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战后世界形势图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有利形势•不利形势•特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包围、孤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的声明新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哪些政策?这些政策的实行又有什么意义?思考: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方针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尼赫鲁会谈•提出的目的:•内容核心: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保证: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条件:平等互利出发点和结果:和平共处•意义国内: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关系3、参加日内瓦会议一九五四年四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1)、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2)、中国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回忆1919年中国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4、参加亚非会议(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万隆会议?(2)针对会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含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大会产生矛盾和分歧,背离了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共同发展的主题。•求同存异•“同”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愿望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意义:挫败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破坏;弥合了会议的分歧,促进了各国的团结,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更多的国家同中国建成外交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与苏联等17国建交依据政策方针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