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出故障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电路出故障了》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四节课。电单元的教学就是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课题开始的。在一次次看到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学生们开始认识了电、电流、电路。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经历了以上三节课的活动,学生对“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本节课中活动完成已不是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2、教学目标: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利用“学习主题的构建”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2)、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3)、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4、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必须事先测试会亮。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二、说教法、学法:整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改理念。本课的教学是以教师创设的有故障的电路这一情境开始的。而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依据上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究使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而设计的。这种设计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的问题从学生中而来的思路,又过渡的非常自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真正体会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故障的原因、实验的设计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是充当他们的助手、支配者、引导者。如提示他们对故障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对设计的实验的可操作性提供建议。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完成三个活动:1、分析电路,猜测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2、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3、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对有故障的电路进行检测。这三个活动的开展都是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形式。首先,猜测电路故障原因,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电路、利用已有的电路知识分析电路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及时验证,不断提高自己的猜测能力。再则,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是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要求学生对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必须了解,能熟练地使用。第三个活动更是学生的探究时间了,对所有材料的检测必须一一完成并做好记录,教师只是提示学生分析检测结果,从而找到一定的规律。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流程:发现问题————猜测原因————实验证明————解决问题三、说教学程序:(一)、引入,了解电路:在展示台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目的是让学生说一说电流在这个电路是怎样流动的。只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口述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电线、电灯,又回到电池的负极。然后课件展示电流在电路的流动情况,加深学生的印象。(二)、探究活动: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教师为每组的提供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但故障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学生自己找出来。所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以保证活动的深入。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教师乘势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原因。(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2)展示台出示灯泡不会亮的电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板书:(灯泡为什么不亮了?)(3)教师启发,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发现问题)①、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②、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4)学生的猜测结果很多,但又杂乱无章,需要进行整理。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或猜想,然后将学生的分析表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全班同学明确出故障的六种可能。(投影出示:1、电池2、电线3、电灯4、灯座5、电池盒6、电路连接)2、做个电路检测器。问题出现了,就要想办法解决。学生中已逐渐养成了这一习惯。但如何找到故障出在哪里呢?教师这时是引导还是直言相告将直接影响着后续活动的开展。依据“学习主题”的构建原理,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方法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形成。(1)讨论:有什么办法知道电路中哪里出了故障?检测法:检测电路是否连接好。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板书:检测法替换法)以上两种方法并不是最科学的,教师只能作为一种提示,让学生参考。(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一种方法,然而又该如何检测电路呢?学生自然会想到检测器。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切入电路检测器的制作了。①、引导:如何检测电路连接是否有问题呢?②、出示第二组材料,让学生根据信封中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电路检测器。③、全班交流制作方法,教师适当做些提示:检测器必须保证有用,即小灯泡会亮。④、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3)制定检测计划。小组讨论检测的方法及步骤,并完成科学文件夹(二)3、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1)、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教师深入各组指导。(2)、小组内小结: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4、讨论交流。(1)、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2)、进行集体的评价。(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5、注意安全:本单元的安全教育始终不能放松,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安全用电的知识,严禁使用家用220V的交流电。所以最后教师运用课件做了提示: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三)、总结:1、电路可能会出现哪些故障?2、怎样检测电路中的故障?3、课外准备下节课所用的材料,教师提供材料单,小组长负责本组材料的准备。以上的安排就是为了体现每节课的教学只是一单元、一学期的组成部分,它的设计都应从全局进行考虑,使科学课的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