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羅鴻基弘光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語言的定義任意定義的符號系統中文、英文、拉丁文、日文、手語…單獨的字代表許多事物---物體、事件、或人符號必須被其他的社會成員所認識,因為他是溝通的工具,所以必須有共識Orz,5131420…兒童的任務就是學習”符號與其相對應的東西的關係”,並累積字彙以表達自我、分享情感語言的學習不容易!符號的學習除了有共識之外,必須要瞭解一個東西的「正確」名稱為何?可能會因為不同的人來表達,所使用的符號則不同除了符號之外,還要學習文法,才能正確表達意思,與人溝通不同文化間所使用的語言不同,只學習一種語言可能無法與他人溝通語言的功用1溝通學習字彙與文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理解他人的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瞭解你所說的內容兒童在早期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內心通常假設別人聽得懂他們在說什麼,如同彼此知道對方在說什麼當提供訊息不完整、不適當時,對聽的人而言,可能沒有意義學習社會互動中所使用的語言規則輪流說話,扮演說話與聆聽者的角色語言的功用2思考口語符號是思考過程中有效的工具,可以讓我們推論過去,並預期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結果結合現實生活中分離的事物,形成概念與其他抽象的事物皮亞傑認為語言是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認為早期的語言是以自我為中心,隨具體運思的發展而逐漸減弱有意義的對其他人說話維果茨基認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心靈工具語言先於思想,發展語言能力可以幫助清晰的思考認為早期的語言是以自我為中心(跟自己說話),不過將其視為外顯示的思考方式,用來解決問題與引導思考與計畫行動喃喃自語(就像各位唸書時一樣)大部分的研究結果支持此一觀點從有聲的思考轉為無聲的思考自我對話的形式隨年齡改變(Bivens與Berk觀察兒童獨自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自我對話形式6-7歲7-8歲8-9歲與工作無關的外顯話語4.61.41.2與工作有關的外顯話語23.810.36.9與工作無關的無聲話語31.948.750.8正常兒童語言發展時序出生至2個月:哭聲、愉悅聲2-4個月:開始傾聽與注意環境,咕咕發聲4-12個月:瞭解許多詞彙,有許多聲音遊戲、咕咕聲→咿呀學語→社會性發聲→語調規則10-18個月:會說第一個有意義的語詞(firstword)18-36個月:會說的語詞逐漸增加,由單字期→雙字期→簡單句期2-4歲:語音含混不清難以理解→音韻發展大致完成2-5歲:正常的說話不流暢發生率高3-5歲:句子結構逐漸複雜精熟6歲~:能使用複雜句子依順序描述事情10歲~:具有成人基本語言能力水準正常兒童音韻的發展韻母:除ㄩ(3歲半)之外,其他韻母3歲以前皆以發展完成聲母:3歲以前:ㄅㄇㄉㄆㄊㄋㄌㄍㄏ3-4歲:ㄐㄎㄑㄒㄗㄘ5-6歲:ㄙㄈㄓㄔㄕㄖ聲調:一、四聲→二聲→三聲(2.5歲發展完成)語言的功用3自我調整語言也會影響行為(口語的行為規範)觀察2歲兒童在家玩的情形會給自己指示:「不,不是這裡」、「我把他放在這裡」、「放下」內在對話的同時會伴隨停止外部無關的動作,而更專注於目前的工作Luria(1961)以語言來引導行為的階段3歲時:另一個人的口語指令會引起行動,卻無法停止該行動4-5歲時:會根據指示的強度回應5歲以後:會根據口語指令的內容行動,也學會根據指令內容開始與停止動作語言是人類獨特的能力?多數人認為是語言不因人種而異難以阻礙人類以語言(其他形式語言)溝通語言的學習次序類似(基因控制?)語言與解剖構造有關(發聲)語言是天生的(嬰孩對人的聲音注意力比較高)其他生物間也有溝通的能力例如蜜蜂的”8字舞”、狗的”汪汪叫”?