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期红色经典歌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红歌吹响了奋勇向前的号角,迸发出人们的革命激情,成为一种犀利的战斗力从1919年开始,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逐渐开始建立和发展。随着一些大、专学校音乐专业的建立,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音乐人才,他们借鉴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表现手法与中国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创作出反映时代进步精神、追求崇高理想和向往美好生活的优秀歌曲,例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对“五四”时代的青年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追求纯真爱情进行了热情歌唱。同时,随着中国工农运动的兴起,工农革命歌咏活动也逐步在各个地区得到发展。1921年,在“五一”劳动节的庆祝大会上,根据《梅花三弄》曲调填词的《五一纪念歌》,唱出了“世界大同,劳工神圣”口号,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1922年,在安源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工农联盟歌》等歌曲,安源工人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后,安源工人创作了一部长篇叙事歌《劳工记》(又名《罢工歌》),这部有1000多行的说唱性叙事歌谣,描述了安源工人斗争从建立组织、发动群众到取得胜利的全过程,表达了工人阶级的自豪感。此外,产生在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中的革命歌曲《奋斗》、《京汉罢工歌》;产生在长沙泥木工人罢工浪潮中的《赶走赵恒惕》;在“五卅运动”中传唱的《工人歌》、《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在省港大罢工中产生的《工农兵得胜利歌》等,都是这一时期在工人运动中起过作用的歌曲,它反映了时代生活中“最尖锐的矛盾,最本质的事物”。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久,广东海陆丰地区的农民运动掀起了高潮。彭湃亲自编写了《五一劳动节》、《田仔骂田公》、《农会歌》等歌曲,教给农民们歌唱,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当时,海陆丰农民歌咏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还产生了《工农听说起》、《“七五”莫忘歌》等许多革命歌曲。广西东兰的农民运动,在韦拔群领导下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韦拔群编写了《为人民为革命》、《个个妇女都改装》等革命民歌。农民中还传唱着《列宁岩成立讲习所》、《东兰有个韦拔群》等。此外,在湖南农民运动中产生了《穷人翻身打阳伞》、《十恨心》等农民歌曲。在湖北农民运动中出现了《土劣逃难》、《困龙也有上天机》等。在当时的工农歌咏活动中,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以及《少年先锋队歌》等在工农群众中也很流传。1926年,中国青年社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革命歌曲集《革命歌声》,收入《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起来》、《农工歌》、《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等15首歌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以后,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十分重视革命文艺的宣传作用,江西成为既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又是红色歌谣的故乡。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规定:由“各政治部负责征集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情绪的革命歌谣,军政治部编制委员会负督促及调查之责”。决议还提出在红军俱乐部中开展音乐、演剧、打花鼓等文艺活动,鼓励收集民歌填入新词。革命根据地的报刊《红色中华》、《红星报》、《青年实话》经常发表新的歌曲作品。当时,由于没有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所以大部分歌曲仍为旧调填新词,曲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采用各地民歌小调,如根据江西、福建的山歌、陕北的信天游进行填词。②采用学堂乐歌的曲调。③采用外国革命歌曲曲调,如根据苏联革命歌曲填词的《霹雳拍》、《进行曲》、《上前线去》;根据美国革命歌曲填词的《保卫根据地战斗曲》等。