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协议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模拟——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
制约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节选)在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并且面临很多困难。根据我们所做问卷调查以及相关研究的积累,多重因素制约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1.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其配置。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受企业的产权结构制约的。经验表明,企业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变化,并逐渐从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合一的古典集权状态转变成为两者相互分离的现代分权状态。到目前为止,中国多数民营企业仍倾向于集权式治理结构。我们的调查表明,在一定阶段,集权式治理结构和家族式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它可能更有助于形成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从长期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角度看,民营企业从传统的家庭制转向现代制,势在必行。在我们这次调查的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是民营企业的主要产权形式,其比重占到样本企业总数的77.99%;股份有限公司占13.59%;合伙制仅仅占1.49%。但是,在这些被调查企业中,有455家(占样本企业总数61.82%)承认本企业本质上仍是家族企业。这就是说,尽管民营企业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但家族制的实质并未改变。仅有27.4%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不足企业股权比重的90%,29.7%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占企业股权比重在90%以上,42.9%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占企业股权比重为100%,后两种合计达72.6%。这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本质上仍然是家族控制型企业。如前所述,家族制虽然能够适应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和企业发展的实际,但它毕竟是一种原始的企业产权形态和组织结构。这种产权形态和组织结构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有积极的一面,如企业内部各主要成员间的信任成本较低,从而有助于较小规模企业实现更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另一方面,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只相信“自己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更广的范围选择更有能力的人更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正因如此,才有了民营企业集团化的趋势以及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要求。这种趋势和要求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家族制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变的历史过程已经开始。2.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价格竞争仍然普遍存在,但开始让位于创新能力竞争的阶段。创新已成为企业有无竞争力和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因素。任何一家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离开了创新,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竞争力。所谓企业竞争力,不外就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异性及其成本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开拓和占领市场、维护和扩展市场并由此获得更多长期利润的能力。在没有创新收益“外溢”的情况下,创新始终是一个有助于企业产品和服务差异性增大、有助于企业战略资产积累、有助于更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助于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范畴。成功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的新的更大的创新冲动,并由此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创新收益。正泰集团、万向集团、联想集团的实践均表明,强烈的企业创新冲动与偏好,是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3.人才和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认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才缺乏。企业要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当企业从单一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向跨行业生产领域转型,实行多元化发展时,就更离不开科技人才(包括技术工人)、管理人才和市场开拓人才了。从企业技术创新角度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自身研发形成的创新和竞争力,这种创新需要较大规模的前期投入,同时也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另一类是模仿别人的生产技术,可叫作创新模仿。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财力和人才的短缺,多数只能采用创新模仿的办法参与市场竞争。许多民营企业之所以不能招聘到合格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物质待遇和工资性收入低。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建立在县域范围内,远离大中城市和教育、科研中心等人才汇聚的地方,因此,民营企业过低的工资和福利难以吸引到人才,或者吸引来了人才也不能长久留住。二是许多地方的社会发展水平,主要是文化教育水平、城市发展环境不理想,人才不愿意来。三是民营企业往往不能给人才发挥更大作用提供足够的空间。4.市场结构则直接影响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市场区位商不同,或者说,反映企业原材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集中程度不同,企业对市场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在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省份,企业的区位商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因而其竞争力也高于中西部地区。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浙江民营企业两头在外超过50的企业比重,除来自境外原材料这一指标低于湖北外,其余指标均高于其他三省,这说明其市场结构较好。市场结构完善是企业发展的结果,也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完善的市场结构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5.商务成本的高低是决定民营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地、资本、劳动力价格、信息和与政府管理部门的交易费用等共同构成企业的商务成本。目前,商务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首先,过高的土地价格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中国民营企业仍处于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竞争力的阶段,对土地具有高度依赖倾向。我们对浙江民营企业的调查访谈也表明,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能否获得便利和便宜的土地使用权,是制约本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在浙江,几乎所有外迁企业的首要原因是由于土地使用不能得到满足。目前浙江共有3058家民营企业外迁,其中整体外迁488家,总部迁移2488家,外迁企业在省外创造的总产值达453.5亿元,占浙江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的6.1%。