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沈德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为求一字稳,耐得半霄寒。——顾文炜(阅读)不仅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体会,对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唯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蕴蓄。读书不能够拘泥于文字,而应当驱遣着想象来看,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够领会它。……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尤其是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而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有。——叶圣陶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福楼拜(对莫泊桑说)朱光潜咬文嚼字自学指导1了解作者及其治学方法2熟读课文,说说你对咬文嚼字的理解3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方苞刘大櫆姚鼐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朱光潜(1897—1986)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精通英语、法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B.形容卖弄才学。(掉书袋)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朱光潜先生在本文“咬文嚼字”的含义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下乘()没镞()蕴藉()尺牍()岑寂()付梓()累计()灞桥()憎恶()剥啄()锱铢()便宜()沁()人心脾咀嚼()倒嚼()咬文嚼()字chéngzúYùnjièdúCénjìzǐlěibàZīzhūBōzhuójiàojuéZēngwùPiányíjiáoqìn斟酌()烹饪()PēngrènZhēnzhuó文中举了哪些事例?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红楼梦》中的例子郭沫若不好的援例《史记》李广谢虎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事例:“推敲”的故事说明的道理: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事例:“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说明的道理: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事例:写美人、才子等的用语(反面事例)说明的道理:字的联想意义也容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六个“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语气坚决深恶痛绝感情强烈极端憎恶语气假定表达讽刺结构不同不合逻辑观点:语言表达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因此,无论阅读还是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原文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后失去这意味。原文有失望而放弃的很斩截的意味,改后索然寡味。观点:斟酌文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因此增一字减一字,意味也就变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乘兴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自有一幅胸襟气度。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剥啄有声,惊起宿鸟,打破岑寂,平添搅扰。观点: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轼《惠山烹小龙团》(品茶,赏月)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③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的情趣。(比喻,对偶)④这两句诗运用了()的修辞。(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观点: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游离而偏于个性,既可使意蕴丰富,也可使意思含糊以致支离。善用联想义,可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柳腰桃面”“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春花秋月”“柳岸灞桥”“端木遗风”观点: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思想感情咬文嚼字艺术的完美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随处留心思索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求精炼吻合不懒不粗心不自满郭老改字引咬文嚼字(正)李广射虎(正)贾岛吟诗阅读要苏轼写诗(正)套板反应(反)写作要结达到艺术的完美整体思路评价作者的观点新颖:赋予“咬文嚼字”新的意义,发人所未发。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正确:揭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阐明了文学艺术进步的关键所在。深刻:深刻揭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性,运用充分的典型例证加以细致解说,使道理深刻,发人深省。内容启示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咀嚼是否到位。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效应是要不得的。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文字的咀嚼实质上就是思想感情的推敲.作为读者,阅读时品味语言,就要品出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作者,写作时要推敲语言,就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务求思想透彻,情感凝练。让我们明白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不迷信盲从权威;运用语言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让我们明白了文学艺术达到完美境界的奥秘。让我们明白现在的文坛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写法启示:让我们明白:学问靠积累,平时在阅读、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让我们明白:写议论文既要举例子又要讲道理,而且例子要典型、充足,解说要到位。给我们今人学业做事、撰文写作不少有益的启示比如说做学问,既要有请教先哲,前辈们的虚心态度,又需要有不迷信权威、不盲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伏案写作呢,则又该恪守语言与思想感情相统一,文质并茂的基本原则。咬文嚼字切瓜应对苏东坡的一个门生,春寒时节独坐家中书房。天下着毛毛细雨,他见冷雨滴窗,便触景生情,吟成一个单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此联极妙,“冻”拆为“东”和两点,“洒”拆为“西”和三点水。但他沉思颇久,未得下联,便先搁下。过半年后,他又想起此对,依然对不上,只好去请教老师苏东坡。当时正值暑天,老师不忙应对,却拿起刀来,切开西瓜待客。书生见老师总不开口,便急催“请恩师赐对”。东坡笑了笑说:“刚才我不是对给你了吗?”书主更急了:“没有呀,对在哪里?”苏东坡指着西瓜念道: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书生这才明白:“切”字拆为“七”、“刀”;“分”字拆为“八”、“刀”。更妙的是切合了刚才切瓜待客的情景。从此,书生更对苏东坡崇拜得五体投地了。尚书嫁女有位尚书大人闻知解缙出语不凡,想试探一下他的本领,便命人邀他到府上相见。但却把中门紧闭,让他从偏门而入。解绪坚不从命,声言:“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尚书闻报,便出门对曰:“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应声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见解缙身着绿衣,便挖苦说:“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尚书老态龙钟,身穿红袍,立即反唇相讥:“落汤螃蟹著红袍。”尚书见解缙对答如流,便大开正门以上宾待之。当他们在官府花园散步时,尚书又就园中的奇花异草口出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解缙环望花园,随口对道:“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尚书又抬头望天说:“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解缙则低头指地道:“地做琵琶路做弦,哪个能弹。”尚书见解缙果有奇寸,名不虚传,便把爱女许配给他。2004年全国高考题: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第一题春晖盈大地科学能致富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正气满乾坤勤劳可兴家《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东晋丞相谢安喜爱文学,善于清谈。一天,窗外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谢安与侄儿侄女一道欣赏雪景,不由诗兴大发,他想考一考侄辈的诗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白雪纷飞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子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侄女谢道韫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柳絮之轻盈,便突出了雪花轻坠的美丽,雪花与柳絮,一样的轻盈,一样充满了灵性与诗意,更为浪漫。你认为呢?谢安听了谢朗的话说:“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盐在空中马上就要落下来。用撒盐做比喻,能准确的表现大雪飞舞的动态吗?”而谢安听了侄女的话后,拍手大笑说:“好!好!风吹柳絮上云霄,正象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轻若絮,这个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贴切。”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__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比较下列词语:“到”“过”“入”“满”“绿”,哪一个更精彩,更生动?绿一.与其它几个字相比,绿字色彩鲜明,把江南春天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色以及与春风的关系,形象地表达出来,其它诸字却无这种作用.二.绿字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春草绿时,引起思归之情,自然与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紧密呼应,丰富了诗的意味.可见,遇见诗眼时,要细细推敲,选取那些色彩鲜明并能引起读者联想的字,是能增强诗的感染力的.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