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为什么是抚松》想到的白莲坡镇中心学校丁启亚本人喜阅读,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校长,牢记“一个喜欢阅读的校长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校长再优秀也不会好到哪里”的警训,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业余生活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最近,又读了局长推荐的《为什么是抚松》一书,读后倍感受益匪浅。首先“引子”部分关于“最后的儒家”梁漱溟的介绍便深深吸引了我。因为前不久刚读完老先生的《人生与人心》、《乡村建设理论》以及他晚年的谈话录《这个世界会好吗?》,尤其是在《乡村建设理论》中从乡村建设问题着手深入探讨了中国教育的功能、性质以及特殊性问题,以致形成了一整套有关乡村教育的理沦,它对于中国教育理论的建设和对于当时乡村教育运动是很有学术价值的。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不失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正是这样的“引子”点燃了我阅读的激情,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通读了该书的全文,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事是评价制度的改革、校长铁军的打造、课堂教学的演绎、新课程理念在农村的诠释以及学校文化的建设。最引人注目的人是陆世德、李桂梅、王敬明、张传荣、杨洪毅、丛树林、孙立功等等。读完后,掩卷沉思,仿佛自己走进了抚松一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徜徉于抚松一间间魅力四射的教室,倾听着抚松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教育故事,欣赏着一幅中国乡村教育的美丽图景;读完后,叩问心灵,仿佛自己多年的“农村教育向哪里走”的疑问在这里得到解答。“纸上得来总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任何高深的道理,知道不如悟道,悟道不如做到。但我们如何悟道与做到,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还是“借别人的种子、开自己的花”,可能需要每一位阅读此书的校长们去深思和探究了。事实上,教育上反映的很多问题几乎都和教育的评价有关,抚松教育的今天也是与抚松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分不开的。然而,县域的情况不同,我们如何建立符合本区域特点的教育评价制度,恐怕还需我们的上级领导部门做出区域内的顶层设计吧!但是,作为一线的校长,我们也不能等待一个相对科学的评价制度建立后再去有所作为吧!毕竟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中小学校长岗位上的校长们更应该有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的职业激情,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创新自己的教育智慧,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有校长说,现在的校长太难当了。频繁的检查、考核与评比,让人感到压力山大,甚至有时难以应付。于是,牢骚满腹,怨声不断。回头再看看《为什么是抚松》里校长铁军的打造,难道不让我们的思想受到冲击吗?况且,有压力的工作是能锻炼人的,不是有人说“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能力强是任务紧逼出来的”吗?反思《为什么是抚松》,要开创乡村教育新局面,笔者以为,当下农村的中小学校长应从提升校长职业境界、引领教师专业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入手来检验和调适自己的教育行为。首先是提升校长职业境界。校长的职业境界包括思想的深度和管理技能的高度,它决定着校长的办学水平的高低。提升途径三条:一是道德的自我暗示,就是要始终看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守得了规矩,守得住底线,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习惯,始终要树立校长在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楷模形象;二是养成阅读教育经典的习惯,教育经典能生成教育智慧,在人心浮躁的社会风气下,若能沉下心,宁住神,读几本教育经典,如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或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李喜贵等的著作,则一定会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也一定会生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三是实践加反思。仅重视实践容易走向经验主义,而反思,尤其是自我批判性反思,对于个人的成熟和管理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反思是针对学校的管理行为,采取总结、剖析、案例分析等方法,不断对校长的管理行为进行肯定或纠偏,在这样的过程中,校长的管理技能会得到不断加强。其次是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抚松的三个有利于中,第一个就是“凡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都可以大胆尝试和推行。”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关键,因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当校长的要常想:在我的带领下,教师专业进步了吗?是如何进步的?我为他们的进步都做了哪些事情?眼下,教师发展的外部条件是非常好的,有一定比例的培训经费,有畅通的培训渠道。应该说,现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是教师普遍缺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恐怕是我们当校长的应该要认真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吧!一所学校要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实现为人民办满意教育的目标,必须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制定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然后给每一位在职教师定以适当的发展规划,要让教师自己感觉到,他的一步一步发展是有目标的。另外,农村中小学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指向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虽然评价的指标很多,但真正能区别开的往往是考试科目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只是对某一方面结果的评价。不仅有悖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建立符合本校特点的评价体系,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渗透到这个评价体系中来。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应该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因为,教育的要义就是促进发展。然而对照抚松中小学践行的学生全面观,再看看我们的教育实践,每一位阅读此书的校长也应该有所思考吧!是不是要静下心追问几个教育问题: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服务还是对学生的阶段服务?我们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仅关注孩子的分数?我们学生的分数是绿色的还是黑色的?除了分数之外,我们还给了孩子们什么?我们的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和少年吗?回答这些问题答案和实际往往有差距,如第一个问题,回答一定是教育为学生的终生服务,然而我们实践的却都是追求阶段的成功。小学阶段,因为考试孩子没有了快乐的童年;初中阶段,拼命考试上高中;高中阶段,拼命考试上大学。反过来,高考考不好,怨中考;中考考不好,怨小学;小学考不好……。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应该是这样的:小学阶段奠定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基础,这个阶段学生的所谓考试分数一定是绿色的,学校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能唱歌、会画画、强体魄、感受美。初中的时候意志品质能进一步得到锻炼,懂得克服困难,树立自信,体验学习的苦乐,懂得生存与竞争的道理,但一定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发展潜力为代价的学习。我们可以考察一下,凡是学校违背常规,通过加班加点,“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初中生,到了高中以后潜力如何?这,值得教育学人们去反思。高中阶段,应引导学生明白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为自己的明天生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重要性,根据个人的能力做出迈过高考大关,或是理性完成人生的职业选择。总之,读完《为什么是抚松》这本长篇教育纪实,虽然我们也许会对某些细节的可信度会产生疑问。但她必经引起了全县教育工作者们对本区域教育发展的大讨论,有的思考还很有深度。这对怀远教育的发展一定会起观念变革作用的,一定会对怀远教育的明天产生积极影响。我想,这也应该是就是该书推荐者的良苦用心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