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新常态和国际形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经济新常态1、中高速。从经济发展的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2012年以前维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2年开始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预测中高速增长将是中国经济最基本的常态特征。图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走势及未来GDP走势预测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虽然经济速度降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形势的整体下行。图22010-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趋势图7.7%7.8%5.3%9.0%10.9%15.2%13.5%8.9%11.6%11.3%4.1%3.8%9.2%14.2%13.9%13.1%10.9%10.0%9.3%7.8%9.1%10.0%10.1%11.7%13.0%9.6%8.7%10.3%9.2%9.2%7.6%7.4%7.2%[值]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320162019真实GDP实际GDP增长率10.69.57.77.77.402468101220102011201220132014GDP增速(%)105011001150120012501300135020102011201220132014城镇新增就业(万人)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环顾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表1部分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换挡”情况统计表国家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回落阶段日本1950年—1972年1991年—2012年GDP年均增速9.7%降至0.86%韩国1961年—1996年1997年—2012年GDP年均增速8.02%仅为4.07%我国台湾1952年—1994年1995年—2013年GDP年均增速8.62%下调至4.15%数据来源:各国家和地区统计局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发力、绵延不绝,导致发展能量巨大而持久,因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综上所述,虽然宏观经济发展放缓,但是局部发展良好。2、优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1)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图31978-2014年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趋势变化折线图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102011201220132014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201020112012201320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达到GDP的46%。但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一般达到7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我们要的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经济增长速度。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有利于丰富生活性产品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民生、实现以人为本的增长。(2)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是-2.9%。图4三大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堆积柱形图-100102030405060708090100第一产业贡献率(%)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①经济结构转型有利于未来消费保持平稳增长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促消费政策将会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热点的转换,消费增长的空间会进一步扩展。同时,刺激信息消费综合政策的出台,为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②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基础,未来投资将注重优化结构,“以长带短”,慢热释放。预计未来两年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速保持在19%-20%之间。其中,在政策支持下,基建将是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力,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污水处理、铁路地铁、智能电网等投资建设将明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带动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产能过剩将制约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其增速将保持低位运行态势。在启动投资的同时,决策层亦会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下放审批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和公共事业领域。③进出口将保持个位数增长态势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延续弱复苏态势,在出口便利化、减免相关税费和外部环境趋好等因素的作用下,出口可能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增速在9%-10%之间;随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效应的逐渐显现,内需将持续回暖,进口增速有望快速回升。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期增速预期回调、产能过剩消化尚需时日,尤其是橡胶、黑3.73.74.4655.34.36.55.43.64.23.24.37856.25.40.1-0.20.1-0.8-1.4-4.10.31.51.9-505101520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最终消费支出(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百分点)色金属、农资、建材、煤炭、化工等多数生产资料仍处于去库存的过程中,预计2015年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回落的幅度将进一步收窄。(3)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打破。区域差距也将逐渐拉近。图51978-2014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比重柱状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4)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8%,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仅为7.4%和7.5%。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瑞士信贷2011年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达19%,超过GDP增速。图61978-2012年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堆积面积图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14年2012年2010年2008年2006年2004年2002年2000年1998年1996年1994年1992年1990年1988年1986年1984年1982年1980年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比重(%)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注: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1978=10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1978=100)计算得到在这些结构变迁中,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也使一些行业付出产能过剩等沉重代价。3、新动力从动力层面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1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持续下降,而到2014年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图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及其年均增长率组合图050010001500200025003000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注:年均增长率计算公式为:((当年数值-初年数值)^(1/(当年年份-初年年份))-1)*1004、多挑战从风险层面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1)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高利贷的引诱下盲目扩张,形成巨额坏帐,在金融政策回归常态化及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化的情况下,开始释放局部的金融风险;房地产、煤炭等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因资金流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事件累有发生;还有一些地方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及融资平台的过度负债,所积累的隐性风险也开始显性化。尽管总体看来,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可控,但这些因素会导致社会融资成本上升,对一些行业或地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对此要更加重视、更加谨慎。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2)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下降。2002-2008年间,净出口年均拉动我国GDP增长1.2个百分点,有的年份高达2.6个百分点,但2009年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多为负值,2009年至2014年间平均为-0.6个百分点。2014年则相对较好,前三季度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出口增长不仅出现了新常态,从过去的高增长转为与GDP大致同步的温和增长,而且月度、季度间增长极不稳定,连续几年都出现了“过山车式”的波动,有时增长10%0510152025303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利润总额(亿元)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以上,有时为负,很难把握,企业也很不适应。这一方面说明全球经济复苏并不顺利,时好时坏,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在减弱,而新的国际比较优势还未形成。这双重原因相交织,使出口增长呈现很强的不稳定性。综合这些特征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所谓的经济增速换挡只是相对于以往高增长的适度降低,但我国经济增速仍然大大高于发达经济体和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而且是结构更加稳定、合理的经济增长,是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稳态增长。可以预测,在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5、新常态下国际经济形势2015年1月13日,世界银行发布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有望温和增长3%。考虑到目前美、日、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增长的分化态势更为明显,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受各自的特殊因素影响不同程度地进入减速通道,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回升到3%左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大环境总体对我国有利,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成为全球共识。但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不可小视。从短期看,2015、2016年世界经济虽仍将保持周期性温和复苏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较多。(1)美国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美国经济有望延续良好的复苏势头,但复苏基础还不牢固。美国失业率依然较高预示着宏观经济增长质量依然有待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现金储备水平持续上升预示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房地产尚未恢复常态预示着房地产等相关投资增长有待观察。(2)欧洲经济将依然低迷。尽管欧洲已经度过了债务危机的最困难时期,但其内部复苏不均匀、高失业率和结构存在问题,2014年以来出现通货紧缩趋势、乌克兰地缘政治对其构成较大的不确定性、财政联盟等应对欧债危机的深层次措施未见实质性进展,以及贸易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经济刺激手段无法在欧元区范围内统一协调等诸多问题,使其内在增长动力严重不足。短期内,欧洲经济疲弱的态势可能进一步显现。(3)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安倍经济学的刺激效应和大地震“灾后重建”效应明显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