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七君子事件: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等7人因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的事件。“九·一八”事件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6年5月,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救国会的抗日主张和救亡活动为蒋介石所不容,蒋指使上海市警察局于11月23日将救国会的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7人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由于沈钧儒等7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全国人民的热烈声援,抗战开始后,在中共中央一再敦促下,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7月31日将“七君子”释放出狱。两广事变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1936年6月,两广地方实力派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号,发动了两广事变,进行反蒋活动。蒋介石调集大军,准备一举进占两广,内战一触即发。由于全国舆论纷纷反对内战,两广事件遂告和平解决。古田会议:即1929年12月28—30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举行的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由陈毅主持并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的建设经验,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明确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流寇思想等错误观念,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任务。这个决议使红军建立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肃清了一切旧军队的影响,使整个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三二○事件: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事件”。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为了排斥共产党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指使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的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第二天,中山舰开到黄埔。蒋介石却诬指中山舰擅自开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20日,蒋介石以此为借口,命令逮捕了李之龙。扣押中山舰,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拘留第一军第二师中的左派党代表和政工人员四十多人,宣布广州全市戒严,还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处。对这次事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主张依靠工农群众,坚决进行反击,打击蒋介石的反动气焰。但是,由于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采取退让政策,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三名反对蒋介石的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领导权的开始。整理党务案蒋介石策划中山舰事件后,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各高级党部的委员比例不得占1/3以上;共产党员不得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国民党员不得加入共产党;共产党须将其加入国民党之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央保存;第三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等。“整理党务”即国民党右派为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正当活动,破坏国共合作采取的组织措施。整理党务案被通过,一些国民党右派分子取代共产党人充当国民党的部长,蒋介石也乘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和军人部长等职。至此,蒋在掌握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以后,继而篡夺了党权、政权和军权。新生活运动:是指1934年到1949年在中华民国政府第二首都的南昌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新生活运动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礼义廉耻”是其中心思想。“生活艺术化,生产生活化,生活军事化”是实践理论的行动指引。新运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而停止。其总体来说成效不大。福建事变: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简称“闵变”。中村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前发生在大兴安岭东侧的一次事件。1931年6月,日军参谋长中村震太郎等人谎称是农业专家,到东北从事间谍活动时被当地驻守的中国屯垦军第三军团部拘获,由于间谍证据确凿被关玉衡下令处死。成为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发袭击,炮轰沈阳城的九一八事变的借口之一。“府院之争”: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1917年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争端。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带领军队入京拥溥仪登极,恢复清末官制。消息传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要求讨伐张勋。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讨伐张勋。段祺瑞重新执政。二次革命: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于暗杀宋教仁。不久,2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很快把讨袁军打败“二次革命”失败了。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南北议和:南北议和上海召开,南方军政府代表为唐绍仪,北京政府代表为朱启钤。由于南北议和有碍日本在华利益、有悖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意图,北京政府只是迫于中外压力才同意议和。和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南方代表提出陕西立即停战,撤换陕督陈树藩,停止招募参战军。此后数日,由于北京政府并未制止陕西的战争,唐绍仪表示如不撤换陈树藩,停止陕西的战争,决不再议其它议案。但北京政府没有答复。28日,和议暂停。江浙战争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直皖战争后,控制着北京中央政权的直系军阀控实行贿选与武力统一,遭到全国各方面的反对。皖系浙江督办卢永祥首先发出不承认曹锟为总统的通电,并和奉天的张作霖、广东的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吴佩孚为了击破反直三角同盟,除在北方以重兵严防奉军入关以外,在南方则利用孙传芳进入福建,与陈炯明勾结起来压制孙中山,以直系的江苏督军齐燮元夺取浙江,消灭卢永祥。1924年9月初,齐军向卢军发动进攻,江浙战争爆发。至10月12日,卢永祥在孙传芳和齐燮元的南北夹击下,通电下野,逃往日本。江浙战争遂告结束。“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反对。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器都能做的事”。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第一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1921年12月,张作霖进京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梁上台后,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同意胶济铁路中日合办。同时梁极力抑制吴佩孚。其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和直系各省督军乘机逼迫梁士诒下台。由此引起直奉战争。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在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展开激战。6月18日,直奉两军代表在秦皇岛海面英国军舰上签订了停战协定,以榆关为两军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第二章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月至10月,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与奉系张作霖部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地区为争夺北京政权而进行的战争。1924年9月15日,张作霖以反对直系发动江浙战争为由向山海关、赤峰、承德发起进攻。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山海关一带的战斗十分激烈。10月23日,冯玉祥乘直系后方兵力空虚,星夜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通电主和,宣布成立国民军。直军士气一蹶不振,奉军大举入关,吴佩孚孤立无援,直军在华北的主力全部覆灭。11月3日,当奉军与国民军迫近天津时,吴率残部两千余人自塘沽登船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废约运动:1924年7月至11月发生的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1924.5.31中苏签订《中俄解决悬大纲协定》和《中俄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以此为契机全国兴起大规模的废约运动。废约运动是一个包括有不少上层人士参加的广泛的群众性的帝国主义运动,起到动员人民进行反帝国主斗争的作用。召开国民会议运动:一次大规模的反军阀争民主运动。1923.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的主张》首次提出召开国发会议以解决中国时局问题的主张。1926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响应。1925年3月1日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民会议是一次大规模的反军阀争民主运动。戴季陶主义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战线的征兆。它不仅促使国民党新右派形成,为其反3共夺权作了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而且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并从思想上把国民党的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对革命统一战线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戴季陶的反动观点受到共产党人的猛烈抨击。西山会议派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分部。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通令取消打倒西山会议派等口号,恢复了谢持、邹鲁的党籍,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改组派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1928年下半年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1927年“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政变后,国民党内各派之间的权利之争更加激烈,其中以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矛盾最为尖锐。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同年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改组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在削弱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方面起了某些作用。南京惨案:又叫“三.二四”惨案。在北伐军进占南京时,溃逃的直鲁联军和国民革命军收编的部分旧军阀部队及一些地痞流氓乘机进行抢劫,3月24日英美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对进入南京的北伐军和南京居民进行炮击,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惨案。这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严重步骤,也是他们胁迫国民党右翼集团叛变革命的信号。郭松龄倒戈事件: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军土派将领郭松龄决心推到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