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全套课件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多媒体课件曹万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曹万生主编导论第一编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先导期(1898--1916)第一章文学改良第一节传教士、留学生、翻译与中国现代汉语文学之思想渊源第二节从经学启蒙到文学启蒙第三节晚清白话文运动第二章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诸文体之发端第一节“诗界革命”及近代诗歌之语言困境第二节“小说界革命”与现代汉语小说之滥觞第三节梁启超的“文界革命”与现代汉语散文创作之勃兴第四节王国维的“理论革命”与近代话剧之起伏第二编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成形期(1917--1927)第三章文学革命与现代汉语文学成形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人道主义诸思潮第二节文学革命与现代汉语文学成形第三节西方文艺思想传播与初期革命文学倡导第四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之成形第一节杂感的“热风”第二节“尝试”的新诗第三节小说的“呐喊”第四节难产的话剧第五章纯文学社团的蜂起和文学流派的产生第一节文学研究会第二节创造社第三节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第四节其他文学社团及刊物第六章鲁迅(上)第一节生平、思想和文学道路第二节《呐喊》与《彷徨》第三节《阿Q正传》第四节前期杂文与散文第七章郭沫若第一节生平、思想和文学道路第二节《女神》第三节历史剧第八章成形期的小说创作第一节叶绍钧的小说第二节郁达夫的小说第三节文学研究会作家群的小说第四节乡土文学及其小说创作第五节创造社作家群的小说第九章成形期的诗歌创作第一节自由体诗第二节象征诗派与李金发第三节格律诗派第四节闻一多与徐志摩第十章成形期的散文与戏剧第一节朱自清和冰心的散文第二节周作人和郁达夫等人的散文第三节成形期的话剧运动与创作第三编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成熟期(1928—1949)第十一章成熟期的文学运动与思潮第一节20世纪30年代左翼、右翼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第二节20世纪30年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第三节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解放区文艺运动与论争第十二章鲁迅(下)第一节鲁迅杂文的历史地位第二节鲁迅杂文的思想成就第三节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第四节《故事新编》第十三章茅盾第一节茅盾的生平与文学道路第二节《蚀》第三节《子夜》第四节《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第五节《霜叶红似二月花》等第十四章巴金第一节巴金的文学道路第二节《家》第三节《憩园》与《寒夜》第四节《随想录》第十五章老舍第一节老舍的文学道路第二节《月牙儿》第三节《骆驼祥子》第四节《四世同堂》第五节《茶馆》第十六章李劼人第一节李劼人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二节《死水微澜》第三节李劼人其他小说及其文学史意义第十七章左翼作家小说第一节左翼作家小说概貌第二节张天翼的小说第三节沙汀的小说第四节艾芜的小说第五节丁玲的小说第六节叶紫等作家的小说第七节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第八节萧红的小说第十八章沈从文第一节生平与创作第二节《边城》与《长河》第三节短篇小说第十九章京派小说第一节京派第二节京派小说作家及其创作第二十章海派小说与20世纪30年代其他小说第一节新感觉派小说第二节其他海派小说第二十一章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沦陷区、“孤岛”文学第一节国统区、沦陷区、“孤岛文学”概貌第二节张爱玲第三节钱锺书第四节路翎与师陀的小说第五节徐訏与无名氏第二十二章解放区小说第一节赵树理第二节解放区的其他小说第二十三章现代派诗歌与其他诗歌第一节左翼诗与乡土诗第二节现代派诗歌第三节戴望舒与卞之琳第四节何其芳与其他诗人第二十四章四十年代的诗歌分野第一节艾青第二节七月派诗第三节西南联大诗人群第四节解放区的民歌体诗与国统区的政