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1.1.创意产业的定义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或称创意经济、创造性产业。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最早出现在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1998年11月发布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Documents,CIMD)。随后,澳大利亚、欧洲国家、日本、韩国等相继调整并采用英国“创意产业”定义来界定本国一些依靠人的创造力和技能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但各国在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中并没有统一标准,下表(表1.1)是英国、美国、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及中国对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划分。表1.1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和分类的界定[2]主体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对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的界定英国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是“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英国对创意产业的界定已成为许多国家定义创业产业的参考。主要包括13类:关高、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休闲软件与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广播电视美国未曾证实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使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最多,可通过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表述商业和法律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美国所指版权产业基本契合英国理解的“创意产业”,而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和设计权等知识产权的创意经济中按照版权产业分为四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缘版权产业联合国贸发会议创意产业是指使用创意与智力资本为初始投入的产品与服务创作、制造和销售的循环过程;由一系列以知识为基础的活动组成,不仅侧重于艺术,也从贸易与知识产权中创造潜在收入;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拥有创意内容、经济价值和市场目标的智力与艺术服务;处于手工艺、服务和产业部门之间的交界处;在世界贸易中构成了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领域联合国贸发会议将创意产业分成了四大组别:文化遗产、艺术、媒体与功能创意,它们又被细分为9个子群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目前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定义,现有定义引自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把中国创意产业划分为8类: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休闲娱乐类和科学教育类21.2.“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关系自“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以来,并没有对其概念的统一认识与解释。根据首都经贸大学于启武教授和蒋三庚教授主编的《北京CBD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一书的解释“文化产业强调产业活动的范围,而创意产业强调产业活动的源泉”,其关系可以表示如下图(图1.2)图1.2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联系和区别[3]但从实际角度出发,本文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两者的交集,即并非文化产业中的创意部分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部分,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实质相同。这一点与于启武、蒋三庚两位教授观点一致。1.3.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创意产业起步较晚(我国香港和台湾发展创意产业的时间相对较早),社会各部门对“创意产业”的概念相对陌生,许多相关工作都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中国创意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各个城市在整合社会创意资源、积累创意资本、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还显不足。更重要的是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没有超越单纯的产业层面,它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更广泛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4]但目前,中国许多城市都看到了发展创意产业的前景和趋势,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国外创意企业,推动地方创意产业企业成长。目前,上海市在政府的规划下正着手兴建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来打造高效的创意产业聚集园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32.田子坊发展背景及成功因素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号,是由打浦桥地区的一条里弄发展起来的以“视觉艺术及工艺设计”为主体功能的创意产业聚集区。2.1.田子坊的兴起背景田子坊始建于1930年,曾是“华洋”结合区,由多个里、坊(天成里、和平里、薛华坊、志成坊、平原坊)组成。著名画家汪亚尘夫妇曾入驻志成坊中的隐云楼,创办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艺术家协会“力社”。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家也曾在此居住。1998年一路发展文化公司进驻该区,同年起陈逸飞、尔冬强、赵春等艺术家的入驻开启了田子坊文化艺术发展的大门。1999年起,对泰康路艺术街的开发,通过旧厂房、旧仓库和旧民宅的转让和置换(康福织造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表塑料配件厂、海华制革厂、永明瓶盖厂、上海华美无线厂),在15000平方米的空闲厂房、仓库,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设计师加盟。2004年,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号命名“田子坊”,借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画家“田子方”之名,加“土”字部,寓意“画家、文人、设计室”聚集地。2008年4月,田子坊居委会挂牌成立,政府正式开始在田子坊的发展中发挥作用。目前田子坊共有各类商户426家(工厂区域209家,石库门区域217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有297家,占总量的69.7%,其他相关产业63家,占总量的14.7%,商业配套服务性产业66家,占总量的15.5%。