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茅盾的小说生平简介茅盾(1896—1981),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一个地主家庭,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14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入商务印书馆工作,1921年主编《小说月报》,同时与郑振铎等发起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主将。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长、文联名誉主席、作协主席,《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务。1981年逝世,捐出25万元,设立“茅盾文学”基金会,鼓励长篇小说创作。茅盾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家。他承续了五四以来“为人生”现实主义精神,并在左翼革命的前提下,建立起革命现实主义的文学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重要作品:长篇《子夜》《虹》《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中篇(《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文学活动:1、早期文学活动1921年1月出任《小说月报》主编,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文学批评。其批评文章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对文学社会功用的思考。《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1920)、《文学与人生》(1922)等文,茅盾一再强调,新文学应该承担思想启蒙的责任,表现人生,指导人生。2、第一阶段文学创作大革命失败后的20年代中后期,茅盾开始文学创作,其第一部创作小说《幻灭》于1927年发表。《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取材于茅盾亲身经验的1927年大革命,亦即他自己所说的“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小说展现了动乱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1930年小说《虹》出版。《虹》的主人公梅行素仍然属于时代女性系列中的一员,她并没有像章秋柳那样陷入狂乱的精神状态,而是选择了投身方向明确的社会革命。3、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作品,确立了左翼文学创作的范式——社会剖析小说。《林家铺子》以1932年“一•二八”战争前后因日本侵略和腐败政治而日益凋敝的江南小城镇为背景,通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细致传神地刻画了林老板的生活境遇和委曲心态;“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在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中,通过农村“丰收成灾”的故事,揭示了帝国主义的跨国资本对中国农民的榨取,描述了新一代农民被迫萌生的反抗意识。4、《子夜》(1933年)《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剖析小说,也是左翼文学的标志性成就。写作背景和动机中国正在进行现代社会性质的大讨论。“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当时的出路只有两条:投向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建势力妥协”。主题思想: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充分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展现了金钱的罪恶,描述了动荡时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压迫下的艰难处境和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反而更加殖民化了。吴荪甫形象分析⑴吴荪甫是《子夜》的主角,是3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工业资本阶级的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⑵吴荪甫,曾游学欧美,见多识广,具有现代工业的管理观念和能力有才能智慧,有经营本领、雄心壮志和胆量气魄。他性格果敢、自信,敢作敢为,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壮志,被誉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⑶和他办企业的魄力、野心相联系的是他性格中凶狠、残酷、反动的一面,表现在镇压工人运动上,还表现在为了做投机生意与蒋、汪两派来往密切。其性格中还有脆弱阴暗、色厉内荏的一面。⑷小说形象地剖析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更主要的是中国的客观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吴荪甫面临多重矛盾中性格的多侧面,使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总之,这是一个具有鲜明阶级、民族、时代特点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其他人物形象赵伯韬——买办资本家的代表。骄横狡诈、粗鄙无耻、腐化荒淫。凭借美国财团后台的力量,施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种种手段,最后战败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他在道德上的堕落和政治上的阴险狡诈,暴露了买办阶级的丑恶灵魂。屠维岳——吴荪甫的工头。机警、干练、冷静、大胆、阴险。吴老太爷——在都市文化的冲击下死去,暗示了封建文化的解体。艺术特色1)宏伟而严谨的布局。与所欲表现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相适应,小说构筑了多线并存的蛛网式结构。2)善于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尤其擅长对人物细腻的心理描绘,从人物的灵魂深处,揭示其内心世界的隐秘与丰富性,从而使小说实现了剖析社会历史与剖析人的心理的统一。3)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4)语言特点:恢宏细密,刚劲明快,秀丽隽永,色彩鲜明而又不失朴素,寓尖锐犀利于含蓄幽默之中。人物语言生动简练而且富于个性化,叙述语言明快晓畅而且蕴含着作者的褒贬态度,极富于表现力。“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带着很明显的左拉的影响。……然而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在《子夜》不能够不说是很大的成绩。”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构成《子夜》与‘五四’小说的第一个区别、也即《子夜》范式的第一个特点的是小说呈现出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明晰性、系统性,从小说的功能方面说,它大大地强化了文学的意识形态的论辩性。中国小说的政治意识形态性和党派性的传统是从《子夜》开始得到确立的。”汪晖:《关于〈子夜〉的几个问题》“茅盾在创造吴荪甫这个人物时,绝不是把他作为一个‘反动工业资本家’来处理的。相反地,他是在塑造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主要不是由个人的失误而是由历史和社会条件所必然造成的悲剧的主人公。”乐黛云:《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在我看来,茅盾对《子夜》基本情节的构思过程,就是他的艺术个性和情感记忆逐渐参与决策的过程。那个最初激起他创作冲动的抽象命题,一旦进入他实践这冲动的具体过程,就无法再维持那种至尊的地位。它若有灵,一定会气愤地发现,当茅盾正式写下《子夜》的第一行词句时,它已经处在他感性经验的强有力的挟持当中了。”王晓明:《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论茅盾的小说创作》茅盾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茅盾小说中的时代新女性形象有两种类型:静女士(《幻灭》)、方太太(《动摇》)属于一种类型,她们显得和谐、匀称,与传统东方女性有着更多精神联系,可以称为“贞女型”。慧女士(《动摇》)、孙舞阳、章秋柳(《追求》)、梅行素(《虹》)属于一种类型,她们从道德伦理观念、生活追求到性格气质都迥异于传统东方女性,是直接受新思潮影响而产生的西方型女性,可以称为“妖女型”。她们是真正的现代人,既不依恋于过去,亦不冥想未来,崇尚享乐,厌恶社会的平庸,追求刺激,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和强悍泼辣的个性,她们在精神气质上与民族资本家的男英雄们是相通的。茅盾小说的总体特色长篇小说的史诗性特征。以典型环境来塑造典型人物的“社会剖析小说”。在阶级、经济、时代等综合要素中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擅长人物心理描写。茅盾小说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形象系列”:一是“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二是“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题材主题的重大性与时代性。1.社会(剖析)分析小说:30年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主张对社会历史事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及时反映与关注,并主张对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照与展示,最终目的是在这种分析展示之中,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与精神的教育。此类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宽阔宏大”。丁玲《水》的发表标志着社会剖析小说的初步确立。茅盾的《子夜》则是社会剖析小说的典范之作,在相当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了社会阶层的剖析。2.为什么说茅盾的小说是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作品?(1)茅盾在从事创作前就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这不仅为他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使他具有开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促使茅盾成为一位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和特点的小说作家。(2)茅盾所创作的小说,是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命题出发,立足于社会现实,表现人生,反映时代,具有编年史的特征,让人们去探究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3)尤其他在30年代所写的一系列小说,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对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分析,通过塑造一系列人物典型,展现了30年代中国都市、城镇、农村的面貌,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时代性,因而茅盾是一位引人注目的社会分析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