治讽刺诗第二十五章成熟期的散文创作第一节散文创作第二节杂文创作第三节报告文学的发展第二十六章曹禺第一节曹禺的文学道路第二节《雷雨》第三节《日出》和《原野》第四节《北京人》第二十七章成熟期的戏剧与电影第一节左翼戏剧运动与夏衍的话剧第二节田汉的话剧创作第三节陈白尘的话剧创作第四节吴祖光与其他喜剧创作第五节国统区其他话剧创作第六节解放区的戏剧第七节20世纪上半叶电影文学第四编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期(1949—1976)第二十八章制度、组织与话语领导第一节文学的组织与生产第二节会议与运动第三节批评与传媒第四节“两结合”第五节“双百方针”与人性论、现实主义深化第六节从《大辩论》到《纪要》第七节“造神”文艺第二十九章红色历史文学的高潮第一节红色历史文学的出现与审美规范的形成第二节红色历史起源的建构:《红旗谱》第三节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第四节战争文化规范下的审美模式:从《保卫延安》到《红日》第五节红色传奇与大众化追求:《林海雪原》第六节红色历史中的知识分子叙事:《青春之歌》与《三家巷》第七节短篇中的红色历史叙事第三十章现实的典型叙事第一节山药蛋派第三节周立波与其他乡村叙事第四节都市叙事与英雄第三十一章红色颂歌第一节郭小川、贺敬之诗歌及政治抒情诗第二节其他诗歌第三节天安门诗歌运动第三十二章转型期的散文与戏剧、影视第一节散文与报告文学第二节戏剧第三节电影文学第三十三章人文性的早春气候第一节反官僚主义的创作第二节人性与婚恋第三节新诗的暗流第三十四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第一节食指与“白洋淀诗群”第二节黄翔和“贵州诗人群”第三节成都“野草”诗歌群体第四节手抄本小说第五编中国现代文学繁荣期(1976---1989)第三十五章繁荣期文学运动、理论批评与创作主潮第一节文学运动、理论与论争第二节创作思潮的变化第三十六章1985年以前的小说第一节伤痕小说第二节反思小说第三节改革小说第四节都市小说的兴起第五节乡土叙事的多种追求第六节历史与军旅小说第七节知青小说第三十七章1985年以后的小说第一节寻根小说第二节现代派小说第三节先锋小说第四节莫言的小说第五节贾平凹的小说第六节王安忆的小说第三十八章朦胧诗运动第一节朦胧诗、“三个崛起”与当代诗歌革命第二节舒婷与北岛的诗第三节顾城等人的诗第四节其他诗人的诗与流行歌词第三十九章后朦胧诗运动第一节第三代诗第二节现代主义诗第三节翟永明与海子等人的诗和流行歌词第四十章繁荣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第一节散文创作第二节报告文学的热潮第四十一章话剧的复兴、试验与衰落第一节话剧的复兴第二节苏叔阳等人的话剧第三节高行健的实验话剧第四节沙叶新的话剧第四十二章繁荣期的影视文学第一节电影的变革第二节电视与文学第六编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多元期(1989—2009)第四十三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理论、文学论争与创作思潮第一节文学理论与文艺论争第二节创作思潮第四十四章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第一节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语境及小说创作潮流的变化第二节新写实小说第三节新历史主义小说第四节新生代小说第五节女性主义小说第六节王朔与余华第七节《白鹿原》等长篇小说第八节通俗文学的泛滥第四十五章90年代诗歌第一节20世纪90年代诗歌总貌及评价第二节王家新等“知识分子写作”第三节于坚等“民间写作”第四节“身体写作”及其他诗歌创作第五节流行歌词创作第四十六章90年代散文、戏剧、影视第一节90年代散文第二节90年代戏剧第三节90年代影视第四十七章21世纪文学第一节21世纪小说创作概貌与中短篇小说第二节21世纪长篇小说第三节21世纪散文与戏剧第四节21世纪诗歌第五节21世纪影视第六节网络文学第四十八章台湾文学第一节台湾文学思潮发展与小说第二节台湾的诗歌和散文第三节台湾的戏剧与电影第四十九章港澳文学第一节香港文学思潮发展与文学概貌第二节香港代表作家第三节澳门文学概况第五十章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文学第一节旅外华人现代汉语小说第二节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散文第三节旅外华人现代汉语诗歌第24章四十年代的诗歌分野艾青、七月诗派、西南联大诗人群、国统区政治讽刺诗与解放区诗歌回目录第一节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向太阳》、《北方》、《火把》、《旷野》、《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20余种。