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足迹学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足迹•第一节足迹的概念、形成与分类•一、足迹的概念•足迹是人站立、行走时自身重量(人体质量与地球引力构成的重力)和人体肌力通过足作用于地面等固体客体上形成的痕迹。足迹研究的特殊含义•首先,足迹混杂;•其次,要全面掌握足迹的信息,必须研究它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再次,足迹检验要研究足迹的综合利用;•最后,作案人足迹是犯罪活动过程的反映。二、足迹的形成•(一)足迹的造痕体•(二)形成足迹的力•(三)足迹的承痕体1.泥土地面2、硬地面和物面3.鞋内底和鞋垫三、足迹的分类•(一)按造痕体进行分类•1.赤足足迹(简称赤足迹)•2.穿鞋、袜足迹(亦称为鞋印、袜印)•(二)按承痕体表面变化形态分类•1.立体足迹•2.平面足迹•有色平面足迹无色平面足迹四、足迹检验的作用足迹分析是指依据足与人身整体、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相关性,通过足迹反映出的特征分析人身特征以及根据鞋印的花纹分析鞋的种类的检验过程;足迹鉴定是依据同一认定理论,用比对检验的方法,比对现场足迹与样本足迹的特征的异同,认定留下足迹的鞋、袜和留下足迹的人的检验过程。(一)足迹检验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1、案件定性2.分析犯罪活动过程只要确定了所留足迹是犯罪人的足迹,就可以根据现场足迹分析犯罪人的活动过程,就可以确定犯罪人进出现场的人口和出口,确定犯罪嫌疑人进入现场和离开现场的路线。3.分析作案人数现场足迹可以反映出到过现场的人数,所以现场足迹是分析作案人数的依据之一。4.分析犯罪人人身特点(嫌疑人范围)(1)分析留下足迹人的性别。(2)分析人的身高。(3)分析人的年龄。(4)分析人的体态。(5)分析人的行走姿势。5.根据现场鞋印确定鞋的种类、产地和销售地,为侦查提供方向6.通过现场遗留鞋印中反映出的特殊磨损形态,来确定嫌疑人从事某些特定的行业7.在具备条件的犯罪现场和途经路线上,根据犯罪人足迹的连续性,沿来或去的路线进行追踪8.根据几起案件遗留的足迹的比对是串并案件重要的依据之一。(二)足迹检验在提起公诉和审判工作中的作用通过鞋印鉴定认定留痕的鞋根据赤足印鉴定认定人身一定条件下的鞋印鉴定认定人身五、足迹检验的科学依据(一)足迹的形象检验依据1.赤足结构形态的特定性和稳定性2.鞋底外表形态的特定性和稳定性(1)生产加工(2)鞋的穿着3.承痕体的反映性(二)足迹的动力形态检验依据1.行走动力形态的特定性(1)行走运动的肢体、器官的总体结构是相同的,是人的共性。不同人的人身的整体结构的差异性又制约了人行走运动中的用力方式和特点,因而决定厂每个人行走时运动形态的一定差异。(2)大脑皮层的动力定型,使每个人具有各自的行走动作习惯。2.行走动力形态的稳定性六、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新发展从1964年步法追踪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足迹技术在下述三个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1.在足迹检验理论上的突破2.鞋底磨损特征检验的突破3.开展了足迹定量检验工作1985年公安部二所、河南省公安厅以及周口地区公安处联合组成“足迹步法定量化检验研究小组”开展研究工作。在成趟足迹分析检验中总结出一套定量检验方法,应用于办案实践,突破了在成趟足迹步法分析检验上长期以来依赖经验为主的定性检验方法。第二节赤足结构特征赤足结构特征是主要的赤足形态特征。一足的解剖结构(一)足的骨骼正常人的单足足骨共有26块,其中包括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足骨的具体结构形态见图。一、骨与关节足骨(二)足关节1.踝关节2.距下关节由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能围绕一个倾斜的矢状轴进行一定的旋转运动,而且距上关节和距下关节通常协同运动。3.跖趾关节和趾关节跖骨和趾骨之间的连结为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的连结为趾关节,它们均为单轴滑车关节。