效果,就要具备全球眼光,做到合作共享。“独行快,众行远。”只有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深化交流,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大数据发展成果,才能在数字时代行得更稳,走得更远。未来已来,心中有“数”,脚下有路。挖掘“数据富矿”,编织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网络,我们一起“数”享美好未来。创造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以“昨天、今天、明天”为视角,总结了过去70年来之不易的成绩,肯定了亿万人民对祖国的贡献,寄语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经济现状,没有路可逃,唯有迎上去,才有可能创出一条希望之路。7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GDP相比1952年实际增长174倍,国民生活极大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累计超过8000万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4/12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70年,我国从一穷二白,终于走向了富足安康的美好生活。正像网友所说,“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以前有的,现在更好了”。生活在一个强盛的国家,无疑是幸福的。由新华社联合知乎共同发起的“你好中国·问答70年”专题活动,引发4.8亿人次网友参与。从“从你的经历来看,什么时候感到做一个中国人很幸福?”的温情提问,到“生活在稳定的国家、感觉到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能够通过奋斗收获幸福……”的真挚回答,可以窥见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是多么重要,而保障我们幸福生活的力量就是来自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朋友圈表达爱国热情,到转发阅兵视频,感慨“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从“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真情流露,到惦念“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的一往情深,每个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祝福“伟大祖国生日快乐,更加繁荣昌盛”。“中国人民70年来的发展经验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故事。”美国智库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布莱恩·兰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从过去贫穷到如今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化前进的步伐让世界惊叹。”岂止是他们,就连我们自己也惊叹不已。是什么让中国人民能够拥有今天这般成就,拥有这般幸福甜蜜的生活?答案就是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脚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回首七十年,今天又是一个新起点,我们意气风发。无数个中国人,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智往一起谋,就能在新时代不断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奇迹,就能让我们的生活沿着幸福的台阶更上一层楼。5/12大国有担当世界更美好“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的论述,提炼出大国内涵的命题。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起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民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展现出新时代的大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当今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大变局充满风险和挑战,各种新旧因素、力量、矛盾相互叠加碰撞,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合作还是要对抗,要和平还是要冲突,要共赢还是要独霸,这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唯有做出正确抉择,才能抓住大变局催生的新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战胜艰难险阻,实现发展繁荣的梦想。大国有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就能持续开拓美好光明的人间正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高度评价中国主张对世界的贡献。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着眼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开辟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新道路,为人类实现共同梦想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来自国际社会的热烈祝贺就是明证——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高度赞赏中国积极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6/12大国有担当,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努力就能不断书写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精彩篇章。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人民发出要发展、要合作的时代呼声,反对个别国家动辄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行径破坏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消费链,担心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紊乱甚至冲突将全球经济逼入“衰退陷阱”。对待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离不开辩证思考、发展眼光,更离不开通过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来找出路、解决问题的行动。世人公认,中国倡导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全球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国有担当,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就能源源不断汇聚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用进步代替落后、用福祉消除灾祸、用文明化解野蛮是历史大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道义所在。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尤其需要以史为鉴,汲取文明的力量——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特质,中国倡导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都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经验和智慧,彰显了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气度与自信。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庆祝活动中,那些佩戴着“友谊勋章”的国际友人、那些获得“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同样动情地表达着喜悦和憧憬。祝福中国的世界好声音纷至沓来,映射着美好梦想息息相通的时代大气象。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行动驰而不息,人们相信,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始终把人民的美好向往作为奋斗目标7/12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执政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考察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追求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永恒的主题”正是表达了对这一初心使命的坚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的进行时”正是向人民作出的决心承诺。正所谓,初心常坚守,使命长担当。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精准扶贫的实施,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的全面发展,补齐了民生短板,共享了发展成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文标题:2020高考作文素材:美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8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