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前沿学号:100207247姓名:张瀛方摘要:回顾工商管理的发展历史,介绍工商管理专业的结构设置,展望未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了解无论国内或是国外,无论时间活动还是理论研究工商管理都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重点从从企业管理模式,企业价值,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前沿,企业发展一、工商管理专业在国内外的起源与发展管理形成为一门科学,并上升为理论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会出现的。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传统管理(经验管理)阶段(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以及.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国民经济恢复时(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使之成为国有所有,在一段时期保留原有机构、人员和管理方法,并逐步进行民主改革,在企业中建立了吸收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议制度,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设带动和速动竞赛等措施,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全面学习前苏联时期(1953-1956年)。工业企业系统地学习前苏联企业管理方法:普遍实行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等建立生产责任制、经济核算制、按劳分配制、劳动定管理。3.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1957-1976年)。在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废除了企业管理中盲目照搬的一些作法,大胆探索我国企业管理的道路,总结出了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两叁一改”的经验,并在全国推广,但在后来的“大跃进”(58年)中给混乱了,1961年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纠偏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致使我国企业管理出现了全面的大混乱和大倒退。4.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时期(1976-现在)1976年10月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入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历史时期,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2年10月中央十四大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并把企业完全推上市场,成为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主体二、工商管理专业结构设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专业所学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是一门基础较宽的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三、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1,企业的核心管理将是知识管理最新工商管理的研究成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发达国家工商企业管理变革,这种变革使新的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随之产生。最显著的是知识资本代替金融资本等其他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活力和创造效益的实际推动力,知识管理上升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知识管理的实施,催生了有效的企业职员参与、以及共享知识机制,如美国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公司都建立了知识总监。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发展为建设一个能够学习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的平台。在“知识资本”决定论的推动下,企业的经营从控制经营发展为自由经营,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化与再生。知识资本管理、知识资本共享又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使企业间的交互更为广泛、更为频繁,使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更为宽广,为企业创造和带来更多的新的市场机会,使得企业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企业间的这种依存关系,又改变着企业竞争方式甚至竞争的实质,由市场竞争发展为“竞合”---即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因此知识资本型企业管理,催生了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包含了服务、支持、机会、发展、创造。其意义与底蕴,就象土地那样深厚,又象天空那样宽广、明亮,为企业间寻求双赢目标,构建了企业共生关系基础。3、经营管理的国际化在现代社会,工商企业管理的理念呈现了开放性的国际化趋势。现代交通技术手段、通信网络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市场和企业管理的国界变得模糊,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清楚地认识到这市场态势,迅速把企业经营管理放在国际环境中来考虑和布局。这种管理的国际化,包括了管理思想国际化、品牌形象管理国际,资本运作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以及企业运营、技术、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税收管理等多方面的国际化趋势。管理国际化意味着企业管理在国际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竞合”关系。这种“竞合”关系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经济组织的关系和经济资源共享。过去日本企业很注重派遣高层到海外公司任职,以实施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但实践证明,一些在日本行之有效有管理方式、管理经验,在海外很难推广。而美国企业比日本企业高明,充分挖掘、共享当地人力资源,效果明显,这也是人力资源国际化的例证,这也是一个“双赢”的例证。总之,企业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企业以更开放的理念以及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观来认识企业管理和实践。4、模糊经营管理模式迅速发展(即电子商务及物流管理的发展)由于商品的开发商、生产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之间的模糊化,而产生了企业的模糊经营模式。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于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使开发商、制造商迅速进入终端市场,直接面对用户。如美国的德尔计算机公司其电脑用户通过电话和因特网即可向德尔计算机公司直接订货,并能在一周内完成交易,这就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这种企业经营管理的运作模式,模糊了开发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的界别,同时这种企业运营模式也使得美国德尔计算机公司发展速度是同业平均水平的几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又派生出了以物流为手段进行营销的物流管理商,物流管理承担了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的后勤工作,承担和完成了制造商、经营商、零售商、用户之间商品储存和运送工作,于是工商企业开始了“即时生产”,“无库存经营”的理念与实践模式,使商品库存的必要性、可能性大大减弱,降低了企业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能有效的化解和消除结构性经济危机,避免社会劳动和社会财富的损失与浪费。使工商企业处于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工商企业模糊模式还体现在商家与消费者的角色方面,如商界普遍采用的仓储式开架经营,使消费者处于主动参与企业活动的角色,又是一种体验经营理念和模式。参考文献:1.《管理学》2.《千秋功业话工商管理》李长峰王常在3.《科技文摘报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