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练习-(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第十三章第27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一、选择题(2018届重庆调研)“荒漠漆”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裸露的岩石表面覆盖的一层漆一样的物质,往往出现在较矮的山地,我国北方岩画常见于“荒漠漆”之上,并且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向日葵现象”,即它们都朝向太阳的方向。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最容易发现“荒漠漆”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解析:选B依据海拔变化趋势,②处位于凹地北侧即低矮山地南坡,且属于气候干旱区,最容易出现“荒漠漆”,B对;根据文字信息“往往出现在较矮的山地”可排除海拔较高的③④两处和地势平缓的①处,A、C、D错。2.根据“向日葵现象”,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坡是向阳的一面B.山地的南坡可能发现岩画C.山谷的南坡可能发现岩画D.巨石的北坡可能发现岩画解析:选B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地的南坡是阳坡,太阳辐射强度较北坡大,但山谷的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强度比北坡小,因此南坡并不都是面向太阳的,A、C错;根据“向日葵现象”,干旱、半干旱地区,低矮山地南坡可能发现岩画,B对;巨石的北坡不属于向阳坡,并不面向太阳,不会出现岩画,D错。3.下图中的岩画,反映了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解析:选A由图可知,A项图中显示的是狩猎活动,属于农业生产活动。(2018届河北衡水中学一模)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a、图b所示。据此回答4~5题。4.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A.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基本恢复B.植物多度当年不变,第二年略有降低C.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D.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变化基本相同解析:选C图示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则A错误;火烧后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则B错误,C正确;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但植物多度略有增加,则D错误。5.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A.土壤湿度降低B.昼夜温差增大C.土壤表层疏松D.土壤肥力提高解析:选D火烧后可产生草木灰,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促使生物生长变快,则地上部生物量会显著提高,故D正确;土壤湿度降低不利生物生长,则A错误;火烧前植物已基本枯死,则火烧前后昼夜温差、土壤表层软硬度变化不大,故B、C错误。(2018届河南适应性测试)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风沙流。2011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障被拆除。据此回答6~7题。6.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解析:选B差异表现在新桥桥面风沙堆积严重,而旧桥不明显。图示护栏、路基两桥明显不同;旧桥护栏透风而风速较大,不易产生风沙堆积;而新桥为不透风护栏,沙粒容易在桥面堆积;同时新桥为阶梯状路基,降低了风速,更加剧了沙粒堆积。故B正确。7.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D.增强光照,减轻冻土厚度解析:选A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立的沙障会减小桥面风速,加重沙粒在桥面的堆积,故拆除沙障目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土壤有机碳(SOC)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最具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和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下图为赣南地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的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情况统计图。据此回答8~9题。8.据图判断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在第四纪红土0~20cm深度,林下裸地灌草地B.在林草地,红砂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C.在花岗岩成土母质条件下,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D.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0~20cm深度,花岗岩红砂岩解析:选C由图中信息可知,在第四纪红土0~20cm深度,林下裸地灌草地,故A项错误;在林草地,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故B项错误;在花岗岩成土母质条件下,林草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为60%,灌草地为40%左右,林下裸地为10%左右,故C项正确;在灌草地植被条件下0~20cm深度,花岗岩红砂岩,故D项错误。9.在红砂岩广布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最易选择种植()A.林草B.灌草丛C.乔木林D.牧草解析:选B由三幅图可知,在红砂岩广布区,灌草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最多,说明水土保持效果最好,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某科学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区黄土峁坡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为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各不同处理区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图。据此回答10~11题。10.图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B.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C.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D.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解析:选A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治理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是其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11.一次降水过后,不同处理模式表层土壤平均含水率较高的最可能是()A.大鱼磷坑B.隔坡梯田C.大台田D.原始黄土坡解析:选C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治理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一次降水后,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二、非选择题12.(2019届福建质检)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以确定该黑土分布区夏季雨热同期,适合植被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易形成大量枯枝落叶,因气温较低,枯枝落叶分解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形成黑土。(2)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侵蚀的原因。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可以从区域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技术对土壤的保护。滴灌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滴灌可以减轻过度灌溉导致的水土流失。(4)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土壤侵蚀减轻会使土壤湿润,减少扬尘数量;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从而改善水质;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13.(2019届惠州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1)说明该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3)分析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解析:(1)读图,根据图示曲线的起伏变化,分阶段描述变化趋势,注意峰值出现的时间。结合华北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从该地区的水热等气候条件的变化方面分析原因。(2)农耕区植被覆盖度差异主要受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等差异影响。(3)根据材料,该耕地生态区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等,结合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期及收获期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趋势:植被生长期内林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份(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2)原因:(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的大小差异明显。(3)原因: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月份玉米、高粱等生长旺盛,达到植被覆盖度峰值。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