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设领域“十三五”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公告(第一批)序号技术分类技术名称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一、海绵城市及市政工程技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该系统由雨水汇集区、截污弃流装置、水处理设备或装置、储水池及相关管道(件)等组成,具有截污弃流、净化、存储等功能。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与施工应符合GB5040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要求。2种植屋面虹吸排水收集系统该排水系统是将种植屋面的渗透水经排水板、虹吸排水槽排至集水井,实现种植屋面有组织零坡度排放,达到集水和二次利用的双重目的。该技术适用于有覆土和种植的地下车库顶板和屋面雨水的排除和收集,也可以收集后回用。种植屋面雨水收集海绵城市收集与渗透以水泥和特殊级配的骨料为主要原料经压制成型,经人工或自然养护等工艺制成;建筑与小区、广场、公园人行3透水路面砖(板)在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连通孔隙率(一般为15%)。产品具有多孔自透水功能,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GB/T25993《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标道及市政道路中的人行道等场合。不适用于盐碱地、路面易准要求。于受到污染的场合透水性水泥(沥青)混凝土系指采用特殊级配集料、水泥或改性沥青、化学外加剂、增强剂等制成的透水性混凝土。因混凝土结构中含有大量连通孔隙,降雨时,建筑小区、公园人行道,广场、4透水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雨水将沿这些贯通的“路线”透过路面,进入路基,渗入地下(或集水装置)。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应执行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应执行CJJ/T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停车场等路面,轻型车辆车行道以及各种体育场地的地面。不适用于盐碱地、路面易于受程》。到污染的场合软式透水管是一种具有倒滤透(排)水作用的新型管材,因其产品独特的设计原理和构成材料的优良性能,它排、渗水效果强,利用“毛细”现象和“虹吸”原理,具有吸水、透水、排水功能,具有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耐压能力及透水性和5收集与渗透软式弹性透水软导管及滤水板反滤作用。不因地质、地理温度变化而发生断裂,并可达到排放洁净水的效果,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属于新型环保产品。因其施工简便,无接头,对地质、地形无特殊要求,任何需要用暗排水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其特点有:孔隙直径小,城市隧道、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地下渗排水全方位透水,渗透性好;抗压耐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耐腐蚀和抗微生物侵蚀性好;整体连续性好,接头少,衔接方便;重量轻,施工方便;质地柔软,与土结合性好等优点。6海绵城市蓄水模块雨水蓄水模块是一种可储存雨水、并可埋地安装不占建筑空间的新型蓄水产品,承压能力强,95%的镂空空间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蓄水。使用防水布或土工布可以进行蓄水及排放。在蓄水模块结构内也可设置进水管、出水管、水泵和检修井等。模块原料一般为100%高品质的再生PP聚丙烯或HDPE高密度聚乙烯,具有水浸泡城市建设,市政道路、绿地、广场和建筑小区等的雨水收集调蓄无析出物、无异味,耐强酸、强碱性,使用寿命超过40年等特点。调蓄、转输采用专用设备,在PVC-U、HDPE、PP实壁管或双壁波纹管等管壁上开出多排渗水7与净化塑料雨水渗透管孔制成,可以通过控制开孔率,满足不同环刚度和渗透率要求。在管外包土工布,既能起到渗透水作用,又能避免泥沙进入管道造成堵塞。该产品质量轻、耐腐蚀、城市绿地、建筑小区等雨水渗透排除或收集回用刚度好(环刚度等级:SN4~SN12),便于施工安装,容易与各种管件及配件配套。8成品渗透沟、渗透井指以HDPE、树脂等制成的成品线性排水沟、成品渗透沟、成品渗透井等一类产品。产品在工厂标准化生产制造,承重等级明确。成品重量轻,运输方便。渗透效果人行路面、绿地及广场等场所雨水收集或渗水排水好,与排水管道连接方便、可靠,现场安装快捷,使用寿命长。该泵站由潜水泵、筒体和远程监控系统组成。筒体采用玻璃钢(GRP)预制,配套9一体化预制泵站泵站专用监测系统和远程管理系统。具有体积小、流态好、集成度高、使用安全、在线监控、安装维护方便、清洗方便等特点。主要部件均为工厂预制,安装便捷、市政排水、建筑小区及工业废水的提升与输送集成度高,抗渗漏性能好。工作环境适用温度为-20℃~40℃,相对湿度宜为25%~85%;输送介质温度应为0℃~40℃,pH值应为4~10。10海绵城市调蓄、转输与净化生物滞留该技术是在地势较低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等构成,可在底部增设一定厚度的调蓄层提高调蓄作用,具有净化效果稳定、雨水可调蓄、景观植物搭配美化等优点。城市市政或地块内海绵城市建设11下沉式绿地该技术利用低于周边场地、道路的绿地,渗透、滞蓄雨水,一般应低于周边道路或场地50mm~100mm,并设置溢流口。对雨水滞蓄效果明显,适用范围广、施工简便、建设和维护费用低。城市市政或地块内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序号技术分类技术名称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12植草沟该技术利用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收集、输送、排放径流雨水,对雨水有一定净化作用,可衔接其他海绵设施、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排放系统。除转输型植草沟外,按功能需求还可分为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等,具有建设和维护费用低、易与景观结合等优点。城市市政或地块内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3多级结构生态岸带渗滤净化该技术指利用植物与其他工程材料相结合,在岸带上构建缓冲带等生态修复系统。一般采用有生命力植物的根、茎(枝)或整体作为结构的主体元素,按一定方式、方向插扦或种植在岸带的不同位置,通过植物群落加固和稳定岸带,弥补硬化河道的生态功能不足。可有效提高雨水截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径流污染,有利于促进土壤水循环、恢复岸带生态和景观功能。缓流水系或封闭水体的驳岸带新建或生态化改造14地埋式分散雨水处理器该装置设置在需要雨水处理的管道(或排水沟)末端,可以设置在较小的雨水系统总排水口,也可以分散设置。雨水流经该装置,经沉淀、过滤、吸附等作用,使雨水中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被适当地去除,在排水坡度适当的前提下,可实现无动能雨水处理。该装置适用于小型末端雨水污染物减排。市政道路或地块内雨水污染物减排15海绵城市调蓄、转输与净化初期雨水弃流设施该设施为筒形一体化雨水弃流装置。