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编制说明第二部分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机构一、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应急小组组成二、应急小组职责三、应急小组成员分工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第三部分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预防一、高处坠落二、物体打击三、触电伤害四、中暑五、中毒六、火灾和爆炸七、坍塌八、机械伤害第四部分事故应急救援准备一、事故应急救援施工现场必要的基本条件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救援措施三、发生火险、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措施四、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规定第五部分常用急救技术及常备药品第六部分应急响应一、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二、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三、触电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四、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五、中暑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六、中毒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七、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八、坍塌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第一部分编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规定经营单位不但要做到安全生产不发生重大事故,而且所有企业、施工现场、厂、车间都要组建突发事故的急救队伍,培训急救人员,制定急救措施,形成应急预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建筑施工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对突发事故的发生,要果断及时处理,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必须履行的职责。也关乎着每一个职工切身利益及千家万户幸福快乐,关乎着社会的安定繁荣及人民的安居乐业。所以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对待。建筑施工的特点:高处作业频繁,深基础施工常识,临时设施多,工序环节多且复杂,建筑工人数量多且素质参差悬殊,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等等。这些都增大了安全生产的难度。必须落实有效措施,防患于末然,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现将行业中多发性危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中暑、中毒、火灾和爆炸、坍塌、机械伤害、传染病害)的预防及其应急救援措施整理成文,供本公司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指导使用,也可作为本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资料。要认真付诸实施,指导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允许完善,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第二部分安全事故应急组织结构一、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应急小组组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部门负责人职务工作职责联系电话分公司主持全面工作综合部应急救援协调工作工程部参与应急救援实施工作材设部参与应急救援实施工作财务部救援资金保障施工分部主要应急救援实施工作施工现场应急小组主要成员及联系电话小组职务负责人职务工作职责联系电话组长项目经理主持现场全面工作副组长项目负责人主持事故调查。事故抢险、保护现场,制定抢险方案。组员技术负责人保护现场、抢险组员安全员参加事故调查组员材设负责人组织抢险材料购买、设备组织后勤负责人相关单位联系、协调二、应急小组职责1、组织检查各施工现场及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执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2、进行教育培训,使小组成员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同时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相应的素质水平,小组成员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3、制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确定企业和现场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验收、监控和危险预测。4、当项目现场发生各类事故时,应急小组开始启动;5、项目负责人应组织进行扑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6、疏散人员,抢救伤员,转移贵重财物;7、协助上级有关部门扑救各类事故;8、划定警戒范围,维持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9、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公司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10、做好事故善后工作。三、应急小组成员分工1、组长职责①全面负责应急小组领导工作;②组织指挥应急小组扑救各类事故;③向公司领导、工程部、公司有关主管部门汇报各类事故情况;④参加公司、工程部、有关主管部门召集的抢险工作会;⑤协助上级有关部门扑救各类事故;⑥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公司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2、副组长职责①协助组长组织指挥应急小组扑救各类事故;②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公司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3、后勤保卫员职责①负责检查消防设施配置情况和化学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②协助组织应急队员疏散员工,抢救伤员,转移贵重财物和化学危险物品;③协助组织应急队员维持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4、质安员职责①负责检查督促落实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中暑、中毒等事故隐患的预防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②事故原因调查完毕后,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大检查,做好复工前准备工作。5、材设管理员职责负责机械伤害事故隐患的检查、落实预防措施工作;6、电工班长职责负责触电事故应急抢险工作;7、炊事班长职责做好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若发生事故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公司有关部门对食物中毒事故原因进行调查。8、资料员职责收集整理各项安全技术资料。9、各工种班组长职责做好日常班前后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1、公司及工地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设值班电话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2、如发生产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公司值班人员→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3、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现场发现人:向现场值班人员报告现场值班人员: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送往最佳医院。公司值班人员: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情况公司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简况及采取的措施,成立生产安全事故临时指挥小组,进行善后处理事故调查,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的落实;并上报上级部门第三部分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预防一、高处坠落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在周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危险因素多。多年来,高坠伤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用的工具盒防护用具,同时,在技术上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二、物体打击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业常见事故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无聊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又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预防物件坠落伤人的事故放生。三、触电伤害触电事故和其他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小于10MA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事件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乃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两三分钟内就会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伤害事故是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要及时处理,抢救伤者。四、中暑夏季施工气候炎热,建筑工人普遍在露天和高处作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容易发生中暑事故,因此,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是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五、中毒中毒分为职业中毒和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苯等)含量超标造成缺氧而发生的窒息及中毒现象。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中毒现象。中毒事故在建筑工地中时有发生,特别是食物中毒,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必须提高劳动者对预防中毒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六、火灾和爆炸建筑施工需要一定数量的可燃板材,这些材料如果处理不当,防火措施不力,容易发生火灾,在施工阶段,也需用大量的乙炔和氧气,对钢筋进行焊割,如盛装乙炔和氧气的钢瓶储存方法不当,使用不规范,也容易发生因气体泄漏而产生的气瓶爆炸事故。因此,加强对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是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企业利益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有效措施。七、坍塌在建筑基坑、桩孔作业、支顶架、脚手架等的施工中,都较易发生坍塌事故,往往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一旦发生,抢救难度较大。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八、机械伤害建筑机械对人体的直接伤害主要有:夹伤,撞伤,切、擦伤,轧伤,卷入伤害,飞出物伤害。建筑工地常用的机械如:锯木机,其他机械的传动装置等,因不当使用,易出危险。第四部分事故应急救援准备一、事故应急救援施工现场必要的基本条件1、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人员必须驻场,各级责任人员职责范围清楚、落实。2、人数超过500人的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医务室,配备医护人员,并组建急救队伍,培训急救人员;其他施工现场,必须设立有效地医疗急救药箱,要想内备足常用急救药品。3、施工现场按消防规定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定期更换灭火药物。消防用水源必须充足,连接方便,符合规定。消防通道符合条件,不得占用。4、施工现场必须具备可行的通讯工具,在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层级上报。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救援措施1、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安全员,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受伤害者(包括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抢救),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送伤者到医院。2、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持镇静剂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3、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蔓延及扩大。4、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处理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5、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三、发生火险、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措施1、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烧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2、迅速准确地拨打119报警。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3、报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4、在消防队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地隔离。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使用灭火用具。5、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扑救人员撤退,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四、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规定1、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2、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别报市有关部门。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3、重伤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报市有关部门。4、死亡3人以上重大、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报市人民政府,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市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公安部门。5、发生急性中毒、中暑事故,除报上级主管单位外,应同时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6、发生爆炸事故、火灾事故,除报上级主管单位外,应同时报告公安部门。第五部分常用急救技术及常备药品发生事故出现人员伤亡及中毒、中暑时,首先在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应急救护,以减少伤亡,现将一般常用的急救知识和常用的急救药物简述如下:一、常用急救技术1、口对口人工呼吸使病人平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
本文标题:安全应急预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7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