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输血的相关制度市立医院东区血液科蒋惠芳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十对”。(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十对: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对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者要认真确认患者身份。查对供血者血型、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2.取血后在30分钟内输入;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3.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注。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5.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6.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开始,应观察患者5-1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7.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8.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半小时之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9.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送至输血科查明原因。输血流程: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无菌操作建立静脉通道)→输血前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记录单,另一人持血袋,逐项唱票式核对,另交叉重复一遍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品种、剂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有效期)→洗手,至患者床边→输血时核对:患者、床号、住院号、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两人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液制品﹝推治疗车﹞)→接血袋:确认通畅、消毒(严格执行两人核对)→调节滴数,<20滴/min(确认患者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消毒血袋出口,将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架上)→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头卡(输血单必须双签名)→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15min再次调节滴数(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输血结束冲洗(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内血液全部输完;血依按要求处理)→观察与记录(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速度、输注量、输注是否通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为保障我院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特制定本制度。一、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的通知后,护士必须持用患者血型记录单并携带取血箱到输血科取血。无特殊情况一次只取一个患者的血,避免血液震动,以防红细胞破裂。二、取血时检输血科和护士要双人核对,并认真核对《临床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单》和血袋资料信息,确保信息完整一致。三、取血时必须在输血科取血登记本上签字。四、取血后要迅速将血液放入取血箱内,迅速回病房,不得中途停留。五、血液到达病房后要双人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六、护士从输血科取回血液后,需30分钟内进行输血,原则上4小时内输注完成,严禁血液在科室长时间摆放、不输,违者需上报护理部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按照医院相关制度处理。七、血液一经启封不可再退回输血科,输入冷藏血液时,不可加温,输血前应将血袋轻摇4-5次,避免激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含钙、酸、碱性药品。稀释只能用0.9%生理盐水。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并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保留静脉通畅,配合医师及时处理,并封存输血袋、输血器等,输血反应单送检,做好记录。输血安全操作程序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授权监护人说明输血的目的、风险、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后采集抗凝血样送输血科(血库)备血。2.输血科(血库)采用“双标本”,即用于血型鉴定的标本不用于配血,配血标本保证与血型鉴定结果准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3.护士需持取血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与输血科(血库)人员核对相关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血型;血袋编号、血型、品种、剂量、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外观检查: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明显凝块,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等;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上核对完成后,发、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血液进行移交。4.血液自输血科(血库)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5.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第二条内容再次无误后备输。6.至患者床边输血时,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患者身份。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音障碍时,需要与其近亲属共同进行确认,并确认患者手腕上标识。7.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8.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袋血液。9.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15-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若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将输血器材放指定位置,便于统一回收处理。10.血液为特殊制品,如不立即输注,应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保存,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超过30分钟不能退回。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回。11.输血结束后,执行输血的护士要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处理。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在处理不良反应的同时配合医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反馈给输血科(血库)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处理。12.若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临床医师和输血科(血库),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血型),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封存送输血科(血库)。13.将有关输血记录、《输血检测记录(报告)单》存入病历永久保存。输血反应处理制度、报告程序及流程一、输血反应处理制度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一)立即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二)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三)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3、将血袋及输血管封好送输血科在做细菌学检验。4、准确做好护理记录。二、输血反应报告程序(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者提出疑意时,经治医护人员应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孕产史、疾病诊断、用药史、本次输血成分名称、输血量、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并保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临床科室提出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三)对于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置疗效。一、输血申请质量标准要求:(1)明确输血指征;(2)必须知情输血;(3)输血申请单项目完整;(4)输血的同时填写输血前四项检测;(5)完成医嘱纪录;(6)申请单病人信息与血样信息一致。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效果评价标准二、采集血样质量标准要求:(1)正确完整的血样标识,与申请单一致;(2)正确的核对与采血过程;(3)标本无溶血、不能在输液处采集血样;(4)正确的纪录。三、送收血样质量标准要求:(1)血样标本信息完整无误;(2)血样标本质量符合要求及采集量正确。四、血型鉴定与配血质量标准要求:(1)核对血样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无误;(2)按操作规程及要求配血;(3)复核人员认真核对无误;(4)进行签字记录。五、发血核对质量标准要求:(1)核对确认申请单及配血单信息正确无误;(2)核对血型正确无误;(3)检查血液质量无异常;(4)经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六、输血前核对质量标准要求:(1)必须双人核对无误(受血者资料与血袋资料、配血记录);(2)床前核对确认,确认受血者身份及血型无误。七、输血过程及记录质量标准要求:(1)床边核对无误后,先慢后快,监护输血全过程;(2)输血完毕后记录输血过程;(3)输血护士签字;(4)有输血反应者,按输血反应流程处理。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制度及流程一、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制度(一)输血申请1、申请医师资质:必须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或下级医师完成后须由上级医师审核签字。2、输血指征:其他治疗手段不能有效治疗且有明显的发病和死亡倾向的情况下不考虑输血。3、在下列情况下考虑输血:(1)临床指征和化验结果表明必须输血;(2)没有其他合适的替代治疗手段;(3)对病人而言,输血利大于弊。4、临床医师应意识到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5、按要求填写输血申请单并签字,输血申请单包括:知情同意输血,病人应被告知:(1)输血的利与弊,较低死亡风险,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改善。(2)可替代输血的其他治疗手段;(3)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和不输血的风险;(4)知情同意并签字。(5)病人身份详细资料,输血诊断/指征;所需血液制品数量/类别:病人的血型;用血的时间、地点;紧急用血;签字等。(二)采集血样1、采血护士:采集配血血样,护士要求必须有初级以上护士职称,实习/进修护士不得进行。2、明确病人用血申请,核对病人信息: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等信息。3、准备采血材料,并明确以下内容:(1)正确的标本量;(2)正确的标识: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采血日期、采血者签名。4、采集血样过程(1)确保在采集血样时,床边正确的核对患者;(2)正确的给血样试管贴标签:血样采集后在床边给血样贴标签,而不应该事先贴好标签或到办公室后贴标签。5、采血样完成后,再次核对血样标识与申请单信息,血样量、有无溶血,无误后送输血科,并做好护理记录。(三)送收血样1、送血样人员必须是医护人员,严禁患者家属送血样。2、血样送到输血科后应由送血人员和输血科人员一起核对以下信息:(1)血样信息与申请单信息是否一致;(2)核对查看申请单的完整性、血样标识的完整性;(3)血样标本量、有无溶血;(4)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3、有以下情况,输血科拒绝收血样:(1)血样标识不完整;(2)血样无标签;(3)标本量不足、血样质量有问题。(四)血型鉴定与配血1、输血科人员:必须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2、患者血样必须常规进行ABO正反定型Rh(D)定型、抗体筛查。3、有血型患者必须复查血型、抗体筛查。4、认真核对血样及申请单信息,血型鉴定完后记录签名。5、交叉配血必须在盐水介质配血无溶血无凝集的基础上,特殊介质配血相合。6、配血完成后,必须由第二个人进行复核签名。(五)发血核对1、取血人员:必须为医护人员或医院指定送检人员,严禁由患者家属取血。2、发血核对:由取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