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弱患儿辨体质施护(一)【摘要】依据中医小儿体质学说原理,提出对体弱患儿“因质施护”以达到提高患儿体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止预后复发。【关键词】体弱患儿体质护理中医理论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形态结构以及技能活动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在机体生长、发育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养生防病等方面都相当重视体质差异。小儿体质划分为5大类型:均衡体质(健康状态)、气血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辨体质要点如下:1体质类型1.1均衡体质《灵枢·通天》篇说:“阴阳平和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其表现为:面色红润,舌正常,发育良好,精力旺盛,能耐寒热,饮食睡眠正常,二便调和,脉缓和有力。1.2气血虚体质《灵枢·逆顺肥瘦》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其主要表现:气短声低,平素面色淡白或萎黄,易倦乏,唇部无华,形体消瘦,性格内向,软弱,毛发干枯少光;自汗易感冒,食欲不振;睡眠不佳;便秘或排便不爽;舌质淡白;脉象多细弱等。1.3痰湿体质小儿痰湿体质的形成或固禀受气于父母、素有脂质增高之伏痰;或固膏染厚味,使脾不健运而聚湿生痰。主要表现:身体肥胖,口中粘腻,声音重浊,或嗜食肥甘,或咳吐痰涎,或胸闷腕痞,或眩晕身重,舌胖大,苔腻,脉濡或沉滑。1.4阴虚体质阴虚体质平素形瘦,面色红赤,声高神旺,恶热喜凉,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1.5阳虚体质平素易感冒,面色黯滞,精神疲乏,喜温畏寒自汗,手足欠温,或关节冷痛,或四肢酸软,口淡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滑,脉沉迟乏力等。2因体质施护在辨证施护的过程中,必须掌握标本缓急,因时、因地、因人施护。1]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体质的形成除了具有先天禀赋之外,后天生活环境、饮食结构、营养成分、护理调理等对体质的形成和维护亦起着主要作用。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性,但它具有可变性,可以通过综合调治,并配合调摄的独特方法,使体质得以提高。朱锦善认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掌握小儿的体质类型,针对各体质类型特点,“因质制宜”做好护理和调理,可以起到提高和调整体质类型的作用,使机体体质水平得以整体增强,对提高患儿的健康水平,增强患儿抗病防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非常重视心理治疗,尤其重视心理卫生和心理护理,认为这是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根本。2]2.1均衡体质属于健康状态,但也需要调理维护,平常应注意锻炼适度、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冷暖增减衣裳、情志豁达、调神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