迄今为止,收录诗人作品最丰富的是五卷本《艾青全集》。一、早期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以“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的儿子”的双重身份,把诅咒和赞美糅合为一体,展示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复杂的精神结构。这种悖论性的精神结构,又有机地统一在乡土社会内部。二、成熟时期:北方组诗和太阳—光明组诗(一)北方组诗1.北方组诗的基调:“北方是悲哀的”2.组诗的基本内容:既抒写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又发掘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的坚实力量,既渲染北方的荒凉和悲哀,又表达了诗人对北方的诚挚的热爱。3.爱国主义的个人化表达:个人命运感和民族命运交织而成的诗绪。(二)太阳—光明组诗1.艾青对太阳有着宗教般的热情,写下了大量以太阳为核心意象的诗篇。2.除了直接以太阳为题,以黎明、清晨、春天、月光、火等同类意象为题的诗篇,也是太阳组诗的一部分。3.抒情长诗《向太阳》:在“死亡—复活”模式中,抒写诗人从充满了“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和“被无休止的恶梦所纠缠”的“昨天”,走向充满了阳光和“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的“今天”的精神历程。4.1941年,艾青抵达延安,有《雪里钻》和《吴满有》作品。三、艾青的诗歌成就1.继承“五四”以来新诗的爱国主义传统,应合着时代和历史的需要,以土地意象为核心,迅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绩建立了把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母题。2.继承了30年代左翼无产阶级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吸收了现代派诗人的艺术成就,在“综合”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把左翼诗歌的直接抒情转变成了意象抒情,推动了现实主义新诗艺术的进步。3.大力提倡“诗的散文美”,在新诗中大量引入以口语为基础的散文语言,丰富了新诗的语言艺术。第二节七月诗派一、胡风与七月诗派1.胡风(1902—1985),湖北蕲春人,原名张光人,诗人,著名文艺理论家。著有《胡风评论集》、《胡风全集》等。2.七月诗派是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以及“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系列丛书,在艾青等人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田间、鲁藜、绿原、冀、阿垅、孙钿、天蓝、邹荻帆、杜谷、牛汉、化铁、彭燕郊、方然、贺敬之等。3.诗学主张(1)强调诗人主体战斗精神和诗歌的战斗功能。(2)七月派诗歌的美学风格呈现为粗犷的力的壮美。阿垅的《纤夫》是最能体现此一风格的作品。二、七月派诗人1.田间(1916—1985),安徽无为人。原名童天鉴。著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给战斗者》、《赶车传》等20余种。2.长诗《给战斗者》和《她也要杀人》(1)诗情:把中国人民的抗战激情,变成了具体而坚实的诗歌意象。(2)形式:马雅可夫斯基式的分行,有意识地控制着饱满充沛的战斗激情,内在激情的涌动和短促的诗行之间的张力,构成了鼓点式短促有力的节奏。(3)长篇叙事诗《她也要杀人》,写一位善良普通的农妇,在侵略者的烧杀和凌辱中拿起刀子,走上反抗和复仇之路,喊出了“我也要杀人”的悲愤与疯狂,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强大意志。3.田间的街头诗创作田间还努力提倡街头诗、朗诵诗、诗传单、小叙事诗等小型作品,写下了《假使我们不去打战》、《义勇军》等传诵一时的街头诗名篇。(二)邹荻帆和其他七月派诗人1.邹荻帆(1917—1995),湖北天门人。原名邹文学。著有《在天门》、《木厂》、《意志的赌徒》、《邹荻帆抒情诗选》等。2.鲁藜(1914—1999),福建同安人。原名许图地。其作品多为精致的抒情短诗。代表作是组诗《延河散歌》。3.绿原(1922—2009),湖北黄陂人。原名刘仁甫,又名刘半九。诗人,翻译家。3.牛汉(1923—),山西定襄人。原名史成汉,又名牛汀

1 / 3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