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2’=24’)1.以下不属于我国城市行政层级的是()。A.副省级城市B.计划单列市C.县级市D.建制镇2.提出中心地等级分步理论的是()。A克里斯塔勒B.奥尔巴克C.贝里D.辛格3.城市集聚经济是城市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它是由()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A.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B.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C.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D.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4.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表明:城市土地在不同用途使用者中间分配时,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由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使用。一般来说,()对位置敏感性最强,其投标租金曲线最为陡峭。A.商业B.居住C.制造业D.农业5.下列不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的是()。A.餐馆B.矿泉水企业C.咖啡店D.面包房6.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使用古典经济学理论,简明、清晰地勾勒了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因而成为工业化理论的经典模型。如右图,关于对不发达经济中的劳动力状况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L1-L3表示过剩劳动力B.L2-L3表示剩余劳动力C.曲线OF中D点右侧表示边际产值小于最低生存费用。D.曲线OF中D点与F点之间边际产值大于最低生存费用。7.拉尼斯和约翰费改进的两部门理论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化明显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如右图。关于这一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劳动力由O增至Q1,农业劳动力由L3减少至L2时,农村中边际产值为零的劳动力全部出来,内部开始出现一部分剩余农产品,形成对流出劳动力的粮食供给。B.L2-L1之间农业劳动力仍然外流,L2为粮食短缺点。C.L1-O之间农业边际产出开始小于制度工资,这时农业人均收入不再取决于边际产值,而是取决于制度工资。D.L1-O之间粮食短缺进一步加剧,迫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所以L1为商业化点。8.关于中间区位定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理论是研究拥有多投入品和多市场的厂商区位时最重要的工具。B.该理论表明厂商区位选择与每个消费者区位之间距离具有直接联系。C.该理论表明大城市由于拥有对产品的更大需求,往往会成为厂商的中间区位,从而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在这里聚集,相应的推动了原来的大城市在规模上的进一步扩张。D.该理论解释了某些运输中心城市同时成为生产中心的原因。9.以下为我国部分省区城市首位度统计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省区B省区C省区1984年5.227.6210.261997年3.855.888.39A.B省区城市首位度降低,第一大城市衰退明显B.三省区城市首位度差异,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C.1984-1997年间A省区城市首位度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是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向区域外不断迁移。D.1984-1997年间A省区城市首位度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10.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表明:城市土地在不同用途使用者中间分配时,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由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使用。一般来说,()对位置敏感性最强,其投标租金曲线最为陡峭。A.商业B.居住C.制造业D.农业11.某地地处平原气候,气候宜人,有河湖相伴,雨水丰厚,适合种植。经过当地政府和农民的不断创新和投资开发,种植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大米,备受消费者的欢迎。由于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此种大米只能在本地生产。随着该大米的供不应求,种植业的繁荣带动了本地及周边的地价上涨。针对本案例说法正确的是()。A.本案例体现了土地的级差地租理论。B.本案例体现了土地的垄断地租理论。C.本案例体现了土地的绝对地租理论。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下列选项中的著作、理论与科学家完全搭配正确的是()。①韦伯——《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趣区位》;伯吉斯——同心圆模式理论②哈里斯乌尔曼——多核心模式理论;赫德——扇形模式理论③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维特鲁威——《建筑十书》④嘎捏——工业城市;廖什——《经济秩序空间》A.①③④B.①②③B.②③④B.①②④二.多项选择题(6×3’=18’)1.城市的基本功能包括()。A.载体功能B.经济功能C.社会功能D.特殊功能2.阿瑟·苏利梵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自发性的制度安排,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三个原因有关。A.比较优势的存在B.生产的内部规模经济C.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的集聚经济D.生产的内部范围经济3.城市基础部门的基本特征是()。A.输出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很大B.较多的采用本地投入品C.较高的边际输入倾向转化为输出产品D.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4.伊利集团自1997年进入液态奶行业后,短短5年间发展成为中国液态奶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并且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自1998-2002年间,牛奶生产线在全国范围内已扩增至50条,使得采购设备、生产原辅材料、产品运输等方面价格大幅降低;同时,工人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人员培训学习时间及成本相对减少。液体奶产品销售的成功,提升了伊利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推动了伊利冰淇淋和冷冻食品的销售。针对这一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案例反映了企业生产聚集经济的特点。B.该案例反映了企业生产规模经济的特点。C.该案例反映了企业生产范围经济的特点。D.该案例反映了企业生产共生经济的特点。5.关于城市住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住宅收入隔离模型,由于住宅的昂贵性,低收入家庭会居住在城市外围地区,而高收入家庭会居住在市中心,形成不同收入家庭居住区的分离状态。B.住宅区位的选择除了受到经济因素影响以外,还可能受到社会聚集因素影响,比如文化社会价值取向的趋同性聚集。C.住宅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会导致住宅市场出现泡沫现象,最后造成金融部门的坏账呆账;住宅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住宅市场容易健康的发展。