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3.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2--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加强。3)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和仪器,对目标性状进行微量、快速、精确的鉴定分析方法,以提高选育效率。4)除了传统的育种途径外,还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3--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3.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有利于异花授粉。4.两性花:又称完全花,雌雄同花。5.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称为自花授粉。6.自花授粉作物:通过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称为自花授粉作物。7.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8.异花授粉作物:通过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称为异花授粉作物。9.常异花授粉作物: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称为常异花授粉作物。10.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11.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12.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二、填空题:1.农作物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即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2.有性繁殖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3.有性繁殖还包括两种特殊的形式: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4.无性繁殖又分为植株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5.天然异交率=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三、选择题:1.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变化范围为(D)。A.0%B.0-5%C.4%D.0-4%2.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A)。A.50%以上B.80%以上C.90%以上D.95%以上3.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为什么也会产生遗传的变异?因为有(D)的发生。A.自交分离B.基因杂合性C.基因型纯合化D.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四、简答题--4--1.一个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包含哪些基因型?1)品种基本群体的纯合同质基因型2)杂合基因型3)非基本群体的纯合基因型2.农业生产上作物品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1)自交系品种2)杂交种品种3)群体品种4)无性系品种3.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1)自交系品种的育种特点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拓宽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2)杂种品种的育种特点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3)群体品种的育种特点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使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4)无性系品种的育种特点利用无性系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选择优良芽变,培育新的优良无性系品种。--5--第二章种质资源一、名词解释1.种质资源:指具有特定种质活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2.作物起源中心: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3.初生中心: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当地野生类型驯化的区域)4.基因银行:国际上常将储备的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称之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5.初级基因库:库内的各资源材料间能相互杂交,正常结实,无生殖隔离,杂种可育,染色体配对良好,基因转移容易。6.次级基因库:此类资源间的基因转移是可能的,但存在着一定的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必须借助特殊的育种手段才能实现基因转移。7.三级基因库:亲缘关系更远的类型。彼此间杂交不实,杂种不育现象更明显,基因转移困难。8.主栽品种: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9.地方品种:局部地区栽培的未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的品种。10.原始栽培种:栽培种的原始种,以杂草或伴生形式保留。11.野生近缘种:现代作物的近缘种、近缘杂草,亲和性差。12.人工创造种质:杂交、诱变后代、远缘杂种及其后代、合成种等。二、填空1.作物起源中心的两个特点:基因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高频率2.原生起源中心标志: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和有大量的显性基因3.次生起源中心标志: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4.地方品种又称农家品种。5.种植保存一般可分为就地种植保存和迁地种植保存6.收集种质资源的方法:直接考察收集、征集、交换和转引7.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所以起源中心又可称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8.按育种实用价值可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等5类。9.种质资源保存方法:种植保存、贮藏保存、试管保存、基因文库技术。--6--10.按亲缘关系分类,种质资源分为: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三、简答1.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作用有哪些(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新的育种目标能佛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4)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5)是有生命的财富,亟待保护2..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如何划分?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成为触及中心,标志;1).有野生祖先。2).有原始特有类型。3).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4).有大量的显性基因。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是,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区域,即次生中心。标志: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4.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的种质资源。为满足人类需求,必须不断地反掌新作物。不少宝贵种质资源大量流失,急待发掘保护。避免新品种遗传基础的贫乏,克服遗传脆弱性。四、综合分析题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包括性状、特性的鉴定与评价,遗传基础分析,优异基因鉴定等。--7--第三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某种作物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2.适应性:是指作物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范围及程度。3.收获指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4.作物稳产性:是指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平衡的增产作用。二、填空题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等。三、选择题1.下列哪个性状适应机械化操作?(A)A.株型紧凑B.生长分期C.结实部位适中D.落粒四、简答题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足预见性(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2.保持和提高推广品种的稳产性主要有那几方面?(1)抗病虫性(2)抗旱耐瘠(3)抗倒伏性(4)适应性五、综合题1.结合我国农业现状就特定作物提出合理的育种目标。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农业机械化。--8--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一、名词解释1、引种:泛指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2、驯化: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3、生态型: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征、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4、选择育种: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又称系统育种。二、填空题1、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低温长日照作物和高温短日照作物。2、选择的基本方法有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3、混合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改良,单株选择更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4、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包括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三、选择题1、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A)。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B.经济条件D.作物类别2、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B)。A.延长B.缩短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3、玉米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A)。A.延长B.缩短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四、判断题1、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高温长日作物和低温短日作物。(×)(低温长日作物和高温短日作物)2、高温短日作物北种南引,生育期一般延长。(×)缩短3、低温长日作物一般为秋熟作物。(×)(夏熟)4、高温短日作物一般为夏熟作物。(×)(秋熟)五、简答题1、简述影响引种的因素?1)外因(1)温度: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2)光照: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3)纬度:同纬度光照、温度相似(4)海拔:影响温度、光强(5)栽培和土壤--9--2)内因:作物发育特性根据作物生长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将作物分成两类:(1)低温长日照作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它们的生活周期主要在秋冬到春夏,先经过一个低温阶段,然后是长日照阶段(2)高温短日照作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它们的生活周期主要在春夏到秋冬,先经过一个高温阶段,然后是短日照阶段中间性作物:如番茄对光温要求不严格2、引种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引种原理或理论指导下,为了避免损失,保证成功,仍需按照一定的工作环节进行。(1)明确引种的目标和要求,收集材料,品种来源、生态类型(2)先试验后引种,观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