(三)足弓沿纵向的弓状结构称为纵弓,沿横向的弓状结构称为横弓。。足弓形似拱形结构,具有坚固、轻便的特点;足弓内部的许多骨连结具有轻微活动性。人在站立或行走时,内外纵弓和后横弓始终保持弓状结构。前横弓强度较小,在非支撑状态或某些静止站立状态保持弓状;在行走蹬地起足时,前横弓会瞬时消失,不受力时又恢复弓状。如果维持足弓的软组织过度劳损,或者先天性软组织发育不良,或者骨折、损伤,或者因年龄增长软组织强度下降,可使足弓下塌,造成足弓的高度越来越低。足弓的作用:首先,力的分解作用,分散受力;其次,在人体行走运动过程中,足弓还可以构成骨杠杆,协助完成力的传导;另外,起到保护作用。二、足的组织(一)肌肉(二)足皮肤及机能1.表皮:表皮在皮肤浅部,约0.8—1.4mm厚,由深到浅可细分为四层:生发层、颗粒层、透明层、角化层。2.真皮:真皮位于表皮层深处,上与生发层镶嵌,下与皮下组织相连,厚度可达3mm以上。3.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在最下层,内有脂肪、血管、神经末梢等。皮下组织和真皮上分布着汗腺,汗腺分泌的汗液经由导管至汁孔排出,并附着在皮肤表面的乳突纹线上。4.足皮肤的生理机能三、赤足足迹各部位称谓为了便于叙述赤足痕迹特征,按照足骨结构并结合解剖学名称,将赤足足迹划分为足趾、足跖、足弓和足跟四个区,统一编号、命名。四足型特征及其痕迹•足型特征是指赤足结构特征中能够反映足解剖结构特点的特征,包括足型整体特征和足型局部特征,足型特征在赤足迹检验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足型整体特征•足型整体特征是指能够反映足整体解剖结构特点的特征,主要有足长、各区域长宽以及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等。这些特征的测量值及其比例关系反映厂足底面的整体结构形态,是进行分析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足迹测量基线(或称足迹中心线)1、长度特征•长度特征是指足型整体结构的纵向特征。•(1).赤足足迹全长的测量•所谓赤足迹全长是指沿足迹中心线方向赤足足迹的最大长度,是足长在赤足迹中的客观反映。确定足长特征就必须测量赤足迹的全长。•①测量方法。赤足迹全长的具体测量方法是:赤足迹的长度值,受测量基线位置的影响。1、长度特征•②赤足迹长的变化规律。•A、平面足迹和立体足迹的差异。足长比赤足平面足迹长5-l0mm,比赤足立体足迹短5—l0mm;静态足迹比行走足迹短5-15mm。•B、赤足迹长的性别差异。男性的足长为225—290mm,女性的足长为210—265mm。•C、赤足迹长度的地区差异。•D、赤足迹长的职业差异。这种差异不大。②赤足迹长的变化规律•E、赤足迹长的季节差异。•F、赤足迹长的早晚差异。1—15mm•G、赤足迹长的负重差异。1~3mm。•H、长途行走引起的赤足长的差异。5mm。•I、赤足迹长的左右差异。人们大多习惯右手持物、右肩挑或扛重物,使得左右足的运动功能不同,因此左右足的负荷不同,导致左右足的长度同,多数人是右足长于左足,但“左撇子”人则相反。③赤足长的分布规律•经调查统计全国成年男女足长,发现其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图中第—条曲线为女性足长的分布曲线,第二条曲线为男女平均足长的分布曲线,第三条曲线为男性足长的分布曲线。可见男性足长主要分布在230—270mm这一区间内,女性足长主要分布在210—250mm区间内,男女足长主要分布重合区为235—245mm。赤足足迹长的分布同足长一样为正态分布。•(2).足的各部位长度特征•长度特征,除上述测量值外,还可以测量各部位长度,对于残缺足迹的检验特别重要。常用的主要包括:•①各趾前沿最突点到跟后缘最突点的距离。•②跖内缘最突点到跟后缘最突点的距离,跖外缘最突点到跟后缘最突点的距离。•③第五跖骨粗隆突点到跖内缘最突点的距离,第五跖骨粗隆突点到跟后缘最突点的距离。•④跟内、外缘最突点到跟后缘最突点的距离。•⑤跟后缘最突点到足迹中心线与跖前缘交点、跖后缘交点、跟前缘交点的距离2、宽度特征宽度特征是指足型整体结构的横向分布特征。它在赤足足迹主要是以跖宽、弓宽、跟宽等反映出来并加以测量确定的。(1).足迹宽度的测量足宽是沿足迹中心线垂直方向赤足迹的最大宽度。①、测量方法。切线另外:一是将跖内外缘突点的连线长度作为足跖斜宽;第二,以跖内缘突点为出发点,作足迹中心线的垂线交跖外缘于一点,二点间的距离作为足跖趾宽。