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坝精神王家坝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同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内涵既内在统一,又具有各自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王家坝精神是阜阳人民、江淮儿女在长期抗洪救灾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范,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百折不挠、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时代精神。王家坝精神根植于江淮大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反映了阜阳人民、江淮儿女的政治信仰、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抗洪救灾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家坝精神的形成始于1953年,为响应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治淮委员会在阜阳市王家坝建立淮河第一闸,在阜阳蒙洼地区建立淮河流域第一个蓄洪库,17万人民在12个年份里15次开闸蓄洪,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王家坝”三个字传遍了中华大地,成为不怕牺牲、顾全大局抗洪精神的典型。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王家坝和蒙洼蓄洪区慰问视察,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援下,“王家坝精神”展现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新内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王家坝精神被赋予了科学治淮、综合治理、化害为利、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内容。王家坝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从纵向看,王家坝精神发端于江淮历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淮海战役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发展于新中国淮河抗洪救灾实践,体现了江淮地区优秀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与改革开放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从横向看,王家坝精神产生之后,与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相互融合,更因其反复与洪灾长期斗争而更具代表性,更能展现出中华民族在洪水等灾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勇于牺牲,屡创弥坚的伟大民族精神。王家坝精神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水旱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纵观五千年的民族史,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到新中国成立后江淮儿女与淮河灾害斗争的奋斗史,还有前不久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中国人的生活和生存屡受磨难,中华民族对于生命的珍视、对于生存的渴望异常强烈。王家坝精神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精神的大发扬,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概括起来,这种在灾难时期彰显出来的民族精神,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是王家坝精神的核心。中国人历来有安土重迁的传统。但是每次在洪峰到来的紧要关头,王家坝人民都坚决执行蓄洪命令,听从指挥,按时分洪,每次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撤离几万名村民,这种铁的纪律和作风、无私奉献的伟大品质都来源于阜阳人民、江淮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管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王家坝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和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根基。2、舍小家顾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是王家坝精神的灵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每当淮北大堤、工矿城市、重要交通干线受到洪水威胁之际,每当淮河抗洪进入最危急的时候,阜阳人民就会用一次次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舍小家顾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伟大意义,十五次牺牲奉献的不仅仅是有形财产,更有他们走上富裕之路的梦想。然而,王家坝人面对着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子孙后代必须做出的牺牲,用他们的双手,用他们的脊梁担当了下来。王家坝人用自己的双手将阻挡洪水的堤防打开,但是却用自己博大的情怀在滚滚洪水中筑起了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堤坝。3、团结一心的互助精神是王家坝精神的支住。中华民族向来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于王家坝的奉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补偿,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蓄洪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多次看望群众;党员干部主动到抗洪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全面负责救灾安置;武警组成水上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抢救被困群众;医务工作者组成医疗队全部进驻蓄洪区,开展疫苗注射、消毒和常用药品发放等工作;大批面粉、大米、食用油运到每一个居民点;为蓄洪区群众的募捐活动在全国进行,一批批带着各地人民深情的资金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王家坝灾区,使王家坝人感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因此王家坝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最好的证明。4、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是王家坝精神的动力。面对痛苦,不折不弯,面对灾难,坚强不屈,勇敢地站起来,勇敢战胜困难这是乐观主义的态度,也是王家坝精神的积极态度。多年的洪水并没有击垮灾区人民,他们艰苦奋斗,努力创造,生产自救,谋求发展,用充满希望的“绿色”追赶退去的洪水,确保“水退人进,人进田绿,不留一分白茬地”,大力发展柳编、板鸭、黄沙等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种百折不挠、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是对付灾难、医治灾难创伤和痛苦的最好药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动力。5、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是王家坝精神的特征。纵观王家坝精神发展的历史过程,见证了我们对淮河的治理的变迁。从“人定胜天”盲目中走上了科学治淮的道路。我们更加科学的认识了洪水,认识了治淮规律,把淮河治理与环境保护、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结合起来,大量使用计算机模拟、卫星遥感测量、雷达测雨、雨水情自动测报等先进技术,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减少蓄洪次数。如今的王家坝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阵地,阜阳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创新,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淮河上下游之间和谐发展的新路子,这种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精神,正是王家坝精神宝贵的时代特征。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主体建筑设计规模约4500平方米。馆前规划建一个主题广场,使王家坝闸新防汛调度大楼、王家坝闸与博物馆及周边河道、堤坝景观构成一个整体景区。纪念馆中将建6个展厅,包括王家坝闸开闸蓄洪模拟馆、濛洼发展历程展示厅等。纪念馆建成后,将充分展示治淮成就,传播水利知识,弘扬抗洪文化。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就是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