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个苹果,分给()个小朋友,每人分()个。找一找,哪组是平均分?一、平均分问题。1.把上面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个?2.把16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个?3.把12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个?4.把上面30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多少个?5.把上面3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多少个?6.把上面27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个?二、解决问题.1、二年级(3)班为庆祝三八妇女节,表演了节目参加演出的人有多少人?2、二(3)班为玉树捐款第二组捐了多少元钱?3、小红有6盒,每盒有8支,送给捐给希望小学19只铅笔,她还剩下了几支?我们班有男生64人,女生27人没有参加演出的有39人三组学生一共捐了91元钱,第一组捐了25元钱第三组捐了31元钱4、村长60岁时,小强多少岁。5、袋鼠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逛公园。一共要付多少元?三、学会提问题。1.学校新购买了20张办公桌,准备分给5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可以分到几张?我今年7岁我今年31岁票价大人票:每张6元儿童:每张9元我带了50元钱够吗?2.妈妈买了30个苹果,分给我、哥哥、姐姐三个人,每个人能分多少个?。3.小丽跟3个朋友一起折纸鹤,每张纸能折4个.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4.亮亮跟爸爸妈妈去种树,亮亮种了2棵,爸爸妈妈每人种了5棵。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5.姐姐上班一天工资为80元,晚上帮人打字可赚10元。你能从姐姐的工作中找到数学问题吗?6.小宇喜欢吃汉堡,妈妈给小宇买了两个汉堡和一杯可乐,汉堡每个8元,可乐每杯四元。日常生活中也是有很多数学问题的噢!7.莉莉跟爸爸妈妈去公园,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出门游玩的时候你动脑筋思考了吗?8.笔记本每本2元,铅笔每支一元。买文具的时候你自己计算总价了吗?9.小文坐车上学每次要花2元钱,每天早晨坐车去学校,下午坐车回家。请你提问题。教学反思:“平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浅显地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的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片,代替实物,给两只小猴分8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只得1个,另一只得7个;一只2个,另一只得6个;一只得3个,另一只得5个;两只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只小猴分4个”,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平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