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及放大镜的广泛应用。2、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简介放大镜。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展示交流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三、放大镜的特点1、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四、小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2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2、懂得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3、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导入。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学生观察后交流观察发现。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3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晶体,会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3、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3、拓展活动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4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1、了解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2、介绍各种显微镜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2)电子显微镜: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二、做个简易显微镜1、我们自制显微镜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1)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三、小结5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1、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3、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教学准备】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演示制作一个玻片标本。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书上。3、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四、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6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3、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4、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教学过程】一、生物细胞的观察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4、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5、交流我们的发现6、阅读16页资料。二、细胞的作用1、师: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2、观看课件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三、小结:7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目标】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3、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故事导入:2、制作装片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b)辨别认识微生物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4、微生物和我们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8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教学目标】1、知道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2、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3、能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4、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二、各组汇报展示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三、总结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2、师总结9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1、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学习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教学准备】: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过程】: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3、深入探讨: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6、小结: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1、师引入演示: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四、总结: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10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3、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过程】: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