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专业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题目: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姓名:袁东明考号:指导老师: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专业:公安管理准考证号:姓名:指导老师:【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的开化和更新,同时违法犯罪也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这些变化影响了我们民警的心理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有200余万民警,据《中国法制报》统计的数据,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5年间共发生民警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执法错误问题、不适应岗位等问题共计20143次,这个群体心理健康多数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民警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影响到了民警的执法活动及服务意识,基于此,及时了解我国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科学合理的疏导和治疗,至关重要。结合我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及公安工作的特殊性,通过科学有效的调查方法和手段详细的研究河南民警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部分民警心理健康中存在和形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方案,给研究全国民警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关键词】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形成原因;对策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烈。在人类步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快节奏、高风险、激烈的竞争和压力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有成功的机遇,更多的是心理重负和挑战就一个性质特殊、社会期望值高而风险大的职业阶层而言,民警处于复杂多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既要承受来自社会、上级主管部门等对其高要求的工作压力,又要承受来自各类案件侦破处理、家庭关系等的压力,神经随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民警的心理健康。民警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导致行为人身体疾患,易发生侵犯、攻击他人的反常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削弱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所以正视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探寻解决之道,对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民警心理健康的涵义(一)民警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定义有很多争论,直到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才将心理健康正式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结合人民警察的职业性质和特点,我国心理学家张振声教授将警察心理健康定义为: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是经常地习惯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二)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民警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特征:智力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日趋完善、良好的人际关系、行为得体、反应灵敏。(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依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定义,把民警的心理健康标准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1.没有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均保持正常发展水平,其他心理品质发展水平正常。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3.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在危机关头能保持冷静,遇事不慌。热爱工作和生活,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4.能保持统一的人格。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与外显行为保持和谐的统一。5.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并将其视为一种乐趣。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与大多数人保持良好的关系。6.社会化良好,对周围社会环境能够很好的适应,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7.控制能力强,在一般的刺激下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冲动,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反应。二、我国民警心理健康的状况“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周恩来说,可见民警工作的重要性。民警担负着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民警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增强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更好的发挥民警的作用。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警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从事民警这个职业其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警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目前我国民警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存在紧张焦虑心理。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民警尤其是置身于一线的基层民警经常要接触社会阴暗面。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危险还要多得多。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民警会生紧张焦虑感,集中表现为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紧张、失眠、易躁易怒、情绪失控等,这些情绪反应到工作中最典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刑讯逼供,容易造成一些冤假错案。例如:河南省商丘市赵作海长达十几年的冤狱之灾。(二)存在消极的厌战心理。据调查,部分基层民警具有“怕投诉、怕办案、怕行动”等三怕心理。第一怕投诉:近年来部分媒体宣传报道时对公安个别负面现象渲染太多,而对公安正气,积极地一面宣传太少,导致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给当事民警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第二怕办案: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安工作已经逐渐走向规范化,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多,办案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容易出错,办案民警害怕办案中出现疏漏。第三怕行动:民警平时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有的基层民警由于常年加班加点致使体弱多病,精神状态不佳,身体素质差,产生心理问题。