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单元作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二、读写结合。(一)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可不可以加以借鉴呢?《邓稼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回忆鲁迅先生》——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孙权劝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写人手法的回顾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写作方法。三、尝试表达。对校园里你最熟悉的一个人进行描写,既要写出外在特征,又要突出内在精神。1取材:还原情境。你选择的人物有什么鲜明的个性,同时要思考他的这个个性在哪个环境或事件中表现得最突出。2构思、起草:提炼出写作对象最突出的性格、气质。他有哪些外在表现最能体现其内在气质?3填写下表:环境或事件外在表现(语言、外貌、行为等)性格或气质4根据表格进行写作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指导学生用表格梳理写作的思路和角度,指导作文的选材、构思和起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文章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以情动人,抒情是写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但是抒情比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学生很难把握。因此,要“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2.七年级下学期,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但是,记叙文中应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的抒情就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切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将“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作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抒情。3.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本单元就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应联系所学课文,做到课内学范例,课外善模仿。写作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应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学习两者基本的抒情方法。学情分析: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2.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教学准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学生:提前一周思考写作题目:《乡情》和《我的烦恼》。二选其一挖掘可写素材。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了解抒情(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导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3.反馈指导:(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即抒发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导语: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1.出示任务: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进行对比,体会抒情的好处。片段一: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片段二: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支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妈妈,谢谢您!2.反馈指导:(1)学生反馈:片段一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片段二除叙述外还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2)教师补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二、名篇引领,感知抒情(一)名篇指路,初识抒情导语: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也有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名篇。研读这些名篇有利于我们区分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间接抒情,并继而掌握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技法。1.出示任务:让我们阅读名家名篇,体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不同。区分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PPT显示3页)片段一: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羚羊木雕》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片段三: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最后一课》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散步》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土地的誓言》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最后一课》片段八: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走一步,再走一步》2.反馈指导:(1)学生反馈:片段一、二、三、四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采用间接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达比较直接,篇幅较短;间接抒情表达委婉,要将人、事、景、物融为一体,篇幅较长。(2)教师引导: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比如:片段三《最后一课》中,文章充分讲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经历,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这节课的悲壮情调之后,才让小弗郎士用一句话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就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体悟,用我的心去味万象,那么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比如: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借太阳和花来表达感情。(二)比较分析,体会不同1.出示任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填表区分。2.反馈指导:预设(PPT显示):(1)学生活动:结合课本p44页圈点勾画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2)教师引导:准确区分两者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更好使用两种抒情方式,为自己的作文增色。(三)区分类型,体会间接抒情导语: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出示任务:间接抒情,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或者说,间接抒情有几种类型呢?2.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