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1/12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散文常识一、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它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样式。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二、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分类①记叙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选取生活中的某些片段、细节,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和人生。如《藤野先生》《背影》《小狗包弟》《记念刘和珍君》②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作者情感。如《白杨礼赞》《荷塘月色》③议论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讲哲理,启迪人生。如随笔、杂感等四、散文的赏析要点(一)散文的行文思路1、散文的行文线索根据主旨需要,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文章标题(标题可能直接揭示线索或暗示线索);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文中的议论抒情(常作为文章的暗线)2、散文的结构思路段落层次划分:按时间顺序;按地点转换;按人物见闻;按事件发展;按情感变化(二)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概括主题的方法: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2.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4.联系背景法。有的文章,只有了解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发出感悟;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通感、夸张、双关、借代、引用、对比、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反语;高一语文2/12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本体的特点,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拟人:亲切自然,生动形象。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作者感情,引起读者共鸣。通感:又叫“移觉”,指在描述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转化。能使文章美感和情感更加丰富强烈,增强文采。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借代:生动活泼,使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即引现成的材料(名言、谚语、诗词、典故、书信、评价等)。可使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可丰富文章内容,为自己的观点看法提供论据,增强说服力。对比:通过双方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可以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设问:明知故问,突出表达效果;吸引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反语:产生讽刺性,增加语言战斗力;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立场;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幽默感。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①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较直接的展现丰富的生活,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②叙述顺序顺叙【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增加波澜,引人入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丰富文章内容,可读性增强。补叙【作用】丰富、补充原来的叙述;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增强感染力。③叙述的选材和详略选材围绕主旨展开,与主旨密切的主要内容详写;起对比、衬托、补充、说明作用的次要内容略写(2)描写:①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人际关系)【作用】交代人物身份、地位,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②景物描写:描写角度(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描写顺序(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左右、早晚)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工笔、白描、渲染)【作用】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和时代特征;再现自然风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趋向;深化或升华主旨高一语文3/12③场面描写:【作用】更好地表现人物,有时在结构上引起下文、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作用】有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3)抒情:直接抒情;【作用】明确表达作者情感态度,增强艺术感染力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4)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揭示文章主题,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或和记叙、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5)说明:对事物特征、本质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3、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联想、想象、象征、类比、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渲染: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烘托:着意描写(景物)环境,从侧面来使所要表现的心情鲜明突出。衬托:使要表现的事物显得更加形象突出。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通过双方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可以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类比: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抑扬:分为先抑后扬和欲扬先抑。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以小见大:事件平凡,人物亲切,读来就好象发生在身边,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感情细腻。4、布局谋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引起下文、设置悬念、设置线索、制造波澜、详略得当、照应、作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首尾呼应、点明主旨、卒章显志、深化或升华主旨【作用】突出主旨、强化情感;使行文结构更严谨、自然(四)散文的语言特色(1)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2)语言的使用:炼字、叠音词、修辞手法(3)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平实;生动、形象、明快;深刻、隽永、含蓄;华丽、优美、典雅;幽默、诙谐、辛辣高一语文4/12高考散文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2、解题思路:应该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某句话、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②某引文(评价、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内容上写了……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或点明主旨;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2)中间:①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内容;②前后呼应;③衬托(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④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高一语文5/12(3)结尾:①总结上文;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感情;③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④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4)其他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态度,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评价:多角度地展现人物形象或事件;增强客观性和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旨,暗示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1、常见题型:①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②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主旨句、中心句、景物描写句)③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结构类)2、解题思路:从主旨、构思、立意、选材结构等方向作答词语含义分析题: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句子含义分析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置;分析艺术手法)3、答题格式:词语含义分析题: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么表达有……作用(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句子含义分析题:内容+手法+作用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高一语文6/12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附:某一词语含义或作用常使用的术语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词语顺序: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三、形象分析类1、常见题型:①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②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某物象对表现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