動物的語言學習能力學習技能(例如用湯匙吃東西、開關門…)的能力很好,但語言學習則不佳發聲構造與人類不同黑猩猩學手語對於字彙可以學習的不錯,但是結合字彙產生句子的能力則不佳語言發展(一般5歲左右就具備大部分的能力)一般在出生之後9個月就可以開始學習語言,若以有能力產生有意義的字彙來說,一般則為12個月4個階段音韻學(phonology)說話的聲音如何產生5-6個月開始,一般要學齡期才會發展完成語意學(semantics)探討字的意義聲音與其所代表意義之間的關係語句學(syntax)如何把字組成句子文法規則“我打你”跟”你打我”是不一樣的語用學(pragmatics)在社會情境下語言的使用適切的表達意思第一個字通常大約在第一個生日左右開始說話,雖然可能聲音含糊不清,不過會以最簡單能發音的字先出現例如爸爸、媽媽一開始,兒童通常會以過度擴大解釋或是狹窄解釋的方式來使用字彙例如:”狗狗”代表所有的狗、貓、兔子、羊…或是最常玩的那個娃娃叫做”芭比”,其他的芭比娃娃就不是整體限制(whole-objectconstrain)在沒有其他輔助資訊之下,兒童會以一個名詞來代表完整的物體句子的形成18個月大開始,開始學習將字串成句子例如”媽媽襪襪”自動學習語言的規則(頓悟學習)以”過度規則化”的方式,之後才體認到有些例外學習使用否定句、疑問句、複雜句…聾啞兒童也是約在1歲時學會第一個手語,在2歲時開始結合2個手語字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大部分的語言基礎能力在1-5歲建立,若是在此過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干擾,語言發展會受影響嗎?關鍵期的觀點當兒童在某些適當時間被提供需要的經驗時,其心理功能才會發展出來視覺斜視要在小時候(2-3歲)時改善,以便練習協調雙眼視覺語言關鍵期EricLenneberg認為語言建立於生理基礎之上1歲半至青春期,大腦最適合學習語言證據學習第二語言:較早移民的兒童,學習第二語言會比較成功聾啞兒童較晚接觸語言:研究發現與上述類似不同年紀腦部損傷的效應:左腦語言區受損在年紀小時,其功能可能由其他區域所取代隔離教養的兒童:亞維儂的野男孩(12歲之後才接觸人類世界,語言的進步有限)有語言關鍵期嗎?無明確的答案可能有所謂的”敏感期(sensitiveperiod)”而非關鍵期溝通能力溝通的語言規則數量給予他人足夠的訊息,以便瞭解內容學習考慮別人的知識能力,藉此調整訊息品質說話內容的真實性開玩笑、戲謔相關性必須討論相關的內容態度輪流與傾聽閱讀書寫能力除了口語之外,語言還有書寫的形式兩者不是一對一的對應一般書寫比口說困難閱讀是書寫能力的第一步家長的態度很重要,越能激發小孩閱讀能力的家長,其兒童在上學後會學的越好例如家中圖書的數量3歲會畫一條線4歲會由左而右書寫,字與字之間會留空格有許多塗鴉以及閱讀的經驗,比較有利於日後的教育學習語言習得的解釋行為取向(假設成人是兒童的語言老師)透過操作制約的方式,利用增強物父母嘗試矯正兒童的語言表達方式,未必能加快語言學習的速度可以透過模仿學習先天賦予取向語言學習是先天的能力,不受後先環境的影響Chomsky以文法學習的觀點解釋語言學習,天生就具有學習語言的裝置(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LAD)---通用文法文法包含表層結構(surfacestructure)真正聽到的成人說話的內容深層結構(deepstructure)如何運用所學到的文字來產生有意義的文句社會互動取向JeromeBruner透過互動過程一來一往,互相影響後而習得成人說的風格成人對成人(A-A)與成人對兒童(A-C)的說話內容與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原本稱為母親式(motherese)兒童年齡越小,A-C調整越明顯方式較簡單、更完整、更多重複、更吸引對方注意句子比較短、但文法正確、字與字之間停頓多、語調誇張、音調高且多變化、多半提及的時刻是當下成人說話的時機成人說話的內容要符合兒童當下注意的東西共同注意經歷(jointattention)兒童花越多時間在共同注意經歷,則語言學習會進展較快雙胞胎的語言發展會比一般兒童慢涉入共同注意經歷的程度比較低母親對兒童的回應程度成人行為對兒童語言的影響讓兒童自己選擇有興趣的東西(不要轉移其注意力),對於語言學習比較有利語言發展異常之指標歲以前:太過安靜,對外界大的聲音缺乏反應,不會吸奶2歲:還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語彙出現,如媽媽、奶奶、要(單詞)3歲:還沒有任何句子出現,如我要車車、我要喝水(簡單句)3歲以後說話仍難理解,包括構音含糊、答非所問、不知所云4歲以後:構音仍有明顯錯誤5歲以後:句子結構仍有明顯錯誤,說話不流暢,結結巴巴(發展性口吃約5歲後消失)越長大越少說話Thanksa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