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彼得·卒姆托的建筑思想与设计方法张珲建筑学103班学号:214100139摘要:彼得·卒姆托(PeterZumthor),一位以建筑纯净形式美、精到的材料认知,以及对建筑最终散发出来的空间影像超乎寻常的掌控能力著称的瑞士建筑师,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者至上主义的文化时代里,仍能偏居于阿尔卑斯山脉,以一种近乎中世纪的步调,一种仍然与土地、大自然发生关系的步调盖着自己的“小”房子,证明着另外一种价值的存在。而在他的作品里,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缺失已久的永恒价值。面对国内如此浮躁的一个建筑时代,彼得·卒姆托的思想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他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回我们失去的永恒价值。关键词:永恒价值建筑思想设计方法研究缘起初识彼得·卒姆托是在网络上一段介绍瓦尔斯温泉浴场的视频里。幽静的山谷、原始的材料、神秘的光线、真实的生活,这一切都吸引了我。当我看到在幽暗的光线里、厚实的墙壁间人们在水中往来嬉戏时,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的米诺斯迷宫,依稀流露着古罗马和土耳其等古老浴场的遗风。这是基于对环境、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理解,而在卒姆托的其它作品中,这一点也显而易见。自此,我便对彼得·卒姆托这位建筑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光是对他的作品的个人喜欢,更是对他看待自然和传统的态度的肯定,因为对于有着相似自然和传统价值观的中国建筑师来说,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恰恰违背了这样一种观念。因此,本论文旨在整理和归纳彼得·卒姆托的建筑思想及其作品的设计方法,以期能够对我们的建筑设计起引导作用。建筑思想《ThinkingArchitecture》这本书是彼得·卒姆托多年讲学期间讲演稿的搜集,它较集中和完整地反应了卒姆托的建筑思想。封面上的黑色字体与书册内部精心挑选的黑白照片似乎暗示着他的建筑思想,介于黑白之间,介于两种理想和价值观之间,介于纯粹的现实和纯粹的想象之间,“思考”一词运用“Thinking”,正表示出一种动态过程,意旨在于不断接近的思考过程。卒姆托对于当今建筑界现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常常疑惑,这虽有困难却是显而易见的设计方法就这么少的人去尝试?为什么我们对产生建筑的基本要素:材料、结构、构造、承重、自承重、地面与天空及理应成为空间的空间;经过谨慎处理的空间的围合墙体、材料、凹度、空旷、光、空气、气味、感受力与共鸣如此没有自信?”这句话几乎包含了卒姆托对建筑的所有关注点,真实性、场所精神、整体性、感知和静默。有人给卒姆托贴上诸如“现象学论者”、“极少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等标签,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卒姆托本人的关注点,他关注的仅是建筑本身,关注的是生活的真实性。建筑设计方法1、真实。何为“真实”?1960年代,后现代主义盛行,世上充斥着代表事物的没有人能完全理解之符号与信息。因为它们自身也被证明是仅仅代表其他事物的符号。真正的“事物”仍然隐藏着,没有人曾见过它。因此,在这里卒姆托所阐述的真实包含两方面:其一,现实社会里人们的真实生活;其二,构成真实生活的真实物质。这样的真实并不是从事物中分离出来的真实性,而是与居住的行为或者状态相关的建筑实体的真实,建筑师所采用的正是建筑材料——石头、布、钢、泥土······——的真实性及结构构造的真实性来建筑他的房子,只有这样的真实性才能塑造空间中环境的氛围,塑造那些点燃我们直觉的实物。以瓦尔斯温泉浴场为例,项目本身属于对原有旅馆的改扩建,这就自然涉及到建筑的“新”和“旧”两种状态和关系。然而卒姆托并未关注这对关系,而是看到了建筑所处的环境——温泉和山。这是对周边环境真实性的关注,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卒姆托想要表达的是温泉与山所蕴含的原始力量。而在建筑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则是根据地形特点来建造。为了眺望,制约了建筑的高度,所以采用了倾斜的方式,屋顶上种植草皮使之和周围和谐。面山的外壁,采用本地很早就用于屋顶的片麻岩。将片麻岩加工成薄片状,它对温度差的不敏感性使之成为优质耐用的建筑材料。正立面使用了大窗与阳台。设计的重点远不在此,而是在于提供一个真实的感官世界,这个感官世界依赖于对沐浴,自我清洁,水中的放松等情感寂静的最初的体验;依赖的是不同类型空间里身体与不同温度的水体的相互作用;依赖的是对石材的触感。通过创造一种冷与热、宽与紧的直接感官体验来达到所谓的“真实”。2.场所精神。何为“场所精神”?“当一个建筑设计独独来源于传统,仅仅重复它所在场所的指示,我觉得这缺少一种对世界和当代生活诚恳的关注。如果一个建筑作品仅仅述说当代的建筑语汇和诡辩的视线而不去引发场所的触动,那么这个建筑与基地是脱节的,我认为它失去了对它所处场所表面的引力。”,这是卒姆托对于“场所”概念的论述。