这时期产生的红军歌曲和民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类:①反映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的歌曲,如江西的《当兵就要当红军》、《映山红》、《保卫根据地战斗曲》、《剿匪歌》、《红军歌》、《反五次“围剿”歌》、《少共国际师》、《上前线去》等,红军长征途中的《吃牛肉歌》、《渡金沙江胜利歌》、《战斗鼓动歌》、《草地牛皮鞋》、《七律·长征》、《会师歌》等,陕北的《打南沟岔》、《到陕北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②表现革命根据地军民关系的歌曲。如江西的《农友歌》、《井冈山来了毛泽东、》《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送郎当红军》、《十送红军》、《炮火声来战号声》、《苏区干部好作风》、《双双草鞋送红军》、,福建的《韭菜开花》、《正月革命》等,四川的《我随红军闹革命》、《盼红军》等,湖北的《要当红军不怕杀》、《念红军》等,陕北的《哥哥扛钢枪》、《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③歌颂工农政权和革命新生活的歌曲。如江西的《劳苦工农庆翻身》、《两条半枪闹革命》、《共产儿童团歌》、《日头出来一片红》、《只想跟着共产党》、《共产党员恩情永不忘》等,广西的《有了红七军》,陕北的《刘志丹》、《天心顺》等。这些歌曲从战争中孕育、产生、又服务于战争、凝聚成一种精神力量,在战火中成为革命精神的号角和载体。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歌创作和歌咏活动空前高涨,为动员、团结、鼓舞全民族抗战发挥了巨大作用。1935年出现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号召、激励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时代最强音。今天,《义勇军进行曲》又赋予中华民族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成为我们的国歌。1936年出现的《救亡进行曲》,1937年“七七事变”后出现的《大刀进行曲》,1938年出现的《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1938年、1939年间出现的《黄河大合唱》、《八路军大合唱》等经典之作,都极富战斗豪情。而民歌在这一时期大多表现劳动人民反对内战,反对民族压迫的作品,如:《小放牛》、《五更调》、《孟姜女》、《凤阳花鼓》。反映抗日题材的作品有《王老五》、《游击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优秀作品。《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团结就是力量》在北平、重庆等地的学生中流传开来,他们在国统区游行示威时,挽起臂膀,高唱这首歌,勇往直前;创作于1943年9月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历史的正确选择。我们的国歌和军歌,都诞生在抗战时期。1939年《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新四军军歌》的诞生,标志着我军的军歌、战歌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88年7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正式确定《八路军进行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还有像《战斗进行曲》、《说打就打》、《打得好》、《我为人民扛起枪》、《来一个歼敌大竞赛》等战歌,为培育广大官兵战斗精神、提高巩固部队战斗力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解放战争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表现内容、体裁、创作手法及演唱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及强烈的战斗号召性,如《靠我们打胜仗》、《起来,穷人们》、《诉苦复仇》、《前进的号声响》、《打它个漂亮的歼灭战》、《团结起来吧庄稼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国民党一团糟》、《两个部队不相同》、《打》、《换枪歌》、《前方有个兵工场》、《青年参军》、《解放军老百姓是一家》、《依靠群众》、《依靠老百姓》、《拥军》、《军爱民民爱军》、《五朵花儿开》、《翻身歌》、《今年的新年不一般》、《庄稼人翻身乐》、《生产忙》、《立功歌》、《人人立功劳》、《刺刀见红更英雄》、《英雄成千万》、《战斗英雄任常伦》、《咱们的工人有力量》、《工人进行曲》、《工人先锋》、《工人就是战场》、《古树开花》、《城市纪律歌》、《山那边哟好地方》、《五指山歌》、《五朵花儿开》等歌曲,颇具影响。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红歌唱响了热爱祖国的旋律,激发出人们的工作热情,成为一种现实的凝聚力1949年,共和国成立了,一个新生的人民政权正如喷薄欲出的朝阳冉冉升起,“三座大山”被推倒了,封建的桎梏被打碎了。对新中国由衷的歌颂,成了歌曲创作的重大题材。《歌唱祖国》就是新中国成立不久涌现的力作,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1954年,歌曲《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问世,遒劲有力、开阔昂扬的旋律,令人唱起来豪气万千,听起来颇受鼓舞。