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青少年近视——医务室小李大夫中医与“心灵之窗”工作、学习、生活都需要有一双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就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从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五轮学说:是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到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部分,分属于脾、心、肺、肝、肾五脏,按其分布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中医讲近视近视,中医又名“目不能远视”,最早记载见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此书成书于公元610年,书中记载,近视是由“劳伤脏腑,肝气不足”所致,这与公元606年科举制的实施密切相关。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七窍病》中将久处烟火、泣泪过多、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饮酒不已等视为重要的眼病病因。现代研究表明:遗传因素虽然对近视眼的形成很重要,但对于占学生近视眼绝大多数的单纯性近视眼患者来讲,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人在视觉发育敏感期,特别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过早并不恰当的使用电子产品,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室外活动时间太少。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的。未病先防即病防变《黄帝内经》开篇之《素问•上古天真论》即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与“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作为养生明目手段。据唐代房玄龄所著的《晋书》记载,至少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古方以“损读书,减思虑;专内视,简外观;旦晚起,夜早眠”等手段来预防眼病,提高视力。未病先防闭目养神调节视距冷热敷交替眼周穴位按摩闭目养神:除夜晚睡眠时外,眼部肌肉均处于紧张状态,闭上眼睛可以使眼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因此,最简单的养眼方法就是每隔半小时至一小时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能有效缓解眼肌紧张痉挛。调节视距:除遗传因素外,近距离工作是导致近视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危害眼睛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学习和工作时应格外重视调整视距。近距离工作或学习30~40分钟,应调整视距,向远处或四周眺望,以缓解睫状肌紧张状态。热冷敷交替:先热敷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周肌肉紧张,继而冷敷可以保持眼周皮肤光滑有弹性,避免松弛出现小皱纹,并可提振精神。热敷时以温度适宜的温水浸湿柔软毛巾,先轻擦眼周,再将毛巾折成长条敷在眼睛上至不觉温热,重复数次。然后换用冷水浸湿的毛巾冷敷片刻即可。眼周穴位按摩:眼周按摩有别于眼保健操,是通过轻度刺激眼周穴位达到缓解视疲劳的方法。可以指揉眼周的太阳、四白、承泣、鱼腰、瞳子髎、攒竹等穴位。一般每次选择两三个穴位,每个穴位操作半分钟至一分钟。即病防变初发轻度近视患者,经过早期防治,在视觉环境改善,不良用眼习惯等得以矫正,护眼技能得到提高以后,大部分视力都能得到显著提高,不少人视力恢复正常。并得到巩固。发现越早,越早开始治疗,效果越好。方法1:中药治疗中医治疗近视眼主要是根据全身情况采用中药整体辨证论治,认为脏腑尤其是肝肾在视力的调节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药物的疗效与近视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近视程度越轻,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越高。方法2:针灸治疗针灸疗法防治近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针灸诸法中,以梅花针叩刺与耳穴压豆操作简便易行,早期治疗常见的是在传统穴位上行针灸刺法,曾有报告指出针刺翳明穴,在173只受试病眼中,总有效率高达91.9%,几乎原有的病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当时,人们还发现,从针刺此穴开始到退针之间的30分钟的过程中,视力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针刺对近视眼的疗效迅速而确切。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提出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在这里我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谢谢
本文标题:中医与近视防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9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