而我认为其实所谓的场所精神包含的就是一种差异性,时间、空间、材料、颜色、肌理,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对于物质、对于场所的感知,而精神是基于感知基础上所获得的真实存在。从乌尔的罗马考古学遗址庇护所、海尔登斯顿工作室到圣恩特·贝拉迪克礼拜堂,再到艺术展览馆、乌尔的老人公寓、月光宅、瓦尔斯温泉浴场设施和柏林“恐怖地带”,场所一直是卒姆托设计创作的主要依据。圣恩特·贝拉迪克礼拜堂利用传统建筑以外的元素,如同太空飞船般盘旋并锚固在它的山脉场所。只有它鹅卵石两侧的材料,从银灰色到红褐色,与山谷的木质建筑相一致。建筑框架用一种音乐器材的感觉性指明甚至描述了这个空间形态。第二层无烟煤的银色墙体,同时加强空间的发散性和聚散性。一个为宗教提供自省、沉思、为他人考虑的地方。地板听起来是中空的,它的俭省与小尺度表明了一个在它下方未曾利用的空间,而不是表明正是这种材料才是这个场所与众不同的秘密的事实。3.整体性。何为“整体性”?卒姆托对整体性的认知有两方面:其一,介入的建筑与场所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建筑单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如空间、构造与结构、材料、细部等应在一种共同的构思前提下得到有机的组织,而不是任何多余与附加的元素。这两者均在瓦尔斯温泉浴场里得到充分地阐述。建筑与整个山谷环境融为一体,岩石构成了生活环境的全部。另外,整体性仍可以从细部表达体现出来。当细部被成功设计时,它们就不仅仅是装饰,它们不再转移注意力和娱乐他人,而是导向对整体的理解,成为整体固有的一部分。4.感知。何谓“感知”?马丁·海德格尔曾说:“人类与场所及通过场所到达的空间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他对它们定居的基础之上。”可见建筑与生俱来就是一种身体和所有感官的艺术形式。卒姆托对“体验”一词非常重视,他曾指出他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文学、电影、艺术和音乐。物质、空间和尺度的质量是通过眼睛、鼻子、皮肤、舌头、骨骼和肌肉来衡量的。这又涉及到一个命题:建筑的任务是什么?建筑的任务应该是创造可见的“世界如何触知我们”的形式。而在彼得·卒姆托的作品中,我们能通过简单的形体、原始的材料、变幻的光线、凹凸的肌理等等感知来唤起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这就是其作品所带有的力量。5.静默。何谓“静默”?彼得·卒姆托的作品传递着强烈的自省、专注与冥思。这似乎与东方的哲学——“禅”有点联系。静默,没有很多的表达,但并不空洞,而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它能够使人领悟到个体的独一无二的存在。其实“静默”正体现着卒姆托的建筑观——体验。体验一栋建筑物并非仅仅是去观看它的空间、形式和表面——也是去聆听它特有的静默。在瓦尔斯温泉浴场里,强有力的静默消除了噪音的影响,并且使意识转向自我本身。建筑体验中的静默似乎就产生于它使我们的注意力转向我们自身这一事实,我们发现能够听到自己的存在。而这种静默手法的处理通常是通过空间、材料和光线的塑造来实现的。在这里面,事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少”和“简”,因为静默接近于“无”的状态,当你身边只存在极少的东西时,你才能更清晰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结语记得彼得·卒姆托曾告诫别人说:“尽可能的来到建筑物所在的地方参观我的作品,体验建筑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声音、光和各种气味。”我对未能亲自体验卒姆托作品的魅力而感到遗憾,如今只能在这里纸上谈兵。我们很难对他的建筑持客观的态度,因为他的作品无条件的需要参观者注入激情。它们一经建成,就会被理解。对卒姆托而言,建筑物是反射时间比如现在、过去、将来的古老媒介。卒姆托的设计总能“指向问题”,他尽可能客观地对基地上材料及文化源泉做出反应。他认为:不反应世界知识的当地建筑是无趣的;不反应当地知识的世界建筑同样也是无趣的。不仅仅是建筑思想,对于建筑建造,彼得·卒姆托也有自己的坚持。对于建造行为,对于细部的理解,他用一种近乎清教徒似的虔诚来看待建造世界。在建造过程中,他用家具制造者的标准要求木匠,用泥瓦匠的标准要求砖匠,用铁匠的标准要求焊接工,用钟表制造工人的精准要求铁匠。但对工艺的要求标准自身不是终点,而是一种促进概念实现的基本方法。反观我们国内建筑界,呈现的是一种跳跃式的发展模式,吸取的方式往往只是囫囵吞枣,缺乏对外来新事物的清醒、准确与深刻辨识。而这种畸形的走捷径的学习方式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以浮躁的心态盲目地追求“视网膜”化的建筑。如果我们还想做出有深刻内涵与永恒价值的建筑,我们应该要像彼得·卒姆托一样虔诚地看待生活、看待建筑,只有这样,才能找回建筑的本质。在收笔之际,引用一句名言:“Architectureisjustthewaytofinditself.”参考文献【1】PeterZumthor,ThinkingArchitecture[M].LarsMullerPublisher,1998.【2】《大师》编辑部,彼得·卒姆托[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3】理查德·英格索尔,范路,彼得·卒姆托;超越世俗的呼唤[J],世界建筑,2005(1)21—24.【4】詹和平,另一种品质,彼得·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