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一、总论: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它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形成和发展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春秋战国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现存的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它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体系,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该书中有很多内容已大大超过了当时的世界水平。与《内经》相媲美的另一部古代医籍是《难经》。作者是秦越人。它补充《黄帝内经》中很多的不足这处。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下《伤寒杂病论》这部具有历史意义著作。这部书是由《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组成,其中《伤寒论》是中医学成功地运用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它是以六经辩证为提纲,奠定了辩证论治的基础。而《金匮》是以脏腑的病机证候分析,记载40多种病,有262首方剂。它发展了《内经》的病因学说,提出了病邪传入人体的三条途径。(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本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示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所伤。)从此以后,历史上很多医家都从不同角度发展了祖国医学理论。《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的专书。作者是隋代的巢元方。《小儿药证直决》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作者是宋代的钱乙。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他们是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杲;养阴派朱丹溪。他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内容。清代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叶天士;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辩证纲领。弥补了张仲景的不足,诊断上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痞等方法。薛生白:创造了湿热病瘥后调理的调理方法。吴鞠通:是三焦辩证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温病条辨》中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著名方子如银翘散、藿香正气散。王孟英:提出了“新感”和“伏邪”两大辩证纲领。辩证施治灵活。王清任: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代表作是《医林改错》,改正了古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二、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辩证唯物观1、唯物观: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就是物质存在形式。人的一生中就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不息的发展过程。人的生命是靠精气神来支配的,没有精气神,就没有生命力。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这精是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是水谷所化生的。二者是互相滋生互相促进。气: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气的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神:有广义和狭义的神。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就是人的精神和意识活动。如果精气神能统一在一个正常水平,也就能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效果。精气神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它的正常也是阴阳平衡的关键。通过它我们来认识疾病,治疗疾病,了解一个人未来的健康状况。《内经》中有治未病的思想,就是人在未发病的时候要注重形体和精神的调养,发病后,强调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2、中医治疗中的辩证观①标本缓急;急者治标,缓者治本。②正治反治;③异法方宜;④病治异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就是统一和完整。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在生理上: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生理平衡。在病理上:在分析疾病时,更要考虑整体,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重视局部病变和脏腑经络的联系,也重视脏腑经络对病变产生的影响。在诊断疾病上: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内脏病变。比如舌诊就是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相通。在治疗上:因为是整体关系,所以治疗局部的病变必须从整体出发,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又比如在针灸治疗中,“病在上者取下,病在下者高取之”。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内经》:“人与天地相应也”。季节气候以人体的影响:春属木,其气温;夏属火,其气热;长夏属土,其气湿;秋属金,其气燥;冬属水,其气寒。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就表示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中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人也毫不例外。昼夜对人体:白天阳气多趋于表,夜晚多趋于里。地区地理生活习惯都有不同;南方人多湿热,北方人多燥寒。所以人类要积极主动适应自然,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3、辩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研究的特殊方法。是其它任何医学不能替换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部位、原因、性质、正邪关系。辩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概括。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的结果来采用相应的手法。认识疾病要辩证,同时还要辩病。中医用辩证这种法则,既可看到一种病中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可看到很多疾病于一身中出现同一种证。所以临床中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法则。三、阴阳五行是古代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方法论。是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二所的相互作用下发展和变化的。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河缺少的最基物质。由于社会历史条件限制,阴阳五行毕竟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不能与现代的科学和唯物辩证观同等看待。1、阴阳的基本内容: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对立:主要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如果人体阴阳平衡就是“阴平阳秘”。如果失去平衡就会“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互根:就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正常就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如果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最后“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消长:就是互相的变化。消长就是为了新的平衡的出现。从冬天到夏天就是阴消阳长,反之就是阳长阴消。人体的生理功能从白天到夜晚,兴奋和抑制的消长也是如此。转化:阴阳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就是“物极必反”。中医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2、阴阳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结构: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内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功能属阳,物质属阴。没有物质的运动不不能产生生理功能。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说明人体的病理;阴阳偏胜:有“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阳偏衰:就是阳虚和阴虚。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用于疾病的诊断:八纲说是以阴阳作总纲。从人的色泽、声息、脉象等。用于疾病的治疗主要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在阴阳偏胜时,就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比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在阴阳偏衰的时候就采用扶阳和补阴的方法。归纳药物的性能:比如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3、五行的基本内容古人认出木火土金水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物质。只有它们不断的相生和相克才能维持自然界的平衡。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就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到作用的事物。“火性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土爰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金曰从革”:从革就是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到使用的事物。“水曰润下”;是批水具有滋润滑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五行的生克乘侮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乘:就是相克太过,以强凌弱的意思。相侮;就是反克。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因为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而人体的肝脏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所以说肝属木。火性炎上,心阳有温煦故认为心属火。土有生化万物的作用,而脾有运化水谷,营养周身的作用。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肺具有清肃之性,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的,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木生火也就是肝藏血以养心;火生土就是心阳以温脾;土生金就是脾的气血能养肺气;金生水就是肺金下降以助肾水;水生木就是肾精养肝阴。说明五脏病变的的相互影响:比如“水不涵木”“木旺克土”“土壅木郁”“木火刑金”等。用于诊断五脏与五色、五音、五色、五味都归属于五行,所以在诊断上就能合拍。比如面有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心火亢盛。如果脾虚的人,面不是黄而是青色,一般是木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克火。用于治疗:控制疾病的传变。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基本原则就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比如肝阴不足者,不直接治肝,而是补肾水。肺病的人要用健脾的方法。肝火旺盛的人泻心火。五行相生原则治病有滋水涵木法(一贯煎)。益火补土法(附子理中丸)。培土生金法(参苓白术散)。、金水相生法(百合固金丸)。五行相克原则治病的方法:抑木扶土法(柴胡疏肝丸、逍遥丸)。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总之阴阳学说着重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的关系。五行学说着重以“五”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期间还有很多东西不被认识,而且阴阳五行还受到历史社会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在医学中,要强调二者的综合运用结合现代医学更好的做出科学的结论。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