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八)甘地被刺(时间:40分钟满分:35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对于这次中国海军西太平洋军演,日本自卫队惊惶失措....。虽然紧急升空,但鉴于中国海空军太强大,没法靠近。②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③邪教往往具有伪装性和隐蔽性,依靠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和种种神秘力量的渲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④船儿随波逐流,江面上时而惊涛拍浪,时而豁然开朗。当清凉的水花出其不意地扑面而来,清凉舒爽的感觉呼之欲出....。⑤消防队员们的献身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可眼下的人们却因他们的永逝悲恸欲绝....。⑥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选D①惊惶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形容因害怕慌张而没有了办法。合乎语境。②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合语境。③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合乎语境。④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不合语境。⑤悲恸欲绝:形容非常悲恸。合乎语境。⑥反弹琵琶: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不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B.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向甘地用左轮手枪连开三枪。C.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D.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解析:选BB项,语序不当,“向甘地用左轮手枪连开三枪”应改为“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3.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被打乱,请重新为之排序。(4分)2①他面对自己关爱过的暴徒只能喊一声:“哦,天啊!”②他也思考过现代工业文明与土俗古老文明的关系,忧郁的思考变成了坚定的行动。③胜负成败综合在一起,胜利占了上风,但又立即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④甘地思考过“不杀生、不报复”的宗教观念与民族独立斗争之间的关系,精彩的思考变成了胜利的行动。答:解析:由②中的“他也思考”可推知②紧接在④的后面,由③中的“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推知③接在②的后面,①是甘地死前的感叹。答案:④②③①4.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语意前后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甘地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原文的句式、表述的内容、前后句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然后再根据要求仿写句子。此外还要注意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内容构成对比,句子之间内容要衔接。参考答案:(示例一)与其痛恨荒漠,不如播种一片绿茵;与其抱怨寒冬,不如燃起一堆篝火。(示例二)与其憎恶风雨,不如欣赏一道彩虹;与其抱怨山高,不如搭起一架云梯。5.在甘地遇刺身亡60周年的盛大集会上,印度的社会各界纷纷发表演说,以此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请你以一位印度平民百姓的身份,来表达对他的哀悼之情。150字以内。(5分)答:解析:解答此题注意分析题干要求,明确以下几点:①明确题干要求,主要是“以一位印度平民百姓的身份”,表达“哀悼之情”;②根据题干来看,所写内容属于演讲片段,所以语言要有一定的感召力;③根据字数限制来看,答题时要做到言简意赅。解答时,可适当参考课文内容、图片和其他参考资料。参考答案:(示例一)简单就是朴素,是一种人生追求。甘地以白布裹身,赤脚行走在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让自己的灵魂感受到土地的冷暖干湿。临终前,他面对穷凶极恶的凶手,没有痛苦,没有仇恨,只说了这么一句:“你来晚了。”甘地,您是一个道德至上主义者,哪怕是您的敌人,也不得不在您崇高的品德面前感到羞愧。您将永垂不朽!(示例二)他貌不惊人,总是赤着脚,系着土织腰布,他的高贵和庄严的风度,他那从容不迫表现出来的谦逊的风采,形成了他的力量和权威,使别人不得不对他表示尊重和敬仰。3他是一个道德至上主义者,哪怕是他的敌人,也不得不在他崇高的品德面前感到羞愧。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6.在语段的开头加上一个总领性的句子。(4分)________。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并到全国旅行,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虽然屡遭挫折,他还是坚持用绝食等手段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时,甘地再次绝食,使秩序得以恢复。但此后不久,甘地却遇刺身亡。答:参考答案:《甘地传》这部史诗性传记大片叙述了圣雄甘地伟大的一生。二、阅读理解专练(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1948年1月30日,78岁高龄的印度人民独立的精神领袖甘地还在为平息宗教冲突而奔波,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名印度极端分子杀害。甘地的遇害震惊了这个刚刚独立的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向全国宣布甘地被害消息的广播讲话中说:“甘地离我们而去了,黑暗笼罩了一切……我们的‘国父’不复存在了。我们再也不能够在他那里听取建议和获得安慰了。”甘地1869年10月2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班土邦,他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著作,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1887年,他进入萨马达尔斯学院,同年到伦敦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孟买、拉杰科特担任律师。1893年4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罗、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做出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1919年,面对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创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22年2月,乔里乔拉发生农民暴力反抗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他所规定的范围,因而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但英国殖民政府还是逮捕了他,并判了6年徒刑。他在狱中写了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两年后因病提前获释。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的更多支持,于1942年3月派使节同甘地等人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甘地明确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并于8月8日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第二天,他与国大党执委会全体成员一起被逮捕,由此触发了全国性大骚动。活动遭到当局的暴力镇压。为抗议政府暴行,1943年2月10日起,甘地绝食三周,终于使被捕者获释。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特意向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此刻,这位伟人却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当时他已78岁。距此5个多月之后,这位老人遇刺身亡,他的尸体按印度传统方式进行了火化。终年78岁。(《光明日报》)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甘地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而这种处世原则正是甘地后来非暴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B.甘地一生反对暴力行为,即使是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压迫,甘地也不赞成采用过激的反抗方式。C.新闻中作者的情感、观点一般是通过事实陈述间接表达出来的,比如本文就是通过交代甘地被刺事实、甘地一生的经历等表达作者的悲愤和崇敬情感的。D.这则消息有关甘地被刺事件的报道只在开头部分,其后就追述甘地的一生。这样处理不仅使人们了解到了基本事实,同时在追述甘地人生道路的过程中,令人对他心生敬意。解析:选A“这种处世原则正是甘地后来非暴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文无据。8.下列对材料有关的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甘地为平息宗教冲突,到处奔波,引起了制造宗教冲突的极端分子的忌恨,甘地因此而遭杀害。B.印度总理尼赫鲁向全国宣布甘地遇害消息的讲话,充满了对这位深受印度人民拥戴的政府首脑的痛悼之情。C.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理论是受各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中宗教影响的因素占了相当分量。D.在非暴力主义思想指导下,南非印度侨民展开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E.印度的自治独立是印度人民在甘地领导下通过不懈斗争获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为印度独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条件。解析:选CEA项,引起“忌恨”的原因不一定是“为平息宗教冲突”,而且“制造宗教冲突”于文无据。B项,文中只显示甘地是印度的精神领袖,而未有政府首脑的说法。D5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回国后发动的。9.圣雄甘地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可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敬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冲刷而衰减,相反,人们愈是觉得他精神可贵。读了这两篇报道之后,你觉得他获得人们尊崇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题目,只要把握好甘地的精神实质,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甘地被后人称为“圣雄”,是因为他面对邪恶不惧怕、不屈服,一步步挺进,一次次交涉,用公理和智慧与侵略者较量,直至让对方在世界舆论面前无地自容。他的“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使我们懂得道德的力量和品格的崇高。甘地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启示:和平的表达比暴力更得人心。