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发〔2011〕19号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各市、区委和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和直属单位:《苏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2011年3月23日苏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2—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苏州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序言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开发利用的程度,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把握住了乡镇企业发展和浦东开发开放两次重要的历史机遇,将区位、人文、开放等优势整合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有力地支撑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次历史跨越。“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不断创新政策、构建平台、改善环境、优化服务,全市人才发展呈现量增质升的新态势,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进入互动并进的新阶段。截至2010年底,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4.9万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6.2万人。目前,全市共有3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居全国地级市首位。139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然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与结构矛盾同时存在,人才创新能力和人才国际化水平总体还不够高,企业人才开发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品牌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未来十年,是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苏州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人才资源全球配置的根本趋势不会改变,长三角城市群对人才资源的虹吸效应不会衰减,区域人才结构调整与新型城市化步伐仍将同频共振。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我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宏观形势和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国际人才流动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现有的优势,应对未来的挑战,进一步增强人才强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提升人才开发水平,强化—3—人才能力建设,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以人才优先发展助推转型升级步伐、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奠定创新发展优势。一、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谋划投身人才竞争的全球战略,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制度,加快构建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化格局,加快创造人才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各区域、各产业、各领域人才的竞相发展,实现人才总量、质量和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为“三区三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慧引擎。(二)基本原则服务发展、以用为本。把服务“三区三城”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定工作目标和政策重点,以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成效检验人才工作成果。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尊重知识、珍惜人才,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发挥人才价值。突出重点、高端引领。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整合国际和国内资源,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形成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社会事业领域重点人才和高技能骨干人才的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切实发挥高层次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努力推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体制内人才的协调发展,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的分类指导,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人才开发格局,促进人才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才质量的整体—4—提升。优化环境、激发活力。着力打造有利于人才实施才干、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优化人才工作的投入机制和人才发展的保障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富的激情与活力。开放创新、面向国际。顺应人才国际化潮流,以开放的胸怀学习和借鉴先进的人才资源开发理念和管理经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国际化人才市场和国际人才资源,遵循国际惯例,把人才竞争上升为法规、政策共同引导的国际化人才发展战略行为。(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能够引领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确立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面向国际的人才比较优势,人才发展综合指标继续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将苏州打造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人才高地和最具吸引力的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城市。——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促进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高进低出”的人才流动中保持总量的稳步增长,到201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150万人,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00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33.5%,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素质大幅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3%。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20万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92人年。——比较优势稳步确立。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增长率达到工业企业平均水平1倍以上,稳步确立面向国际竞争的人才比较优势。——人才环境切实优化。建立健全适应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统筹各类资—5—源的人才开发制度体系,营造创业成本最低、服务效能最优的人才环境。全市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20%。各类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和建设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人才效能明显提高。政策机制创新有实质性突破,确保人才优先发展。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专利授权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一批核心专利和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准,人才贡献率达到50%,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苏州市人才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单位苏州江苏2010年2015年2020年2009年2015年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万人104.91502007601100130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人年/万人67789244505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26313324.78303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19.3263113.91722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14172012.81517人才贡献率%3245.55026.24348二、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和主要任务(一)突出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三区三城”战略目标,针对我市重点、新—6—兴产业领域,大力引进和培养掌握国际前沿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技术骨干,形成规模适宜、衔接有序、梯次合理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军企业走向技术和市场前沿。主要举措: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实施“姑苏领军人才计划”、突出“1010工程”,常态化举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实施以引进海外智力为目标的“海鸥计划”,推进“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引导国际国内智力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资助力度,在海内外组织实施青年精英创业大赛,有针对性引进创业项目和团队。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攻关等多种形式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梯队。(二)积极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引导人才队伍结构调整。适应建设高端产业城市和构建和谐苏州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开发力度。在电子信息、纺织服务、冶金石化等重点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等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较强的人才集聚效应。大力引进和培育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确保人才队伍量增质升并引导人才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主要举措:进一步加强人才开发研究工作,围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建立和完善苏州市及各市、区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紧缺专业目录发布制度,实施重点产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人才资助,通过政策聚焦和服务聚焦,引导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引导各类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急需人才向重点发展领域集聚。适应构建和谐苏州的要求,深入实施“姑苏人才计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政策框架、丰富政策内涵,在提升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适应度的同时,大力引进和培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急需的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社—7—会事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三)整体谋划和统筹各类人才开发工作,促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注重人才队伍的整体推进。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培养政治坚定、勤政廉洁、奋发有为、勇于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着眼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队伍;着眼于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需求,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着眼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具有较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着眼于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造就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主要举措: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育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优秀党政人才脱颖而出;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国际、国内知名学府,知名跨国公司和其他培训机构,建立立体培训网络,以沙龙、联盟、论坛等多种形式推进企业跨文化交流和企业家群体的互动与协作,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划,注重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实施“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按照行业分布和紧缺急需技能人才需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多种育才模式,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8—用人才培训工程”,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建立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进入城乡社区和公益性行业组织。三、重点人才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人才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姑苏人才计划”,着力实施十一项人才工程。(一)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型企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重点培育10家以上国内知名、业内领军的旗舰型科技企业,形成一批引导产业发展的核心专利和重要技术标准,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每年重点支持2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100个创新团队,其中重点资助3个具有国际影响、能够突破核心技术、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科技创新团队。到202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超过100名,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