D.住宅价格是影响住宅需求数量和结构的主要因素。6.以下属于城市政府职能的是()A.城市规划B.公共工程C.公共教育D.社会福利三.名词解释(6×3’=18’)1.配第—克拉克定理2.逆城市化3.住宅存量4.集聚经济5.规模经济6.TOD四.简答题(五选四)(6’+6’+8’+8’=28’)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2.简述城市化经济产生的原因?3.简述中心城市的功能?4.简述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要点?5.简述影响住宅供给的主要因素?五.论述题(二选一)(12’)1.我国住房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2.在了解我国现有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基础上,试分析预测我国未来政策的基本走向。参考答案一、单向选择题BAAABDCBDABA二、多选题1、ABC2、ABC3、ABCD4、BC5、AC6、ABCD三、名词解释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2.逆城市化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得郊区发展蔓延,并导致城市中心区和中心城市持续“衰退”。3.住宅存量是指形成住宅结构的物质实体或物质财产,表现为住宅单元的数量,由建筑材料、占有的土地和当初建造时投入的活劳动所组成。4.集聚经济是因企业间或各种生产活动的选址彼此靠近而使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效应。无论是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还是交换中的比较利益原则,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要素和生产的集聚。5.规模经济是指在规定的技术和投入要素价格下,长期平均总成本的降低,意味着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将会带来更大的产出。7.TODTOD,就是政府利用掌控城市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对规划发展区的用地以相对低的价格征用;接着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土地升值;然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利用“生地”与“熟地”之地价差,平衡建设成本。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区别于乡村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1)密集性-物质与文化的密集(人口密集,物质和资产的密集,文化的密集)2)高效性-高效率与高效益(高效率,高效益)3)中心性-吸引力与辐射力量(吸引了里毫秒年个,辐射力)4)多元性-多功能与多类型(多功能,多类型)5)系统性-复合系统与动态系统(城市是一个复合的、宏观的大系统,城市是一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2.简述城市化经济产生的原因?从整个城市角度看,城市规模效益表现为城市化经济。(1)从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来看,城市公共投入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企业能够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好处。(2)从范围经济和关联经济来看,单一企业变成企业集团、企业集群和企业网络,这使范围经济和关联经济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3)从商品交易的规模经济看,单店经营发展到超市和连锁经营,使消费者节省购物时间的同时享受到商店的规模经济。(4)从共享熟练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来看,大城市提供劳动力市场共享服务更完善。(5)从信息外部经济来看,信息和知识的交流由行业内部扩展到行业之间,一方面加深了社会化,使人力资本形成获得正外部性;另一方面交流作用于生产活动,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和工资水平。3.简述中心城市的功能?1)工业生产中心2)商品流通中心3)交通运输中心4)金融中心5)信息中心6)科学技术中心7)文化教育中心4.简述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要点?1)充分发挥大城市的有时,带动区域发展2)强化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合理发展3)稳步发展小城镇,打破二元结构5.简述影响住宅供给的主要因素?1)住宅价格因素2)要素投入因素(包括:土地要素、资金要素)3)市场需求因素4)政策法规因素五、论述题1.我国住房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1)住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虚假广告泛滥;预售监管、拆迁资金的监管不到位;任意修改已经审定的规划和设计图纸的情况大量存在;开发商为偷税逃税乱列开发成本的问题还未得到遏制。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资本金制度和开发项目首次制度,严肃处理无资质开发、违反规划、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行为,重点查处囤积土地、捂盘惜售、恶意炒作等行为,同时要健全房地产中介服务规则,加强经济机构及人员管理,坚持打击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3.住房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中低价位住房供应不足;4.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十分突出等。.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政府的住房保障功能;进一步培育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充分利用社会存量住房,扩大住房供给规模;.采取多种手段引导住房消费。针对我国居民住房消费中普遍存在的“租不如买”、片面追求住房大面积等不成熟、非理性消费心理与行为,政府应该运用宣传、税收、金融政策等手段加以引导,鼓励居民消费中小户型、功能良好的住房,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住房消费;2、在了解我国现有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基础上,试分析预测我国未来政策的基本走向。一是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统筹安排农用地。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和布局。二是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坚持需求引导与供给调节,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严格划定城乡扩展边界,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深度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三是以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为手段,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积极推进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的国土综合整治,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制定不同区域环境保护的用地政策,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四是以优化结构布局为途径,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五是以落实共同责任为基础,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