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
单元五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学习目标•(1)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基础知识,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病的预防知识。•(2)熟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基础知识,掌握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病弱的幼儿。第一节学前儿童的常见病•一、疾病早发现•1.观察幼儿神情与面色•(1)精神与表情。健康的学前儿童一般精神饱满、两眼有神、表情丰富、活泼好动,容易对外界的事物感兴趣。如果突然出现不爱动、爱趴着、没精打采、表情冷漠、爱发呆、烦躁不安或哭闹等异常行为时,有可能是患病了。•(2)面色。健康的学前儿童面色红润、有光泽。如果出现面色苍白、面色萎黄、面青唇紫、面红耳赤、面色青黑等异常面色,有可能是身体不适的表现。•2.观察幼儿的哭喊•有时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身体不适,通常会莫名地哭啼或喊叫。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哭喊的程度、时间和发生的地点进行判断。•3.观察幼儿的食欲健康的幼儿活泼好动,有食欲,饮食正常。如果幼儿近来总是没有食欲、食量明显减少或食欲异常旺盛,有可能是生病了。•4.观察幼儿的睡眠健康的幼儿一般入睡很快,睡后安稳没有鼾声。如果幼儿入睡困难,睡前烦躁,面部干燥泛红,应询问幼儿情况并测量体温;幼儿睡觉时夜惊、磨牙、会阴瘙痒往往是蛲虫病的表现;幼儿嗜睡、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可能是脑炎的早期表现。•5.观察幼儿的大小便(1)大便异常。正常大便颜色是黄褐色,如果幼儿出现鲜血便,排便痛苦,可能是痔疮;如果出现带脓血的大便,且次数增多,可能是患有细菌性痢疾;如果出现蛋花汤样大便,且次数较多,可能是腹泻;如果便秘,可能是幼儿饮水过少或饮食不合理。(2)小便异常。健康的幼儿一般一昼夜排尿1升左右,每天6~8次,颜色呈淡黄色,澄清透亮。如果幼儿小便次数较多、尿量少、哭闹喊叫疼痛,可能是尿道炎症;如果小便呈金黄或橘黄,可能受到药物影响;如果幼儿小便尿色发红出现血尿,可能是肾炎,此病多发于3~8岁儿童;如果幼儿小便呈棕黄或浓茶色,可能是黄疸型肝炎。6.观察幼儿是否发烧幼儿正常的腋下温度为36~37.4℃。发烧程度见下表。7.观察幼儿是否腹痛(1)消化不良。出现阵发性、腹肌不紧张、舌苔厚腻、没有食欲等症状。应注意每日饮食的量和次数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2)肠痉挛型。肠绞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发作时可用局部热敷法。(3)便秘。婴幼儿如果平时爱吃肉类、不爱吃蔬菜等,易引起便秘,导致阵发性腹痛。(4)胃肠型感冒。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8.观察幼儿是否头疼如果幼儿发生头疼,应及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密切观察病情。9.观察幼儿是否多汗婴幼儿多汗为两类: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病理性出汗多见于佝偻病的出汗,幼儿入睡后的前半夜头部明显出汗。当婴幼儿患有活动性佝偻病、活动性结核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时会出现多汗症状;吃退热药过量或精神因素(如过度兴奋、恐惧)等也会引起多汗。二、学前儿童的常见病1.上呼吸道感染(上感)上呼吸道感染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体弱儿常反复发生。(1)病因。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一般病毒型多见。(2)症状。轻症:低热、流涕、鼻塞、轻咳、打喷嚏、腹泻或轻度呕吐等,精神状态良好,自然病程在3~7天。重症:精神较弱、头痛、阵咳、咽痛、呕吐、乏力、畏寒、食欲下降等,且有明显的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体温高,常在39℃以上。(3)预防。①多到户外锻炼,增强体质。②注意幼儿冷暖,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③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温适宜。④气温突变或流行病期间,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⑤合理安排幼儿膳食,保证充足的饮水。(4)护理。①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多喝开水,注意口腔清洁。②对于高热患儿,可用药物与物理降温法,使体温降至38℃左右。③夜间加强体温监测,防止高热惊厥。④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等。2.肺炎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尤其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春、冬两季多发。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1)病因。由病原体感染或婴儿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①细菌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引起。②病毒性肺炎由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引起。③支原体肺炎。④衣原体肺炎。⑤真菌性肺炎由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卡氏肺囊虫等引起。(2)症状。发热、喘憋、拒食、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3)预防与护理。①幼儿患病后应立即就医。②冬季尽量不带幼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③幼儿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④幼儿膳食应搭配合理,注意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⑤易反复感染肺炎的患儿,在冬季来临之前应及时接种疫苗。⑥幼儿的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温度适宜。小儿肺炎认识的误区误区一:没发热症状的幼儿就没得小儿肺炎。误区二:治疗肺炎的药品如用后不见起色,马上换药。误区三:治疗肺炎的药品用后有好转,马上停药。3.腹泻(1)病因。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主要有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根据引起腹泻的原因,腹泻大致分成三类:①生理性腹泻。②消化不良性腹泻。由于喂养不当(如饮食过多或过少)、天气太热、腹部受凉、频繁添加辅食等。③感染性腹泻。由于细菌、病毒或霉菌侵入胃肠道引起的腹泻。主要有细菌性痢疾。病毒引起的腹泻。多发于每年的8至11月份,9月份是高发期,又称“秋季腹泻”。(2)症状。①生理性腹泻。黄绿色稀便,次数增多,精神良好,无呕吐,食欲好。②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热、呕吐、食欲不振、大便呈稀糊状或蛋花汤样或水样,甚至带有黏液。③感染性腹泻。发热、粪便异常臭、便有黏液或脓血。细菌性痢疾。病情较轻的常无发热或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加、便带脓血;病情较重的突发高热、面色苍白、抽搐、四肢发冷、甚至昏迷不醒。病毒型腹泻(又称“秋季腹泻”)。体温在38~40℃,有感冒症状,并有腹泻大便呈米汤或蛋花汤样,伴少量黏液、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等症状。霉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黄色稀薄或绿色,多泡沫、无黏液、呈豆渣样。(3)护理。感染性腹泻应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注意观察患儿大便、小便及呕吐的情况;注意患儿臀部的护理,防止尿布疹或臀部感染;注意腹部保暖;按时喂水及口服补液盐。饮食宜易于消化,少食多餐。(4)预防。①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添加辅食时注意循序渐进。