外迁企业中原在浙江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下的有1477家,占总数的89.5%,这表明中小规模民营企业是浙江企业外迁的主体。浙江民营企业外迁,除了与土地供给不足有关外,还与土地供给价格过高,导致商务成本缺少竞争优势有关。1999年以来,杭州、宁波等地房地产市场一直领涨全国,地价相当昂贵。温州市工业园区的工业用地价格高达40万元/亩,市区商业用地则拍出了1120万元/亩的天价,而上海市青浦区的工业用地出让价仅2万元/亩,浦东、昆山的价格均在8万元/亩左右。在中西部有些地区,当地政府可以提供价格更为低廉的土地,甚至是零价土地。除了土地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信息成本也是决定企业商务成本从而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就等于抓住了本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该企业就会比其他企业先行一步占领市场,获得先发竞争优势。当前中国的问题是各地信息化程度不同,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获得信息(包括技术、市场和政策)的代价过高,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至于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所发生的交易费用,更是影响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至今仍未摆脱“审批经济”的困扰,因此,在企业成本构成中必然有一块与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的交易费用,包括政府垄断部门的各种不合理摊派、收费、拉赞助,政府中某些官员的“寻租”收入,等等。根据我们对浙江等四省的调查,这方面的费用还是比较多的。6.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是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制约因素由于不同省份的市场化程度不同,民营企业竞争力形成和提升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沿海各省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也较强。其中,金融市场化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集中反映。一个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获取金融资源的机会就很难是平等的,往往是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难获得国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一些较小的民营企业则基本上得不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中小型企业天生就具有“自然融资屏障”和“融资缺口”,“融资缺口”一词最早出现于1931年英国议员Mcmillan向国会提供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他发现当企业需要的外源资本的规模低于25万英镑时,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从而形成中小型企业的“自然融资屏障”。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较少,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能力有限,企业又达不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要求,从而也难于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我们的调研表明,凡是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也较小,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也较强;反之,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就较弱。有关数据表明,浙江有33.61%的被调查企业能够从国有商业银行取得贷款,远大于湖北、四川和吉林三省的比重。另据调查,民间融资便利也是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仅在温州和台州就有3000亿元左右的民间资本在流动。浙江民营企业内部集资和拆借比重高于其他三省,这也表明湖北、四川和吉林等省民营企业融资难,从而企业竞争力低的问题比较突出。7.公共政策和制度环境对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长期以来,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尽管从总体上说,近年来政府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和制度已经大大改善,但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各种偏见根深蒂固,因此,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必然会经常受到来自于政策面和制度面的种种歧视。政策和制度上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同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快、竞争力高,主要原因是该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进行了创新,而湖北、四川和吉林民营企业发展之所以落后,也同样是因为在政策和制度创新方面落后于浙江。我们对吉林省、湖北省和四川省的调查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供稿,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中国网2004年11月30日企业的根:公司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作者:徐金标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是企业的第一基础,就如同人的遗传基因。如果说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影响企业2年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可以影响企业的5年的发展,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则可以影响企业10年甚至一生的发展。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之间相互影响,良好的产权结构有利于确立良好的法人治理机制,良好的法人治理机制可以影响产权结构的整合方向和方式,从而使公司的产权结构得到优化和发展。企业的发展决定于企业的资源、管理和战略三项因素;企业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本身就是企业资源提供者的组织形态,企业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是企业资本运作的平台和品牌,确定了未来资源的获得能力和获得方式。企业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的组织结构: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是企业管理模式和战略的确定者,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方向以及公司的职能体系、权力体系、决策机制。公司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是企业的根,如果没有好的的根,无论如何浇水、施肥、修剪,都不能改变最终的结局。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和改善企业的根本和基础管理体系,我们可以根据管理领域对企业发展影响程度进行分级,那么第一级应该是企业的产权结构、法人治理机制,第二级应该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最后才是企业的职能管理员工配置管理、营销管理、绩效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如果有人说企业文化很重要,该分为哪一级呢?实际上,不存在单纯的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是各管理领域内容的综合,是管理的实施手段,是对企业管理体系的锦上添花。企业的组织是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的结合,决策体系是管理的核心,法人治理机制和组织结构是决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提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和资本市场改革等综合改革的必然产物。实施有效的公司治理,也必对公司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而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种探索,最终还需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周围环境做出相应的
本文标题:协议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模拟——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