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和成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和成就10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班15号劳淑宜摘要: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一大批传教队伍涌入中国,在中西方的航道上掀起了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殖民地传教的热浪。但说到能久留在中国,一直受到中国人民和耶稣会敬仰的早期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则首屈一指。他不仅结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天主教教义,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同时也将东方的文化传播到西方国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程中,利玛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关键字:中西文化交流利玛窦传教贡献成就背景利玛窦,字西泰,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马拉切培,1571年加入耶稣会,1582年(万历十年)应范礼安之命,泛海到澳门学习汉语,为到中国内地传教作准备。1583年与罗明坚同赴肇庆,开始了传教活动。先后居住在肇庆、韶关和北京,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伟大的贡献。1610年,利玛窦因病去世,年仅59岁,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传教生涯。14—16世纪,欧洲社会和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在一些新起的民族国家里开始萌芽,使得当时文化变得昌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加上新航路的开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新兴的欧洲同古老的东方之间的文化特别是宗教上的交流提供了新机遇。面对欧洲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天主教会抱残守缺,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保守势力。人们越来越反对天主教会,因此导致了宗教改革的爆发。面对宗教改革带来的冲击,罗马天主教会积极寻求发展、改造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后来对中国天主教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修会—耶稣会。为谋求发展,耶稣会积极向海外派出传教士,在初步制定中国传教策略后,利玛窦坚决执行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由此获得成功。利玛窦以前的传教士曾经试图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种种努力都完全落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中国严禁传教士入境传教。另一方面与天主教会自身的传教策略有关,当时在澳门的传教士都不会说中国话,对于中国的历史知之甚少,也不懂得多少中国礼节。他们认为西方天主教高于亚洲文化,澳门改信天主教的中国人虽然不多,但都必须彻底拉丁化,讲葡萄牙语,过葡萄牙人的生活,取葡萄牙姓名。但是利玛窦却不一样,利玛窦到澳门之后就努力学习和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把自己的生活中国化,如削发僧服、讲汉语、后穿儒服、学习儒学等,这就为利玛窦在中国成功的传教生涯奠定了基础。16世纪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一部分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走的是一条“中国化”道路,它是由范礼安首倡,罗明坚、利玛窦等加以具体实践的,其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主动结交知识分子和官绅,由此取得最高统治者的准许在中国内地居留,然后在这样的条件下传播基督教。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所以十分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俗,甚至处处表现为一个向往仰慕中国教化的洋人,以此使得中国知识分子乐意和他们往来。这种传教策略,康熙皇帝称之为“利玛窦规矩”,现代研究天主教史的中外学者们则将其概括为传教士的“适应政策”。利玛窦的传教策略是与士大夫的长期交往中对中国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深刻认识中发展起来的。他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理性的民族,儒家就是这样一种学派,是为了齐家治国而设立的,是崇尚理性和自由的。他觉得儒家学派的道理与天主教的教义最接近,这种自然理性不仅能够使他们容易接受西方的科学知识,也容易使他们接受天主教思想,这样一来,利玛窦要在中国传教就必须从儒家学派入手,利玛窦很聪明地做到了这一点,也是他传教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贡献与成就如果说罗马教廷在元蒙时期向中国派遣传教士是一种初步的尝试,那么16世纪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无疑是开创了中国天主教史的重要阶段。综观利玛窦的一生,他在中国的传教经历是一次成功的中西文化交流,他在这方面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向中国士大夫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成果和思维方式,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人大开眼界,促进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这是利玛窦等进行“学术传教”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利玛窦非常注重和当时中国的士大夫建立广泛的联系,在他们中间宣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他用汉语撰写的著作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几何、音乐、伦理乃至记忆术等各个门类。另一方面,这些被利玛窦吸引的中国文人则为他在中国的传教活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他曾经和瞿太素一起研读《四书》、《五经》等典籍,使不仅使利玛窦的汉语水平大为进步,而且使中国文人了解到西方的文化和读书的方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利玛窦之所以热心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首先是他觉得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要高出中国很多。所以,在他那份措辞恭维的奏疏中唯一愿意贡献给朝廷的就是他“深测其秘的”西洋历法。他介绍西洋知识给中国知识界是为他学术传教的目的服务的。既然中国是一个崇尚自然真理的民族,先介绍科学知识后再进一步引进天主教的教义,比较容易让他们皈依天主教。二、通过书信和传教报告,向欧洲介绍了中国人的人文思想、历史文化、社会风貌以及他在中国的传教的经历。利玛窦在晚年开始撰写的传教报告,其中描述了明朝的自然、物产和社会风貌;回顾了耶稣会士从沙勿略起到利玛窦为止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艰难传教的经过。利玛窦去世之后,金尼阁于1614年(万历四十一年)携其手稿至罗马,次年译为拉丁文,用自己的名字出版,名《耶稣会利玛窦神父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该书后来被译为法、德、西、意等国家文字。1909年,耶稣会著名的历史学家汾屠立发现了湮没已久的利玛窦手稿,1911年分两卷出版,名《利玛窦神父的历史著作》。1942年德礼贤神父重刊,并收罗东西方史料,添加了详细的注释。《耶稣会利玛窦神父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的出版以及其他传教士从中国发回欧洲的大量传教报告和通信,加深了欧洲学术界对于中国的认识,对于正处于启蒙时期的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来没有得到上帝的启示,只是凭着自然理性就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物质繁荣,文化昌盛,这样一个被理想化的中国形象在欧洲思想家中建立了起来,成为他们崇尚理性,批判社会的有力思想武器。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一些思想家都受到过传教士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形象被利玛窦严重的夸张了,这使西方对中国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憧憬,也为将来无数的欧洲人踏足中国埋下了伏笔。但是就当时而言,由于很多人因为利玛窦的札记发挥了极大的创造性的发挥和想象,满怀着梦想来到了中国,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才能够空前的高涨。另外,这是由于他们对中国国力的忌惮,才阻挡了野蛮和侵略成性的欧洲人的铁骑踏上中国的领土。据说,利玛窦曾力阻当时已经武力征服了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再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尝试。三、与此同时,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测量法义》等著作。利玛窦进呈给了万历皇帝一座自鸣钟,也将自鸣钟体现的机械学原理带到中国。他用中文撰写了《交友论》、《西国记法》、《西字奇迹》,并编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本中外文词典——《中葡字典》。利玛窦努力将西学传播到中国,使得明朝晚期士大夫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风气兴盛起来。i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利玛窦可以算是中国睁开双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利玛窦对中国的贡献是不可言喻的,故而利玛窦被称之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欧洲汉学之父”。1610年利玛窦去世后,中国朝廷赐给他了一块墓地,利玛窦是第一位能够在北京拥有长久居住权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位被允许安葬在北京的外国人。总而言之,随着利玛窦的出现,中国封闭了几千年的大门也终于朝世界先进的科学文明敞开了。如果说马可·波罗是将中国的美丽与富饶传向西方,那么利玛窦就是将西方文化带给中国的第一个奠基人。参考文献1、《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利玛窦》丁洁琼2、《中国天主教简史》晏可佳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