对共和国的讴歌,往往又被转化为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伟大的北京》就是一大收获,“伟大的北京,我们为你歌唱,你是各族人民的心脏。每当我们想起北京,欢乐歌声格外嘹亮......”浸润着如同口语的歌词,充满着炽热情怀的吟唱,使这首歌曲至今传唱不已。1956年,随着故事片《上甘岭》摄制完成,诞生了歌曲艺术精品——《我的祖国》,这首激荡人心、魅力无穷的赞歌,实现了对生活真实的艺术超越。1957年,乔羽同刘炽再度合作,为我国第一部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创作了一首同名主题曲歌,立即获得高度评价,195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国庆十周年音乐会的演出时,又以其热烈的现场效果,再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之后,《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地任我走》,《我们走在大路上》,《高举革命大旗》等一一首“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颂歌相继产生,形象地浓缩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气质和最强音,即使今天唱起来,依然激情澎湃,精神抖擞。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军旅歌曲。如1950年诞生的《志愿军战歌》,早已被认定为志愿军的标志性的音乐形象。同年产生的《我是一个兵》,是从战争年代向和平建设时期转折的一首代表性歌曲。还有表现我军大练兵的战斗生活、讴歌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歌曲,如《人民海军向前进》、《毛泽东的鹰》、《我爱我的祖国》、《当兵为什么光荣》、《进军号》、《海岸炮兵歌》、《人民军队忠于党》、《骑马挎枪走天下》、《等待出航》、《水兵回到海岸上》、《英雄汽车司机员》、《我爱祖国的蓝天》、《我为伟大祖国站岗》、《我为祖国守大桥》、《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走上练兵场》、《八一军旗高高飘扬》等等。这些作品不仅流传军营,也为广大群众耳熟能详。这些体现战斗精神的歌曲,其题材、体裁的扩展,也促进了形式风格的创新,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如大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和独唱《歌唱二郎山》,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真是乐死人》,是第一首反映实行义务兵役制时新兵情感的代表性作品;《有两个小伙一般高》,表现了两个高炮战士争先恐后打敌机的战斗精神和在荣誉面前互相谦让的美德;《打靶归来》是一首情境化与人物化相结合的队列歌曲,流传至今仍能常唱常新;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长征中的艰难历程,而且体现了非常豪迈的战斗精神。三、改革开放时期(1979—2009),红歌弘扬了励志向上的正气,抒发出人们的时代真情,成为一种艺术的感染力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曾经被禁锢的思想和压抑的情感开始得到释放,人们渴望改变枯燥说教的文化娱乐生活,盼望多题材、多色彩、多风格、多品种的优秀歌曲源源问世,在这种氛围下,形成了我国歌曲创作春色诱人、风光万千的局面。与以往相比,这时期的歌曲语言更丰富、情感更细腻,不断强化着对情感世界的关注与对人性的切入,具有开掘的深度与品格的提升。这种求真、求美以至求高、求雅的艺术价值取向,是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结果,也预示着红歌正走向艺术上的更加成熟与完美。上世纪80年代,红歌呈现春暖花开的发展态势。从1979年由以《祝酒歌》为代表的15首获奖歌曲开始,到1980年以《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再见吧妈妈》为代表的24首“优秀群众歌曲评奖”,再到1984年以《十五的月亮》、《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为代表的30首“当代青年喜爱的歌”获奖歌曲,均为当代歌曲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其后,“西北风”歌潮漫卷神州,涌现出《一无所有》、《信天游》、《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热恋的故乡》、《心愿》、《黄土高坡》、《黄河源头》等一大批将西北地区极富阳刚之气、民族韵致与通俗风格融为一体的歌曲作品,以集束式的方式推向社会。连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电影歌曲如《少年壮志不言愁》、《心中的太阳》等,亦均是一批以西北、而尤其是陕北民歌为音乐主要动机的、在社会上一唱即响的歌曲。随之,《长江之歌》、《难忘今宵》、《让世界充满爱》、《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当兵的历史》、《血染的风采》、《军营男子汉》、《爱的奉献》、《说句心里话》、《故乡是北京》、《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好大一棵树》、《丹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