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考备战策略X年中考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第2讲
第二章声现象第2讲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和公式v=st可以计算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为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来决定,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4.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考点三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声作为一种波,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又可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2.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人们以分贝(符号为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控制噪声可以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入手.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2)声速.例1(2014·福州)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1实验中水花四溅间接显示了物体发声时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图2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答案:振动真空方法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借助于介质传播的.如果没有声源,听不到声音;即使有声源,但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听不到声音.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命题点:(1)音调、响度、音色;(2)振幅、频率、超声波、次声波.例2(2014·南京)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因而响度不同,A正确;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速与传声的介质有关,这些因素都没有改变,因而音调、音色和速度均不变,故选A.答案:A例3(2014·济南)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下图是几种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A.狗B.猫C.蝙蝠D.海豚解析:本题考查次声波,即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地震时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由图可知次声波不在猫、蝙蝠、海豚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B、C、D选项均错误;狗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5~50000Hz,可以听到次声波,所以能提前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狗.故选A.答案:A考点三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命题点:(1)乐音、噪声;(2)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3)声音传递信息、能量.例4(2014·遂宁)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解析:本题考查噪声、乐音的特征.由减弱噪声的途径可知: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特征;噪声监测装置监测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答案:声源处响度例5(2014·梅州)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A选项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B选项错误;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只能用来检测声音强弱等级,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C选项错误;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D选项正确.故选D.答案:D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D)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B)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3.如图所示,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4.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D)A.轻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C.重敲音调高D.重敲响度大5.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6.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B)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7.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8.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350Hz,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考点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项不符合题意;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B项不符合题意;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C项不符合题意;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项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常考题.本题中的四幅图是中考中出现最多的、年年常考的情景,应熟练掌握.2.(2014·郴州)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解析:本题考查声速.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所以A选项正确.故选A.3.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B)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2014·广州)甲声音波形如图1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2中的哪一幅()解析:本题考查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乙声音的音调比甲高,则其频率比甲高,即波形更密集一些.故选B.答案:B【点评】本题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的变化特点.5.(2014·新疆)利用电位器调节耳机音量,它的作用是改变声音的(B)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解析:本题考查响度.利用电位器调节音量,实际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选B.6.(2014·绵阳)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传播速度解析:本题考查音调.敲击水瓶时瓶壁发生振动,使得瓶内的空气也跟着振动,进而发出声音.当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时,空气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故选A.答案:A7.(2014·宜宾)如图所示为一枚古银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声速B.响度C.音色D.回音解析:本题考查音色.声速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一种本质特性;回音是声音经障碍物反射后返回来的声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听银币的声音来鉴别真假是根据音色.故选C.答案:C8.(2014·随州)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解析:本题考查超声波和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属于次声波,A选项错误;狗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5Hz~50000Hz,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因此人耳听不到的一些声音狗能听到,B选项正确;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宽,人说话的声音狗能够听到,C选项错误;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Hz~20000Hz,而狗的发声范围是452Hz~1800Hz,因此大象能够听到狗的叫声,D选项错误.故选B.答案:B9.(2014·泉州)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解析: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是属于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即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道路两旁植树和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均属于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进行防治.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选B.答案:B【点评】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10.(2014·山西)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选项错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选项错误;D选项中的速度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而不是声音,D选项错误;C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答案:C11.下图说法正确的是()解析:宇航员在太空对话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错误;手在小提琴上的不同位置按弦,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度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以改变音调,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反之越低,B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错误;B超是让超声波射入人体内,通过“声”像,医生可以检查人体内的病情.D正确.答案:D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
本文标题:(中考备战策略X年中考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第2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3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