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育学概论重点一、教育重点: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职业教育重点: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育文献。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系统的教育制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首次提出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观。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提出来分班教学、教学适度。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教学法的著作。2、教育学的创立培根于1623年撰写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视为独立学科的开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视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此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英国哲学家洛克:绅士教育理论体系。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开端。3、教育学的发展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的梅伊曼、实验教育纲要。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及代表著作: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三中心”理论:以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克伯屈,克伯屈设计法。4、教育学的深化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法国的朗格朗的教育观点重点:布卢姆在1956年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每种目标又分为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朗格朗在1970年出版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第二章教育与人一、教育与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自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辐合论;诸因素交互作用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4、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2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环境的作用: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重点: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三、教育与人的个性化重点: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第三章教育与社会重点一、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国家政治关系发展的需要。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的公民。教育培养各级各类政治人才教育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服务于政治。三、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培养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继承和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四、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第四章教育的制约性与独立性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的选择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制约教育体制的变革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制约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二、教育对人的制约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安排不一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注关键期教育,做到适时而教。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五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含义重点:狭义: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学习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广义: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学习者在身心诸方面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2、教育目的的特点:理想性;社会性与时代性。3、教育目的的功能重点:定向、激励、评价。4、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重点:社会依据:教育目的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价值取向。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奇、德国福禄贝尔:教育的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在于把学习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人的本性,增进人的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法国孔德、涂尔干、德国凯兴斯泰纳:教育的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人的发展植根于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学习者社会化,保证生活的稳定与延续;社会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3、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美国约翰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的无目的的教育理论。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102)三、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1、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p104)2、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重点:坚持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促进学习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智、体、美。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目的;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p111)3第六章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概述1、教育制度的含义重点: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3、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p119)同上。4、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p120)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含义重点: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类各级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双轨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18世纪的西欧,英国。单轨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美国。分支型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重点:苏联3、现行学制的改革:纵向方面—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横向方面—现代学制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有重大发展变化。三、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1、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历程: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标志着封建传统学制的结束,实行新学制的开端。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缩短小学学业年限,延长中学学业年限;选科制与分科教育。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要求:理解(p138)3、我国现行的主要教育法规。要求:识记与理解核心内容4、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可下载),重点理解并识记:第二章中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第四章义务教育,第十一章中的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七章教师一、教师职业1、教师的含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教师职业发展历程。3、教师职业的特点重点: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4、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地位重点:角色:教师是授业解惑者教师是学习示范者教师是管理者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是研究者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地位:政治、经济、专业(权利与义务)、社会声望。(p147)二、教师的法律问题概述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重点: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定权、获取待遇报酬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申诉权。义务:遵纪守法、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爱护尊重学生、保护学生、提高自身思想业务水平。2、教师资格制度重点:教师资格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3、教师聘任制度。要求:领会(p156)4、中小学教师违法施教行为,以及如何预防。要求:识记、理解、应用(p158)三、教师专业发展重点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情感于一体的培养过程,更是教师自我加压、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内容:专业精神的发展(忠诚、热爱、奉献;对专业理想永无止境的追求)专业知识的发展(学科专业知识:学什么;教育专业知识:怎么教)专业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特点:自主性、方向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差异性、情境性。3、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本科化、多元化、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培训、教师成为研究者、自我实践反思、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5、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表现、原因及对策。要求:识记、理解、应用(p167)第八章学生一、学生的身份1、学生身份即学生角色。2、学生的本质特征重点: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3、个人身份、学校身份、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