“三怕”思想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无休止的工作状态使民警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和兴趣,很多民警逐渐产生了厌战心理。(三)存在自卑心理和自我否定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而我们的民警却夹在“付出承诺却不能兑现”,“做不到又要逞能”的尴尬境地。很多民警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甚至对自己的追求都产生了困惑。基层民警既不能在政治发展上得到满足,又不能从经济上得到补偿,相比其他人,民警很容易产生自卑和不平衡心理。当个人愿望难以实现时,便怨天尤人,万念俱灰,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暗淡而感到自卑。长期的自卑心理导致民警出现自我否定。(四)缺乏安全和归属感。公安是一种危险性、应激性很强的职业,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公安机关所承担的业务危险系数不断提升,民警在执行任务中所受到的生命威胁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有10000余名民警牺牲,13万多名民警光荣负伤。犯罪分子的作案技术越来越先进,民警在执行任务时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很多民警对自身的生命安全感到极大的忧虑,缺少安全感。在执行非警务活动时,群众很容易把冲突的苗头对准民警,这时单位又往往无法为民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后盾和动力支持。长期缺乏单位的后盾保障作用,导致民警无法对单位产生归属感。(五)人际关系紧张。对于警察来说,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群众间的警民关系。民警除在处理警民关系外,还面临着与民警之间的同事关系、与领导间的上下级关系、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敌对关系、与家人的亲属关系等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休息时间少、工作保密性强等使得民警与亲朋缺乏沟通,其工作性质又容易得罪人,使他们更为孤立并趋于内向。有的基层民警不善于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遇事不冷静,过分强调自我,长时间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有害身心健康。三、民警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身处于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民警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微观的。研究各方面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一)民警社会压力大。公安工作特有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极易造成人民群众对民警产生误解和偏见。比如在严格执法过程中往往会引起社会上的部分人某些非议;维护公共秩序常常使警察站到了某些群体的对立面,进而激化警民矛盾;发生重大案件一时侦破不了,便遭到社会的责难,一定程度上更加引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民警的期望值降低。在我国,警察往往被“神化”,不能犯错。但是,过高的正面宣传,既增大了群众的期望值,也为民警树立了难于企及的榜样;而过多的负面报道,则损害了警察的整体形象,使民警自尊心受挫,警民之间产生隔阂。(二)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并存。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量大、工作质量高、工作时间长、工作危险性高,在紧张的工作中,还要应付不确定的、难于预料的风险,加上近年来,治安形势严峻,各种专项打击活动经常不断,民警始终在疲惫中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节假日坚守岗位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交警、刑警、派出所等一线民警的工作强度更大,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矛盾纷争;在努力完成各项共工作任务的同时应付繁琐的各种考核、检查;在疲惫不堪的工作中还得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已经得起纪律监察、督查和随时随地的明察暗访。长期的工作压力使人产生焦虑、抑郁、沮丧、易怒、疲惫、消沉和人际敏感等,直接影响着民警的心理健康。作为社会平凡中的个体,警察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就危险紧张的工作性质而言,警察更时时刻刻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有一个放松身心的舒适的家。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与家庭正常生活起居的规律相协调,妻儿入睡才归家,家人未醒又出门,想走的时候不能走,想留的时候不能留,普通人的天伦之乐成了警察的奢望。在日常调查中,许多民警表示,警察起的比别人早,干的比别人好,可挣的钱比别人少,该进的义务尽不了,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久而久之,缺乏与家人的必要的感情交流,造成了家庭关系紧张、夫妻难以沟通、家人隔阂严重的消极家庭氛围。同时许多心理研究者还进一步发现,随着工作压力的加重,心理消极现象的迁移效应及其在工作中的压力感、危机意识也会随之移入家庭生活环境。这就导致一些民警在家庭生活中情绪低落、倦怠懒散、缺乏耐心或是由于繁忙、疲劳而难以融于家庭生活,对家庭成员粗暴冷漠,难以形成心理相容气氛。此外,家庭经济困难、无住房、家属下岗、子女就业等一系列家庭问题也是警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三)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在执法环境并不十分良好的现实社会中,民警要承受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各种偏见、误解、不信任甚至遭受围观起哄、谩骂殴打,强烈损害着民警的心理健康,导致部分民警心理失衡,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影响公安执法环境和民警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工作积极性受挫,民警心理产生极大的障碍和受到很大压抑,甚至产生怕出警、怕开警车、怕穿警服、怕使用枪支、怕接触群众的“五怕”现象和不想执法、不想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如果任其恶性循环,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治安的好转,甚至造成百姓怨声载道,民警难以承受压力。为此,必须改善公安执法环境,维护民警合法权益,要加大打击暴力袭警,非暴力抗法的力度,建立关爱型、人性化的维权预警机制。改善公安执法大环境必须改变民警身边的执法小环境。环境可以改变人,反过来说,人也是可以改变环境的。只要每个民警把自己身边的执法小环境改善了,就可以改变公安执法大环境。改善公安执法环境,要靠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非常重要。有少数基层领导干部不学法、不守法,为违法犯罪人员说情或给民警安排一些非警务活动,使执法的民警敢怒不敢言,害怕“怠慢领导,得罪领导”,造成民警搞“技术处理”,不公正执法。这对改善公安执法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各级领导尊重、关爱、体谅基层民警,因为尊重、关爱使基层民警有坚强后盾的感觉,工作起来才更加得心应手、放手拼搏。(四)民警自身的因素。以管人者自居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但部分民警文化水平不高,官本位思想存在,角色转变意识不强,自身定位不准,社会交际能力不高,导致心理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一些民警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征,各方面要求非常高、追求完美。但这些个性在塑造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兢兢业业的高素质人才时,往往使那些没有足够承受力的民警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自身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一些民警在横比不平衡、纵比不对等的情况下,很轻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自卑感、失落感等不健康心理也就悄然而生。不同性格、不同气质(胆血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的警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承担压力时的内心体验也各有,有的人敏感、易受暗示;有的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