入驻企业包括:美术业(画廊)、出版业(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零售)、影视业(电影后期制作)、会展文化业(展览服务)、创意设计业(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形象设计)、文化相关产业(琉璃艺术品制作、老相机制作、摄影作品制作、陶瓷艺术品制作)。[5]田子坊内代表企业有: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陈逸飞工作室(原“逸飞旧址”,现“逸飞环境建筑设计”公司)、陈海汶摄影工作室(上海老相机制作中心)、尔冬强艺术中心、上海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麟研部建筑设计咨询、家具之美(SQDECOR)、“妩”围巾、金枝玉叶、金粉世家服饰、双妹化妆4品等。2.2.田子坊的发展优势田子坊能取得如今的地位和发展成就,有诸多因素作用。2.2.1.丰富的历史文化上海曾经的殖民历史造就了“华洋结合”建筑风貌,这为田子坊文化气氛的形成提供了依托。首先是中式石库门建筑、新式里弄建筑和工业厂房建筑。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租界内在19世纪末期以后一种较为普遍的居住建筑类型,多为二层砖木结构,大门多为两扇实心黑漆木门,配有门环,红砖外墙,青砖门框,弄口有中国传统的楼牌,有些门房受到西方影响镶有西方风格的雕花装饰、古典壁柱等。艺术家、设计室选择石库门作工作室源于石库门里弄是居住区,充斥着原生态市井气息及生活氛围,对艺术创作有所助益。而早期遗留的旧工厂也独具时代特点,红灰色外体,内部高大宽敞,改造后添以时尚因素,且租金低廉,十分适合艺术家进驻。2.2.2.便捷的地理位置与交通田子坊处于卢湾区的中心地带,临近淮海路、新天地及卢湾区地标“日月光中心广场”,17路等近10条公交线路经过这里,乘坐轨道交通9号线在打浦路站1出口下车,步行5分钟即到。其他交通方式包括:建国西路上有24路、96路;陕西南路上有17路、41路、146路、786路;重庆南路上有大桥一线、36路、隧道八线、869路、986路、932路、786路、933路、36路等。2.2.3.时代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起飞,国内经济与国外的接触越来越多;上海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外国直接投资、境外旅游业等相关行业发展迅速,田子坊正是在这一时段作为上海的特色景点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所关注。一方面,田子坊熙熙攘攘的游客人流中,外国面孔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根据对外国旅客的调查,田子坊是在上海旅行最被看好的景点之一,在外国旅客中的知晓程度较高。另一方面,5田子坊的创意设计店铺中,外籍及海归派投资企业占较大比例。据统计,目前为止,外籍和海归派投资者共有72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3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占总商户的19.6%。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召开,田子坊迎来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政府规划,田子坊成为“迎世博主题实践区”,将开展修缮基础设施,扶助困难创意企业,引进知名艺术馆、名人工作室、社区民间艺术展示馆等。[6]世博会成为田子坊自身改造完善的契机。2.2.4.政府的适当干预本文将创意产业园区按兴起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自发兴起,如田子坊;另一种由政府规划引导建立,如新天地以及当前在建的诸多园区。田子坊兴起之初并非按照国家合规商业区规则建立,而是由部分艺术家带动的“小规模、不断改进”的自由模式,直至2008年“田子坊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政府才开始对田子坊的发展施以规划。政府干预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田子坊的对外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大量旅游资源,可以打造成卢湾区的旅游及创意产业标志,更重要是因为经过近十年的自由发展,田子坊内各方矛盾越发凸显。首先,居民与商家间矛盾愈发激烈。商铺较晚的营业时间及嘈杂的声音影响了小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曾有居民向外国游客头上泼水的事件发生,且居民向政府反应对噪音不满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其次,由于缺乏修缮,田子坊内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水电异常时常发生,尤其是夏季冬季用电高峰时经常出现跳闸、断电情况,漏水或地下管道不通等状况也时常发生。卢湾区政府将对田子坊的管理定位为“1+3”,“1”指田子坊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决定田子坊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改造保护、产业发展和公共安全等重大事项;“3”分别指田子坊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公共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协助扩大品牌效应;田子坊发展促进会,履行专项管理、服务和协调的职能;永业田子坊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加强建筑物的修缮管理、改革公房租赁管理,提升配套的公共设施。[7]田子坊管委会的成立后,卢湾区政府出资1000万元用于社区内的下水道、化粪池、绿化、建筑风6貌等公用、共建配套设施的改造和维护保养。田子坊社区内约1500户公房、私房住户中,近一半为倒便器房,通过政府的斥资改造,这部分倒便器房被改建为抽水马桶卫生间。再次,“知识产权侵权”损伤了品牌入驻的积极性,对田子坊未来发展造成不利。田子坊发生过两起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的事件,一是中式旗袍设计制作企业“金粉世家”的品牌被人混用注册,造成业内一定程度混乱;二是丹麦瑞逸工艺品设计公司的产品被田子坊另一家公司模仿。目前,在居委会的规制下,凡是要入驻田子坊的单位,都必须签订一份《知识产权保护公约》,遵守“六不”和“六自觉”,如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损害他人企业形象等,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自觉培养知识产权意识,自觉参与知识产权管理等。可见,政府在田子坊的未来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3.田子坊实地调查问题总结及分析根据2010年4月和7月对田子坊的实地调查,田子坊在产业结构、商铺性质及规模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3.1.配套服务比重较大田子坊文化产业聚集区,核心区“三巷一街”,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但参观游客较多的区域集中在以210、248、274等巷为主的石库门里弄区。这一区域除较知名的主要门店外,如气味图书馆、金粉世家、守白艺术等,餐饮类商铺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有空红罗、莲池·南亚餐馆、华越楼、万泰绿洲、丹、瑞士火锅、角落亚洲、37号阁楼上的餐厅等,咖啡铺有如云南邱公馆咖啡、弄堂咖吧、mythai@hiro、UP’SCaféMore等。田子坊人流较大,对餐饮的需求也相对旺盛,这些餐饮类店铺能很好地服务游览区,同时,这些商铺大多各具特色,或充斥着异国风情、或装修得精美独特,如餐厅“泰迪之家”,以泰迪熊为主题营造出了可爱缤纷的就餐环境。7但是,过于密集的餐厅、咖吧对田子坊部分文化艺术的发展有所折损。对38位游客(其中9位外国游客)的调查中,而现实是,餐饮酒吧在田子坊业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分析原因,田子坊内餐饮业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店铺(手工艺品、画廊、服装服饰等)相比利润率更高,所以面临租金上涨、人力成本上涨等诸多挑战时更能生存下来。3.2.商铺经营状况良莠不齐根据对田子坊商铺的随机调查,45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