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和田的维吾尔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要求1.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2.了解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和和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学习作者细腻的语言描写手法。3.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概括总结段意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文章和理解文章的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2.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教学课时一课时19和田的维吾尔人作者:权鹏飞2�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①这一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sī)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hánɡ]。[②在这样的环境下唱歌表现了什么?]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miǎo)渺回荡……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3但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感受到和田的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和乐观,对他们肃然起敬。�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4[③这句话在本段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nánɡ)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5[④这两个感叹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维吾尔牧人还喜欢吃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1知识点讲解☜2①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沙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并用“我”的神态、动作描写,与下文维吾尔汉子在沙尘暴中驾车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3②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格,更体现了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4③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列举事例进行说明。5④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色香味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赞叹。杨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火灭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据说,吃了这种“库乃其”,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儿。�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⑤作者怎样写把衣服在沙漠上晾晒的?]6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7段导读: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⑥从这里可以看出维吾尔族人有什么特点?]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8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yè)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⑦优美的比喻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本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9�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⑧“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密密的眼帘,深邃(suì)的眼睛,妩(wǔ)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那里的小伙子,热情俊朗,浪漫风趣。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段导读:本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男孩子割礼,女孩扎耳朵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10[⑨从这一段中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段导读:本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豁(huò)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11[“纵使”一词可以去掉吗?]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6⑤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7⑥这句话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着花是实写;门框边、房梁顶雕刻着花,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是虚写。让人觉得有维吾尔族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8⑦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形式,将鲜亮的绣花“都帕”和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比作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和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说明了维吾尔族人不但爱美,而且会创造美。9⑧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维吾尔族姑娘的美丽动人。10⑨可以看出维吾尔族是一个团结和睦、喜爱歌舞的民族。11⑩不能去掉。这句话用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1.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2.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精神风貌。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有关和田的录音。一直接导入1.板书:和田的维吾尔人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领略到了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放歌曲)我们知道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此外,维吾尔族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近和田的维吾尔,去了解那独特的风情吧。下面,我们先听有关和田的资料录音。2.播放有关和田的资料录音。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为现名。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二教学设计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扫除文字障碍。学生利用工具书在课前将本课的生字、新词预习好,自主清除阅读障碍,教师上课时以朗读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再次品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1)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学生甲:我了解到他们的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学生甲: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学生乙: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3)最能集中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学生丙: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3.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格。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学生甲:维吾尔族是豪气与乐观的。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战胜了可怕的黑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从文中的对比看,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板书:维吾尔族的豪气与乐观学生乙:维吾尔族是酷爱土地的。“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谁能想象……谁又能想到……”从中可以看出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性的画的人,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板书:维吾尔族酷爱土地学生丙:维吾尔族是爱美的。从“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可以看出,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板书:维吾尔族爱美学生丁:维吾尔族是能歌善舞的。从“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看出来。板书:维吾尔族能歌善舞老师总结:“豪”表现了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的特点;“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土地、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4.提升认识,体会写法。(1)结合全文,说说对“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的理解。学生甲: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生乙: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5.提升感悟。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1.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多下些工夫:(1)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如画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画出最能集中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语句。(2)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2.教学本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是:(1)对本课字词的理解,教师要适当地点拨。维吾尔族是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和汉语有很大的区别。“馕、库乃其、巴扎、巴朗子、都帕、艾得来斯”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来理解词语。(2)注意对时间的把握。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和田的维吾尔人维吾尔族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2)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3)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4)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仅)漂亮,(还)能歌善舞。(5)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2.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吗?(1)把在团体中起领导作用的人喻为(领头羊)。(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6)把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新疆和田地区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阗,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1983年设市,成为和田地区的中心。和田地区总面积为24.8万平方千米,人口150万。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