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礼思想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孔子仁礼思想解读本讲内容•1.孔子向往怎样的政治秩序?•2.如何建立这样的政治秩序?•3.他成功了吗?二、孔子向往的政治秩序时代特点:礼崩乐坏,权力下移,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孔子向往有序政治。三、如何建立有序的政治?(一)礼:从周与以礼治国(身份等级原则)(二)仁:政治与伦理一体化(协调人我关系)(一)从周与以礼治国•“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礼是以等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行为准则的基本规范。•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礼”在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一,在孔子看来,治国治民光靠政、刑不行,要以德和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又认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宪问》。•其二,用礼作为社会整合的准则,维系“贵贱不愆”的等级制度。孔子认为礼所规定的名分等次是绝对不可僭越的,如季氏“八佾”,孔子斥之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八佾》。孔子还特别提出君臣关系要以礼、忠为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其三,以礼作为言行规范。孔子要求把礼贯彻到言行中,一切行动都要以礼作为客观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其四,把正名作为礼治的起点。齐景公问政,孔子答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路》,即君臣父子应各依其在社会中之名位而尽其所应尽之事,用其所当用之物,则人民安分守己,社会秩序井然。“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矣。”《史记·孔子世家》结论:构建有序社会,关键在于权威、规制和公正的有效结合。(二)仁:政治与伦理的一体化•礼讲的是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而仁讲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指导。孔子把人际关系主要概括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四个方面。(“五伦”:夫妇、父子、君臣、长幼、朋友。《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其中,“贤贤易色”即指夫妇一伦。)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孔子主张以礼、仁为纲。礼的规范的核心是分贵贱、上下、等级。仁则主要强调的是由己及人的过程和关系原则,可归纳为如下几点:复礼,克己,孝悌,爱人——忠恕•其一:复礼是仁的终点和客观标准,是基本政治目的。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复礼的关键是“克己”,克己而后才能回到礼,克即克制。——“修己”是“克己”的重要方式。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回答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其二:孝悌是仁的又一基本内容。“孝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这话符合孔子的精神。孝不仅是父子之情,同时也是直接的政治(为人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其三:把仁用于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爱人爱人的具体办法是忠恕。“忠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使于人”。《卫灵公》爱人的原则贯彻到政治上或落实在政策上,表现为先德而后刑和富民足君两大政策。•结论:协调人我关系,宽容达成和谐。五、孔子成功了吗?•1.作为政治实践人物:失败了。“累累若丧家之狗”•2.作为思想家:成功了。仁——仁政礼——隆礼重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官: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阿尔文•“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汤因比•为了我们的孩子们能够自由地研究数学与哲学,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约翰·亚当斯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