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钟卫华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定义述评1.领袖人物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一定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来加以界定的,突出了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但是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也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同时会被人误解为只要是马克思的言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会把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形成的成熟的、不成熟的观点都当作真理性的东西。斯大林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这个定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但同样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这门完整科学的研究对象,只强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而把思维领域排除在外。可见,列宁和斯大林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定义的。2.国内学者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国内学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定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高放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定义是简洁的一个定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1精髓,但不够完整。吴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历史科学,是一门迄今为止我们所获得的具有最高视野的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也就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史学,其中包括着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这一定义有其合理性,但同样会让人发生误解,很多人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特定历史条件的消失和环境的变化,对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还适用提出了质疑,甚至以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段若非也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并没有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并且这个使用了“特别是、更特别是”的递进副词,这就“把关于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看成不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更特别’的内容;即使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也被看成不是马克思主义‘更特别’的内容。”程恩富则认为,经过数十年国内外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探讨和争论,可以给出马克思主义四层面的新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立主体层面界定),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从学术内涵层面界定),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从社会功能层面界定),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从价值观念层面界定)。”除此之外,还有梅荣政、赵家祥、梁树发、郭大俊、桑志达等学者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以上几种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合理和创新的地方。但是,相比较而言,本人认为程恩富从四个方面来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比较科学、全面、完整的概括。第一,这个定义既强调了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强调了后继者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及贡献,解决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第二,点明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第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现人的解放的理论,但人的解放必须根植于实践的过程中,人的解放是一个过程,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剥夺剥夺者,并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完成。第四,第一次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和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人生信仰,也是进步社会传播核心价值的重要基石。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阐释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创立和发展的主体层面来界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时代需要与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以后,整个资本主义的物质财富像泉水般涌现出来。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也使其自身的内部矛盾不断显现出来。自1778爆发局部经济危机后,经济危机就周期性显现,劳资矛盾不断激化,工人运动频频爆发。这促使生活在这一3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去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并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及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后,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丰富和发展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不断充实和完善。其次,其继承者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丰富和发展。而第二种情况又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领袖人物层次,二是学者层次。从领袖层次讲,列宁首先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深刻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在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并导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除苏联和中国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朝鲜、越南、古巴、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人物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朝鲜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金日成“主体思想”,与越南实际相结合产生的“胡志明思想”,与古巴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卡斯特罗思想等,以及未执政的许多国家共产党领袖(或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各国化的重要思想,均属世界不断发展着的广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4从学者层次讲,一大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也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改革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为例,刘国光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与计划的相融理论”,于祖尧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特殊的市场经济理论”,苏星的“社会主义股份制理论”,许涤新和刘思华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张薰华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理论”,洪远朋的“经济利益综合理论”,程恩富的“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理论”等等,均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术话语体系。在国外,斯威齐的“劳动与垄断资本理论”,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宇野弘藏的“经济学三段理论”,伊藤诚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理论”等等,都在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除经济学外,各个领域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其他方面也进行了丰富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想推向新的阶段。总之,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一是各国领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立党立国、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二是以各国马克思主义学界围绕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学术理论,构建和完善具有本国马克思主义特色、本国风格、本国气魄和本国语言的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各国政界和学界密切联系,相互支持,良性互动,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这是从学术内涵的层次来定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意识形态理论,同时也5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马克思主义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揭示了这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规律,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包括政治、文化、历史、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领域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由于受社会生产力水平、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的制约,尽管在一般世界观上长期存在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但这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要么不彻底,要么两者是分离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总体上是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占统治地位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尽管人们试图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自觉不自觉地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没有去考究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不能正确说明或不愿意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在历史发展当中的作用。因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也只能是唯心的、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把它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终于发现了过去看来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不过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结果,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唯物史观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以它为指导,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的商品入手,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劳动二重性,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经济学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它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根源,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回答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6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英法等国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并对未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但由于认识不到资本主义雇佣的本质,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懂得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此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只能是一种空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指导,把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发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使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回答了无产阶级向何处去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进行的三大研究,获得了三大发现,创造了三大理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门完整严密的科学。但这门科学是开放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曾告诫保·恩斯特:“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恩格斯还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提供的是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它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现存的条件,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要不断开拓创新。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保证其理论的完整性和科学性。3.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7这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加以定义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革命性的,又是建设性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有指导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推翻旧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指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进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