主要弃除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可用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预处理设施。雨水流经该装置时,因重力作用,首先通过低位敞口的排污管排放。雨量增大后,打在挡板上的压力增大,位于排污管上端的浮球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将排污管关闭,桶中水位升高。雨水通过水平的过滤网过滤后流向出水口。雨停后,随着装置中储存的雨水减少,浮球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将桶中过滤产生的垃圾带出,总体实现初期雨水弃流、过滤、自动排污等多功能。城市市政或地块内初期雨水处理16监测与管理雨水排水和低影响开发模拟软件采用数学模型对雨水地表径流产生过程和管渠内水流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降雨地表产流、地表汇流情况;模拟径流和外来水流在管道、渠道、蓄水和处理单元等中的流动;预测系统中各部分的水流状况;辅助低影响开发方案的设计、效能评估、模拟情景方案,同时便于对排水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低影响开发建模分析,辅助排水系统、地表滞留设施设计和验算等17城市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1)按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建城[2013]88号)等要求,完成排水防涝普查并构建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库系统。(2)基于GIS技术,利用数学模型,构建城市雨洪及内涝模拟预警系统,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预警信息,为城市防洪排涝及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参考。(3)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等,通过搭建大数据中心、模型库和业务应用平台等子系统,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海绵城市建设和维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数据采集及数据库建立,城市雨洪及内涝预警,海绵城市大数据管理、分析等18智能在线排水监测系统系统采用软硬一体、智能在线、云端管理、分体式安装等智能设计,实现对排水设施液位等实时监测和积水、溢流的预警报警以及相关设备的远程操作。城市管网、河流明渠排水口或调蓄池等排水设施液位等在线监测19水质水量监测系统系统由在线监测单元、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管理平台等构成。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以及海量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通过数据入库、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统计分析、环境质量定性定量评价等,为水质水量实时监控、评价和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区域径流、河流流域水质在线监测、流域水文信息监测20海绵城市监测与管理排水管道闭路电视检测系统排水管道闭路电视检测系统由爬行器、摄像头、控制器、电缆盘和数据处理软件等组成,爬行器在管道内爬行,摄像头在管道内采集图像,并通过线缆传输管外显示,检测人员根据显示的图像和录制的视频文件判断管道的缺陷种类和等级,为管道评价等提供依据。管径300mm~1000mm管道缺陷检测21排水管道潜望镜检测装置该装置由摄像头、照明灯、控制器、伸缩杆、数据处理软件等组成,工作时通过伸缩杆携带摄像头进入管道内,采集管道图像等数据并进行处理,判断管道状况。管径在300~2000mm范围内的排水管道缺陷检测22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采用渗水系数残留率CR等作为功能衰减评价指标,提出透水性沥青路面功能性分级标准,应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机能恢复技术装备,将高压水喷射到路面,通过气穴发生装置产生的水泡发生气穴效应,将路面空隙中的脏污物冲压出来,再通过负压抽取、回收冲压出的污染物和污水,恢复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能。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与透水性恢复23城市综合管廊综合管廊与地下工程协同建设技术城市综合管廊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城市各类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设置人员出入口、吊装口、逃生口、通风口、进风口、管线分支口等节点。附属设施包含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监控与报警系统等,保障综合管廊的使用功能。综合管廊应满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综合管廊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均应考虑与地下工程(轨道交通、海绵城市、人防工程等)的协同建设,对分建、合建结构综合考虑相互影响,处理好节点的预留和同步建设,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城市新建、改、扩建道路和新建、改扩建的各类园区等24城市综合管廊非开挖技术当综合管廊在深埋和穿越构筑物等条件下,应结合轨道交通和市政隧道(交通、电力、排水等)采用非开挖技术,如盾构法、顶管法、钻爆法和浅埋暗挖法等。城市建设25综合管廊附属设施一体化设计管廊管理中心与市政管养中心的协同建设和联动管理。直通地面出入口功能一体化设计技术,并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与道路安全相协调。城市建设26城市综合管廊综合管廊断面模块化和结构预制标准化技术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江苏省综合管廊建设指南等相关技术要求,结合入廊管线种类和特性,合理确定管廊分舱断面,积极推进管廊断面模块化设计,满足安全、经济和集约化要求。同时结合管廊结构预制化推广等要求,对管廊结构图进行深化设计,并工厂化制作,再根据不同要求现场组装。综合管廊预制化可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工程能耗,实现结构质量高、外观质量好的要求,同时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预制结构(预应力和非预应力)可适用软硬不均地层。城市综合管廊建设27综合管廊节能技术综合管廊通风、照明和养护等系统应采用新技术,实现能耗的有效控制。如通风尽量利用自然风,照明可将自然光导入,应急照明采用自发光材料,养护采用智能机器人等。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序号技术分类技术名称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28市政工程技术塑料检查井应用技术采用高分子原材料,经注塑或滚塑工艺一次成型,现场组装,安装方便,施工灵活,提高工效10倍以上。连接方式采用橡胶圈柔性连接,密封性好,能适应一定的沉降。耐酸碱,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