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第八章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Karson,于1962年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她在书中写道: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道路,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一条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适的超级公路,但实际上这条路的终点却潜伏着灾难。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一、《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增长的极限》;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21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二、《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正式吹响了人类共同向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四、《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6月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此次大会是人类的环境与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SustainableDevelopment:Developmentthatmeetstheneedsofthepresentwithoutcompromisingtheabilityoffuturegenerationstomeettheirownneeds.”--quotedfromtheWorldCommiss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s(theBrundtlandCommission)reportOurCommonFutur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国际自然保护同盟1991年)。二、内涵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1991年)该报告指出了其最终目标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2.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水平差、效率低的表现。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综合的概念总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社会、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动态的概念(并不要求某一种经济活动永远运行下去,而是要不断进行变革,利用现行经济活动中剩余利润中的适当部分进行再投资,而不是盲目地消耗掉。)•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关系(一)鼓励经济增长(二)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目标是谋求社会全面进步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三、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1)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即当代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下一代人的利益;(2)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即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1.公平性原则2.可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自身的繁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证人类发展的首要条件。3.共同性原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第二节全球≪21世纪议程≫第三节≪中国21世纪议程≫第四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指标的定义和特征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某一方面情况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定量化信息,具有揭示、指明、宣布或者使公众了解等涵义。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于反映总体单位数目和标志总量的指标,统称为数量指标。把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得到一定的派生指标,以反映现象达到的平均水平或相对水平,这就是质量指标。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驱动力指标反映的是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进程和方式,即表明环境问题的原因。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状态指标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即描述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响应指标是对可持续发展状况变化所作的选择和反应,即显示社会及其制度机制为减轻诸如资源破坏等所作的努力。驱动力指标:就业率、人口净增长率、成人识字率、人均实际GDP增长率、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水消费量、温室气体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等。状态指标:贫困度、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森林面积、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响应指标: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资占GDP的比率、科学研究费用占GDP的比率等。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四、衡量发展指标的新思路(1)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1995年,世界银行颁布了一项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即一国的国家财富三个部分组成:•人造资本:如机械设备、基础设施等人工创造的固定资产•自然资本:如土地、水、空气、森林、矿产资源等;•人力资本:是指人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体力、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按照这种标准排列,中国在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于161位。人均财富6600美元:•自然资本占8%•人造资本占15%•人力资本占77%•由此可见,中国的自然资源相当贫乏。从人均财富的绝对量看,中国拥有的各种财富也非常低,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缺乏,人力资本只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1/50。中国财富及结构(2)人文发展指数•联合国环境规划(UNDP)于1990年5月在第一份《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HDI),用以衡量一个国家的进步程度。它由三部分组成:•收入:人均GDP的多少•寿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教育:公众受教育的程度•2006年,中国的HDI在世界177个国家中排序为第81位,比2005年提高了4位。(3)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它是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共同制定的。•该评价体系由四大项、300多项的项目指标组成。四大项包括:经济表现、政府效能、基础建设、企业效率。•2002年,中国排名第31位。2004年第24位,2005年第31位,2006年第19位。一、全球《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二、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52第二节全球《21世纪议程》人类必须改变现行的政策,综合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提高所有人特别是穷人的生活水平,在全球范围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要争取一个更为安全、繁荣、平等的未来,必须联合起来,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一、全球《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21世纪议程》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全世界为21世纪的挑战作好准备。为了实现议程的目标,各国的战略、计划、政策和程序至关重要,国际合作需要相互支持和各国的努力。同时,要特别注重转型经济阶段许多国家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和挑战。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三部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第四部分实施手段二、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二、《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内容第三节《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二、《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内容论述了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和必要性,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行动,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制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将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经济核算体系,参与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的意义、原则立场和主要行动、领域。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包括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作为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着重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在工业活动中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尽快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大气层、固体废物无害化管理等。着重强调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对重点区域和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整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建立和扩大国家自然保护区网络,建立全国土地荒漠化的监测和信息系统等。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并明确作出了中国今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第四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重要方案和进行的重大研究主要有:①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②中国环境保护战略;③中国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国家方案;④中国21世纪议程;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⑥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问题与对策;⑦专项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国林业21世纪议程、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⑧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⑨“九五”期间,国家实施的两项重大举措——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国家还将重点进行“三河”(淮河、海河和辽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污染控制工作(简称“33211”工程)。(一)结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二)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三)大力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四)利用国际合作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