②应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③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④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4.佝偻病(1)病因。①孕期维生素D不足。②日照不足。③生长速度较快。④摄取的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⑤疾病和药物的影响。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缺乏使得钙、磷代谢异常,从而导致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2)症状。①患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哭、多汗、枕秃等。②骨骼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骨骼改变。③早期轻型佝偻病如能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3岁以后的重型患儿可遗留轻重不等的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O”形或“X”形腿。(3)预防。①孕妇和乳母应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的钙剂,多吃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②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钙的理想来源。③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④补充维生素D。(4)护理。佝偻病患儿体质较弱,应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传染病;多晒太阳;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对于患儿不勉强让其站立或走,防止下肢畸形。5.缺铁性贫血指体内储存的铁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既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幼儿。(1)病因。①饮食不合理,使得铁摄入量不足。②先天储铁不足。③幼儿的生长速度较快,需要量增加。④疾病的影响,导致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2)症状。①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等。②缺铁的特殊表现为: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③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3)预防。①合理安排膳食。及时添加富含铁元素丰富的辅食如蛋黄、肝泥等;添加高蛋白饮食;注意添加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②提倡使用铁锅、铁铲给幼儿烹制食物。③积极治疗导致缺铁性贫血的疾病。④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生活中常见的补铁食物:动物肝脏、各种瘦肉、鸡蛋黄、动物血液、黄豆及豆制品、芝麻酱、绿色带叶的蔬菜、木耳和蘑菇等等。6.肥胖病指脂肪过量储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平均体重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2~7岁学前儿童身高体重的计算:2~7岁学前儿童的身高=年龄×5+75(厘米)2~7岁学前儿童的体重=年龄×2+8(公斤)(1)病因。①多食、少动。②遗传因素。③精神因素。④内分泌异常。(2)症状。①单纯性肥胖的患儿身体脂肪大多积聚在乳部、腹部、臀部、肩部、四肢,上臂和臀部尤其明显。②食欲极佳。③肥胖易导致扁平足、高血脂等疾病,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3)预防与护理。①有规律的生活,注意饮食、睡眠、运动等。②饮食调整。饮食应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多食水果、蔬菜等。③加强锻炼并持之以恒。如跑步、散步、踢球、做操等。④减少遗传的影响。⑤因精神因素、心理异常所导致的肥胖应积极进行心理治疗。⑥因内分泌异常所导致的肥胖,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7.发育迟缓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顺序异常等现象。(1)病因。①遗传因素。②孕产因素。③营养及饮食分配因素。④慢性疾病。(2)症状。体格、运动、语言、智力均发育落后;心理发展落后;先天性发育迟缓。(3)预防及护理。①合理膳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②积极治疗原发性的疾病。③遗传因素导致的发育迟缓可使用生长激素。④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甲低、垂体性侏儒等疾病应进行相应的特殊治疗。8.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由于牙齿经常受到口腔中酸的侵袭,使得牙釉质受到腐蚀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性的缺损。(1)病因。龋齿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细菌、饮食、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唾液。(2)症状。①浅度龋齿。牙齿的破坏局限于釉质。牙齿表面有黑点或脱钙的白点出现,一般没有明显的龋齿洞,且患儿无不适感。②中度龋齿。对牙齿的破坏达到牙本质浅层。有明显的龋齿洞,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但无自发性疼痛。③深度龋齿。对牙齿的破坏已达到牙本质深层。龋齿洞大而深或龋齿洞小而深,对外界刺激疼痛反应加重,但无自发性疼痛。(3)预防及护理。①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②饮食合理搭配。③幼儿两岁时应告别奶嘴。④用含氟的牙膏刷牙。⑤定期检查幼儿口腔。⑥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如吃手指、咬指甲、咬口唇、咬铅笔等。⑦发现龋齿,及时治疗。9.痱子(1)病因。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得表皮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汗液排泄不畅。一般发于前额、颈、腰、背等部位。(2)症状。①晶形粟粒疹(白痱)。针尖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②红色粟粒疹(红痱)。发病较急,密集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烧灼和刺痒感。③脓疱性粟粒疹(脓痱)。密集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的浅表脓疱。④深部粟粒疹(深痱)。密集的皮色小水疱,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会增大,无汗时会缩小。患者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3)护理。痱子的治疗原则以消炎止痒为主,局部可用温水洗净,擦干后扑痱子粉,或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剂。脓痱者可用百多邦软膏或环丙沙星软膏治疗。(4)预防。①室内勤通风,并注意防暑降温。②幼儿衣服宜宽松、干燥、透气,避免化纤内衣,勤换洗。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浴后扑痱子粉或爽身粉。④患儿少吃油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⑤痱子发生后,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10.弱视弱视是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是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达不到0.8者。(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1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