②足迹宽度的变化规律:A、赤足迹足宽的分布规律。城市男子80~140mm,平均值为97.39mm;城市女子74~112mm,平均值为89.28mm。足宽和赤足迹足宽有所差异。B、承痕体表面变化方式、程度所引起的赤足迹足宽的变化。平面足迹足宽一般小于足宽,立体足迹足宽则略小于或等于足宽。但如果留痕人行走时左右晃动较大,则平面足迹足宽接近足宽,立体足迹足宽相对足宽略大。对于赤足迹跖区的其他宽度与足的相应部位宽度,也存在上述因素影响而具有一定差异。C、赤足迹足宽的性别差异。男性足宽平均为97.39mm,女性足宽平均为89,28mm,男女相差达8.1lmm。这一差异可为利用足迹分析性别提供理论依据。②足迹宽度的变化规律D、赤足迹足宽的地区差异。男子福建人最宽(99.48mm),上海人最窄(96.07mm);女子以福建人最宽(91.94mm),以四川人最窄(87.47mm)。男子地区最大差为3.41mm,女子地区最大差为4.47mm,差异较明显。对于大多数地区,很难从赤足足迹足宽区分不同地区的人。E、赤足迹足宽的职业差异。职业差异较小。F、长途行走和负重所引起的赤足迹足宽变化。3—4mm。G、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赤足迹足宽的变化。季节、早晚、左右足的差异,穿高跟鞋的影响,即穿高跟鞋时,压力前移,导致前横弓降低,赤足迹足宽增大。(2).赤足迹弓宽的测量弓宽是指沿足迹中心线垂直方向,赤足迹弓区的最小宽度。②足弓的类型A、高弓型,又称中断弓型。高弓型的出现率较低:左足为5.7%,右足为5.1%。B、窄弓型或称较高弓型。左足27.5%,右足15.6%。C、中等弓型。左足63.2%,右足64.8%。D、扁平弓型。左足3.5%,右足4.5%。E、膨胀弓型。左足0.l%,右足0(统计样本1000份)。③赤足迹弓宽的变化因素立体足迹和平面足迹的差异、有负重及长途行走的差异。(3).赤足迹跟宽的测量变化值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跟宽的测量(4).其他宽度的测量(二)足型局部特征含趾区结构特征、跖区结构特征、弓区结构特征和跟区结构特征。1、趾区结构特征是足趾个体结构特征和足趾组合结构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趾形状、趾大小、趾排列、趾节区形状等特征。(1).趾形状特征解剖学将每一趾分成基节、中节和末节(拇趾只有第一和第二趾节),而足迹学则将基节和中节(拇趾除外)称为趾节,把末节称为趾头。①趾头形状特征对于平面赤足迹,拇趾头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其他二至四趾头多呈圆形、椭圆形、角形,而小趾则由于二、三趾节骨化在一起多呈不规则形状;对于立体赤足迹,拇趾头及其他各趾头的俯视形状与平面足迹相同;地面的凹陷或曲面形状是:拇趾头呈椭球面,二至四趾头呈圆锥面、球面或椭球面,小趾头印多呈不规则曲面状。青年人肌肉丰满、弹性好,趾头多为圆形、椭圆形或圆球面、椭球面。随着年龄的变化,肌肉逐渐由丰满变为松弛,趾肚隆突逐渐低平,趾头由球形变成椭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拇趾因经常参加支撑和蹬地动作,肌肉疲劳萎缩更明显,趾头印的形状随年龄的变化也就更明显。②趾节形状特征趾节的解剖形状多呈扁圆柱体。(结构)。对于平面足迹,趾节的出现率为:左足迹61.1%,右足迹58.8%,一般只能反映出拇趾节,多呈条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少数情况下,能反映出小趾节,多呈不规则形;个别情况下(出现率为1.2%),能反映出蹬地着力趾趾节,多为方形、梯形。对于立体足迹,一般能反映出拇趾、着力趾和小趾的趾节,拇趾节多呈圆柱体表面状,小趾节多呈不规则曲面状,着力趾趾节多呈弓状圆柱表面状,如果其他趾趾节出现,形状与着力趾趾节相似,只是弓度较大。趾节的形状也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少年的趾节二至四趾的趾节弓状屈曲程度大,痕迹的反映性差。趾形状特征③趾形态的细节特征对于平面足迹边缘方位、流向、形状尤其是曲线上明显的凸或凹的位置、大小、形状;考察每两条曲线衔接处的形状。对于立体足迹趾头边缘寻找细节特征的方法与平面足迹相同;趾头曲面寻找细节特征,要观测曲面各部位形状变化、最凸或凹点的位置、曲面的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